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直击心灵的什么 > 二校园开放营造教育新生态(第1页)

二校园开放营造教育新生态(第1页)

二、校园开放营造教育新生态

高度一体化的社会呼唤更加开放的教育,传统的以“围墙”为界限的学校教育,已不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建立一种更加开放、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只有开放校园,让教师和家长打开心门,从“心”出发,真诚相待,才有可能让这股教育合力直抵学生心灵。

学校,绝不是画地为牢的封闭性系统;学校教育,绝不是仅仅依靠教师即可完成的社会化过程。学校教育中引入家长力量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而要想让家长力量进入校园,首先应该要做到的是规范且广泛地开放校园。

(一)家长义工走进校园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共存者,其蕴含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是隐性的,但其存在是显性的,他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义工”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是指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是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家长义工”是指由学校学生的家长自愿参与组成义务教育的服务队伍。家长义工是在教育环境、教育方式不断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基于家校合作的必要性,结合学生家长具有的强烈家庭教育责任感和热心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的实际,在学校的倡导和组织下,由学校全体学生家长自愿参与组成的教育义务服务队伍,其主要在于服务学生活动,与学校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共同推动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家长义工制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效互动,构建了社会大教育的网络体系,为加快推进优质教育、公平教育、满意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个周一早上的晨会后,我照例进行了全校的巡视。刚下到一楼的时候,我发现学校保安队长正拦着一个中年男子,中年男子着装整洁,身背一个相机,正朝着学校前门的小花园一个劲地拍照。

看到这一幕,我心生疑惑,于是也走上前去了解情况。

“张校长,这位家长说他想拍拍咱们学校。”保安看我走来便对我说。

“我来处理吧。”我挥手让保安离开。

趁着我和保安说话的空当,男子又举起相机拍了起来。

“你是?”

“哦,我是三(2)班的学生家长。”

“在这拍照是?”

这时,他仔细审视了相机中的照片后,说:“您是张校长吧?是这样,今天给女儿送个饭袋,送完后想着刚好带着相机,这不就随便拍几张照嘛!平时接孩子都在校门外,也没什么机会进学校里来。你看看,咱们先小虽说小,可也挺美的!”

说完,他把相机递到我面前,我一看,还挺有水准的!

“您水平真不错呀!”

“过奖过奖,平时也就爱玩玩,不过倒是帮女儿拍了不少照片。”

他脸上洋溢着的那种幸福的笑容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我突然想到:是啊,对现在的家长来说,孩子就是掌中宝,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家长真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吗?他们在饭桌上会谈论学校发生的事情吗?

“除了家长会,我们都没什么机会进到学校,我们也理解是为了安全。”说完,他又举起相机对着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们拍了起来。

学校的那道铁门固然是为了安全,但也隔开了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如果有机会让家长进到校园来,看看孩子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不也是增进家校沟通的方式吗?

“其实有一些学校定期会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看看孩子上课和活动的情况,也没出过什么事情。”

“这是挺好的建议。”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张校长,给您也拍一张吧,好歹也做个纪念。”他边说边示意我站好,又认真地调整起了角度。

“好嘞!那我还有点事,今天先走了,下次有机会再来!”

“好的,您今天给我提了好建议,希望以后有机会请您来再帮先小拍些美照!”

“没问题!您留步。”说完,他转身向校门走去,这时保安也适时地打开了铁闸门。

看着他的背影,我想:我们总是抱怨家长不够关注孩子,不够配合工作,但是我们是否提供了一种途径让他们走进校园、走近校园中的孩子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与“家校沟通途径”相关的经验介绍,深深体会到让家长适时地走进校园的重要性——只有开放才能真正促进成长,只有开放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只有开放才能聆听到不同的声音。打开那道铁门容易,但是,打开学校教育的大门不容易,打开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心门更不容易啊!

家校合作是有效推进教育的重要途径,这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就目前来看,家校合作有各种具体的实现途径,如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委员会、设立校园开放日、在校园网上开设家长留言板,等等,但这些途径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弊端,如时间有限、反馈较慢、辐射范围窄,等等。近年来,在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如港澳台地区家校合作的新模式,“家长义工”这一概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家长义工不是什么创新之举,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地区早已形成,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也早已普遍。在美国,家长到子女的学校做义工非常普遍,不少孩子的母亲几乎天天到学校去做义工;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很多学校特别是小学每天都有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家长义工参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作为家长义工,其服务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在美国小学里,上实验课时,义工要帮助摆设实验器具,并协助教师指导孩子们做实验;上自习课时,义工要给孩子们讲故事;如遇到有小孩身体不适,义工要负责送到医务室并联系孩子家长……又如,在我国港澳台地区,每天上学、放学时,家长义工要在学校门口协助管理秩序,指导学生问好等礼节;课外活动时,家长义工要负责提供运动器材;用餐时间,家长义工要协助做好配菜、加饭、指导监督工作;有外宾来访时,家长义工要负责接待、介绍等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家长们由一个个“旁观者”转变为一个个“参与者”和“评价者”,从而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例如,《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第八条就提出:“所有的学校都要促进他们与家长的伙伴关系,使家长更积极地参与促进儿童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和培育情感的活动。”在欧美和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家长主要通过专门的家长教师协会这一政府承认的专门家校合作机构开展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在学校、社会以及任何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做出影响儿童的决定前,支持并为儿童代言,帮助家长掌握养育和保育儿童的技能,鼓励家长和公众参与公立学校的教育,做好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工作。协会成员均由教师、家长、学生及热心学校和社区事务的市民组成。在英国,有家长咨询委员会;在法国,有“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协调人制度”;等等。从这些经验看来,家长义工进校园的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2012年3月,受缔结港澳姊妹学校香港圣文德天主教小学的邀请,我带领一批骨干教师赴港进行学习交流。

中午时分,当我们来到食堂的时候,看到了四个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在组织学生用餐,为学生分发餐具等,教务主任告诉我们,目前,他们学校的学生人数为800余人,而家长义工的人数已超过了200人,占到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这些家长利用业余时间来参与学校服务,不计任何报酬。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服务的对象并不是自己孩子的班级,也不是来学校照顾自己的孩子,而是出于一种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他们觉得,来学校做义工,可以给孩子起到一个榜样示范的作用,身教胜于言教。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工作经验;他们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他们忙碌而辛苦着,换来的是让孩子更懂得感恩,懂得关爱他人。听了教务主任的介绍,我对这些义工肃然起敬。

我们了解到在香港的许多校园里,都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为学生测量体温,观摩学校早会,协助管理图书,课余时间为学生讲故事,中午帮学生盛饭,甚至为学校编辑刊物,放学为低年级学生辅导作业……俨然是学校的正式教师。其实,他们只是学生家长,他们为学校,帮教师做了很多事情,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报酬,在香港,通常把他们称之为“家长义工”。

看到家长义工为学校、为教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事,我们赴港交流的教师们都心生羡慕,大家都说要是我们学校也有家长义工那就好了。在大家对义工的感叹之余,我想:香港的家长义工活动是这样的普及,管理是这么的规范,尽管目前内地还鲜有学校开展家长义工活动,但通过香港学校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希望。我们也要把家长逐步引进校园,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了解学校教育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家校结合的功能。我们还要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家长义工这个活动,让家长与学校形成合力,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使得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赴港学习归来,我在构思如何成立符合我们国情以及校情的家长义工团队。让家长义工进校园是与时俱进的表现,这支队伍建设得好,必将会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更加有力有效地进行。于是主题为“家长义工进校园”的先烈东小学2013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暨家长义工团队成立大会活动方案成立了。

首先,我们的家长对“家长义工”是什么,做什么,有什么作用和意义都不一定了解,所以我建议以倡议书的形式向家长们宣传有关“家长义工”的知识,倡议家长们积极参加家长义工的活动。

“家长义工进校园”倡议书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