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熊伟的书法课堂 > 七同伴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第3页)

七同伴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第3页)

教师按照教材(相对于教材的强制性而言,这叫“规定作文”)和自己的通盘设计(相对于“规定作文”而言,这叫“自由作文”)安排作文训练题目,稍作点拨,便让学生根据题目自主审题进行写作。当然,我们也为作文课编写了专用学案。

2。自评互评

第一步,卷面审查。作文写完后,先交给“小组长”进行卷面审查。卷面不合格者将被责令重新抄写。

第二步,作者自评。卷面审查合格后,由作者自己按照课题组制定的评分要点中“本次训练重点”完成自评,并填写“作者自评表”。(为了对接高考,课题组专门为高三年级设计了专用练习笺。)

第三步,同伴互评。自评结束的作文交给科代表,科代表收齐以后随机分发给班上同伴(人手一份)按照课题组制定的评分要点中“本次训练重点”完成互评,并按评改顺序填写“同伴互评表”。

“规定作文”和“自由作文”不同点在于:前者需要逐项给分,后者则只需评定等级;前者的评改小组按照座次随机组成,后者的评改小组则是按照计划分配组成。这样处理,可以兼收“灵活性”与“稳定性”双重效益。

此外,为了加强管理,确保落实,这里还增设了“同伴督察”这个小环节。

3。推星展示

第一步,在组长组织下,四人小组按照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本次“作文之星”,并把名单交科代表填入“‘作文之星’龙虎榜”,给予表彰。

第二步,将“本次星作”装订成册,在全班巡展一周,供同伴观摩学习和欣赏。

第三步,“作文之星”将自己的“星作”制作成电子文档,并附上“作者自评表”和“同伴互评表”,发送给语文教师,发布在教师个人博客或者QQ群,供同伴和学友观赏及点评。

4。二次修改

自评互评完成以后,学生根据“评改要点”和“同伴建议”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二次修改”,并制作为“电子文档”。一则便于教师发布在“教学博客”或者“QQ空间”,以满足学生“发表”的欲望;二则为下一环节“汇编成集”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5。汇编成集

汇编成集,包括两部分:第一,学生编辑个人作文集。每个人在教师指导下将自己本学年作文编辑为一本PDF电子书。第二,班级编辑优秀作文选。教师自己(或者指导专家小组)将本期“星作”及同学们自荐的优秀作文编辑成PDF电子书。所编电子书,除每名同学一本外,还可分享给校内同人,赠送学界朋友,留作纪念;同时也是个人和班级高考复习时的珍贵资料。

当然,在汇编成集之前,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再次打磨,这也就是鲁迅在《鲁迅合集·致叶紫信》第10卷中倡导的:“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这时候,学生往往会比以往的修改更加认真,因此效果也会更好。

6。鼓励参赛

作文需要**,青年需要激励。课题组深知作文大赛就是激励青年学生写作**的最好方式,自己的习作能发表是学生极大的荣耀。而中学时期又恰好是一个爱做文学梦的季节,作为语文教师更需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学活动。为此,课题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在第八届大赛中,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有110人获奖,其中刘一忠老师的8班和刘小芳老师的17班斩获尤丰,分别有24人和20人之众。此外,在本校文学社刊《春芽》中,课题组成员所带班级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也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三)确立练习课教学模式

练习课,也称习题课。这种课型以做练习为目的,老师多采用不讲或少讲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的新课程中,应该说这种课型更加普遍。其实,在应试教育成绩突出的某些地区,练习课也常常是高考制胜的法宝,在高三复习阶段,这个课型无疑是主要课型。所以本课题组,在这一课型上也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形成了以下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教师说明要求后,学生便进入以下环节。

1。自做练习

上课前,教师根据教材、考试大纲和反馈回来的学情,认真编写适合于班级学生的专用(而不是年级公用)练习题。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所布置的学习任务。

2。自判对错

教师发给学生答案,学生参照答案和评分标准,用红笔判断自己答案的对错,并且评出每个小题的可得分数。当然,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教师提供的答案一定要“标准”(附带有评分细则)和“科学”(不能有错误),否则,不仅会叫学生无从着手,甚至会误导学生。

3。自改错误

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用红笔修正自己答案的错误。学生修正自己错误时,如果对“标准答案”不能理解或者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则在答案旁边做上“?”,以便查阅资料,辩证是非。

4。提出问题

学生把自己查阅资料依然未能解决的问题填入“疑难问题采集表”,交给同伴互助小组长以向同伴求助。

5。同伴互助

小组长收齐学习同伴提交的“疑难问题采集表”以后,迅疾发放给组内同伴;组内同伴即开始“解救行动”。个人完成不了的,可向组长提出,组长再行转交他人或组织集体“救援”。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到此为止;如不能,则自动进入组际“救援”程序,之后以次推进。

6。错题整理

“错误可以犯,但同样的错误绝不允许再犯!”这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事实上,人们却是很容易“再犯同样的错误”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无可救药的愚蠢史”这句很有些愤激的名言,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样的现实。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人们往往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去处理问题的,因而在不经意之间就重蹈覆辙了。

为了防止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本课题组特意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必备一个“错题本”,分门别类地为自己建一个错题档案,并且教师要定期检查督促,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修复”的习惯。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