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校管理学的构建是以教育学和什么为主 > 一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阶段(第1页)

一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阶段(第1页)

一、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学校突发事件的复杂性、突然性和危害性,使得预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学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内容十分广泛,这里主要讨论预警和预控两项内容。

(一)学校安全预警

1。学校安全预警系统的概念

学校突发事件预警,是指对学校现有的安全水平做出科学的评估,预报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划定其危害的等级与范围,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预案与措施的过程。学校突发事件安全预警系统,是指学校负责安全预警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学校安全预警机制,一般由学校系统安全现状的评估、学校未来安全状态的预测和调控方案三部分构成。

2。学校安全预警系统的构成要素

学校安全预警系统,通常由主体、组织、信息、技术和方法五个要素构成。[5]学校突发事件安全预警系统的运转,既依赖于要素的完整性,也依赖于要素之间关系的协调性。

主体。学校安全预警系统的主体,首先是国家、省、市、县、乡镇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所负责的一定区域内,具有普遍性的学校安全问题做出的预警;其次是学校有关部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做出的有针对性地安全预警。

组织。学校应组成以校长为首的学校安全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细化分工、强化责任、任务到人。学校安全预警机构应完善职能,建立严密的工作制度。

信息。学校安全预警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收集、过滤、整合、反馈的过程,全面真实的信息是做出有效预警的基础和保证。与学校安全相关的信息十分广泛,涉及气象、卫生、食品、治安等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有专人负责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技术。学校安全预警系统,应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预警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开发学校安全信息的采集和警情等级标志方法等预警技术平台。

方法。学校安全预警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四种:即指标方法、模型方法、预期调查法、专家评估判断法。方法的选择,要视预警的主体、信息、对象,以及人力、物力、财力来确定。

3。学校安全预警的过程

根据公共管理安全预警的模式,针对学校突发事件的特点,安全预警的过程可分为警情监测、警兆识别、警源分析、警级评估和警情汇报与发布五个环节。[6]

警情监测。警情即值得警惕的异常情况,学校安全警情,是指学校已经和将要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警情通常用一些基本的指标来反映。警情监测,就是通过监测警情指标,动态地反映预警对象的异常状态,并适时反馈,以便加以调控的过程。

警兆识别。警兆即警情爆发前出现的先兆,它是警情在滋生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可以识别的现象。警兆识别,就是对警情发生前所表现出的各种先兆加以识别,诊断警兆的性质和走向。

警源分析。警源即导致警情发生的根源,警源分析就是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分析比较各种可能的警源,从而找出导致警情发生的真正警源的过程。查找警源,是学校安全预警中,制定预案和对策的必要依据。学校安全警源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可能来自于自然界,也可能来自于人类社会;可能来自于学校内部,也可能来自于学校外部;可能来自于设施,也可能来自于制度;可能来自于成人,也可能来自于学生自身。

在学校中公布危险性的境况和人员

学校公务人员要注意学校和学校附近的危险性人员,同时要注意具有危险性的学生的转入或在学区内的就学。美国曾经发生过一名儿童被邻居一个宣判有罪的儿童骚扰后遭到杀害的案件。为此,美国通过了“Mean'sLaw”。此后,联邦允许州政府通过地方法规支持在学校公务人员中公布有违纪历史的学生信息。公布这种信息的目的不是对学生打上什么烙印,只是一种确保不对他人构成危害的督导和教育政策的运用。[7]

警级评估。警级即预警的级别,它是为了表示警情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预警级别。我国目前还没有学校安全预警级别的设定,国外通常划分为无警情、轻警情、中度警情、重警情和特重警情,依次用绿色、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形象地表示其严重程度。[8]

警情汇报与发布。警级评估后,必须马上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主管部门负责召集相关专家进行会商讨论,然后对会商讨论的结论性意见加以发布。发布的内容包括警情、警级、预防和调控方案等。警情信息应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媒介同时发布;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警情信息传递系统,确保警情信息在第一时间传达到相关人员。对于中度及以上警级的警情,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切实落实预防和调控方案。

浙江省舟山市××县教育局关于加强2011年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预警通知[9]

×教〔2011〕21号

各中小学、幼儿园、职教中心:

近日,我省部分地区发现一些不法商贩制作的“染色馒头”流入学校的问题,反映出我省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为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故发生,落实管理责任,保护学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做好当前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和责任

要进一步明确学校主要负责人是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并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健全管理网络。同时,学校应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食品安全职责,强化安全责任。相关的安全管理条款要在就餐场所公示,并实施责任追究制。

二、严抓源头,切实做好食品采购索证工作

切实把好食品采购、验收质量关,在食品采购、验收过程中,依据卫生部《餐馆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通过正规渠道进货,严禁采购假冒伪劣或无检验合格证明的食品及原料;二是根据规定需要索证的食品,必须向供货商索取检验报告或可溯源的购物凭证;三是采购的食品在入库前和使用前要检查所购食品与凭证,物单相符后方可入库或使用;四是妥善登记、验收、保管好索证资料,不得涂改和仿造;五是通过完善索证制度,严防劣质油脂(含地沟油)、病毒死猪肉、不合格餐具、劣质豆制品及不合格主食流入学校食堂。

三、建立预警机制,有效防范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各学校要根据《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以及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按有关规定及时防范卫生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处置,并按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开展隐患排查,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