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 > 主要参考文献(第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页)

[31]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3][美]拉赛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政府再造指南[M]。汪大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4]劳凯声。教育法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35]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M]。孙柏英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6][美]理查德·J。伯恩斯坦。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M]。郭小平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37]李福华。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8]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9]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0]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42][英]罗伯特·罗茨。新的治理[A]。参见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3][英]洛克著。政府论[M]。胡自信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44][意]马基雅维里著。君主论[M]。石应天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45]马建川,翟校义。公共行政原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46][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47][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7。

[48]迈克尔·豪利特。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M]。庞诗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9]N。L。史密斯。评估的模式和方法[A]。赵振洲译。[瑞典]T。胡森,[德]T。N·波斯尔斯韦特,张斌贤等译。教育大百科全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50][美]欧内斯特·博耶。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M]。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51][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M]。张成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2][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第六版)[M]。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53][法]让·彼埃尔·戈丹。现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助法国政府政策得以明确的几点认识[A]。参见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4]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55][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M]。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6][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姚开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7][美]斯塔弗尔比姆。评估模型[M]。苏锦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8]苏锦丽。高等教育评鉴——理论与实际[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

[59]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0]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6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

[62][美]托马斯·戴伊,哈蒙·齐格勒。民主的嘲讽[M]。孙占平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