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箱庭疗法的心理临床pdf > 第一 箱庭疗法在中小学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第2页)

第一 箱庭疗法在中小学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第2页)

箱庭疗法是多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心理老师在陪伴来访者箱庭游戏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地做什么、说什么。但是多年的心理临床实践表明,箱庭疗法的效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老师的认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来访者特别是学生的青睐。这是因为箱庭疗法的治疗效果是在母子一体性的陪伴、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无意识的工作、自我治愈力的激发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在箱庭疗法的游戏设置中,心理辅导室、沙子、水、玩具等的物理场和心理老师营建的心理场在发挥着重要的心理作用,此时心理老师只是诸多因素的一部分,客观上也为心理老师减轻了心理压力,使心理老师避免了“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两个人面面相觑时感到压力好大”的局面,从而切实地感到箱庭的介入为心理老师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箱庭疗法强调陪伴者要营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激发来访者的自我治愈力。对中小学心理老师而言,营造一个自由与受保护的空间是他们力所能及的。笔者强调箱庭疗法三部曲,即陪伴、欣赏、倾听,强调不分析、不解释。绝大多数心理老师,包括未经过长期的、系统的心理咨询训练的老师,只要经过初级的培训,都会愿意并且有信心去尝试使用箱庭疗法,也能够较好地掌握要领。这一点,也非常符合目前中小学心理老师的现状。

箱庭疗法主张激发来访者的自我治愈力,从而实现其自我成长与转化。心理老师在陪伴来访者制作箱庭作品的过程中,对来访者的干涉较少,这对来访者及心理老师本人来说都是安全的。在心理老师操作规范的前提下,即使来访者通过做箱庭游戏变化缓慢,也至少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我们当然期待并希望心理老师在接受系统、规范训练的前提下开展工作,“不分析、不解释”,“陪伴、欣赏、倾听”,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科学性。否则,会有心理老师不敢使用这一方法,而贸然采用者会武断、刻板地对来访者进行分析,其影响不可预知。

三、箱庭疗法在中小学心理辅导中的应用形式

如前所示,箱庭在实际应用中适宜以个体箱庭为主,但是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团体箱庭在中小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一)学生小团体的箱庭体验

新入学学生、已经完成中考即将升入高一的学生、学生会干部、宿舍等学生团体,在学校的安排下或者由学生主动申请,都可以进行团体箱庭体验,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和解决当下的问题。例如,新生可以通过箱庭游戏增进彼此的了解,更好地度过适应期;学生会干部是长期在一起工作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需要他们相互配合,可以通过定期做箱庭游戏来促进学生干部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加默契程度。

(二)作为学生社团、选修课、兴趣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习内容

很多学校成立了以箱庭疗法为学习内容的学生社团、选修课或者兴趣小组,开课老师把箱庭的理论或体验作为这些课程的内容,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例如,箱庭游戏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将学生分组,先进行箱庭理论培训,然后分组轮流制作或者陪伴来体验箱庭。学生们通过箱庭制作获得自我内心成长,也通过陪伴和观察进行同伴教育,在学习结束前学生还需撰写研究报告。

(三)亲子箱庭

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团体箱庭可以很好地促进亲子间的理解,尤其是对小幼衔接、初高中衔接、毕业班、青春期的孩子,自身压力会相对较大,如果家长自身也比较焦虑,在亲子交往中往往会不尽如人意。实践中,亲子的团体箱庭有助于改善彼此的关系,缓解压力。

(四)在老师中开展团体箱庭

对心理老师而言,在区域心理老师的定期研修活动中,有计划地开展团体箱庭,可以很好地调动老师的情绪,了解老师的状态,增进彼此的了解,对箱庭疗法本身也是很好的研习。

对班主任而言,团体箱庭可以很好地促进班主任自身的成长,改进其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缓解压力。箱庭疗法引入班主任培训之后,培训者和参培老师的关系也有改变。借助箱庭,培训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师,沟通的程度会更加深入。

对新成立的年级组而言,为了增加团队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在工作中更好地配合,通过一次或多次箱庭游戏可以促进此目标的达成。箱庭的体验活动还可以让这些已经对箱庭游戏产生良好感觉的老师去宣传箱庭的理念,推荐他人去学校的辅导室体验箱庭游戏。

只要秉承着不分析、不解释、陪伴、欣赏、倾听的原则,中小学心理老师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将箱庭疗法作为游戏活动内容灵活地运用到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践中,相信这一方法可以发挥出更大、更具创造性的作用。

四、箱庭疗法对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

问题行为是指违反社会行为规范,对个体本身及其班级、家庭带来困扰的行为,是由心因性和外因性而非内因性引起的,违反社会或学校的相应行为准则的,表现在情绪和行为两方面的超出正常范围的外在表现,即排除智力因素及其他精神病性症状表现出来的情绪及行为两方面的违反规则的行为。

从问题行为的类别来看,研究者通常将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内化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儿童经历的一些不愉快的或者是消极的情绪,包括抑郁、焦虑、退缩等。外化问题行为主要指违反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包括攻击与侵害行为、反抗、欺负、盗窃、逃学等。

(一)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

问题行为的干预旨在控制并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研究者研究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影响因素,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儿童的问题行为进行控制。因为问题行为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而儿童和青少年正在接受着义务教育,因此学校老师及家长的教育是纠正儿童问题行为最常见的方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也开始逐渐被使用。

许多孩子的问题行为被认为是缺乏教育、自控能力及认知能力不足,是想引起父母及老师关注的表现。尤其是青春期少年的问题行为,家长及老师往往会认为是交友不慎或是反抗权威引起的。因此,对问题行为儿童多采用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等方式来干预。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老师常常会采用忽视、表扬正向的行为、直接纠正、批评教育、惩罚等方式,来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和教育。研究表明,一些较明显的外化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侵害行为、吸烟、饮酒等,确实可以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思想品德教育来改善。

(二)箱庭疗法对问题行为进行干预的可行性

箱庭疗法是一种游戏疗法,是通过投射的方式将来访者的内心世界表现在箱庭中的一种方式。因为箱庭疗法使用的是游戏的方式,所以在中小学中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大量箱庭疗法研究表明,箱庭疗法是一个处理儿童消极情绪的有力工具,而长程箱庭治疗可以从人格、自我层面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治愈。箱庭疗法对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张日昇,杜玉春,2009)。Carey对一名9岁问题儿童进行箱庭治疗后发现,个案能安全地用箱庭和言语表达感受,同伴关系得到改善,自尊提高,自我界限更明显了。Miller对心理创伤儿童的箱庭治疗表明,儿童能通过箱庭表达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创伤经验,宣泄情绪,并且能使个案的自我力量得到增强。受虐儿童的箱庭治疗表明,经过箱庭治疗,个案的抑郁、焦虑情绪得以较大缓解,自我意识得到提高,同伴关系显著改善,学业成绩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问题行为儿童最明显的表现可能就是情绪问题,如焦虑、沮丧、抑郁等,鉴于言语能力的欠缺和心智的不成熟,游戏是儿童表达和处理情绪最有力的方式之一。游戏能很好地解除儿童的顾虑,降低其防御,促使其内在压抑情绪的释放。箱庭疗法无疑是处理儿童被压抑的情绪问题的最好方式。情绪问题的解决或改善只能说是打开了问题儿童问题的窗口,其背后的个人或环境原因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环境原因可以通过转学、转班、调换座位、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等加以调节;个人原因往往比较隐蔽,多根源于自我概念、认知方式、自尊等自我层面的因素。然而,问题在哪里,答案就在哪里,问题行为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自我。箱庭疗法属于深层心理治疗方法的一种,一直以来强调从个案的自我层面进行治疗,而不仅局限于外在的行为表现。另外,如果问题行为儿童属于心理创伤的范畴,一般认为创伤是深层心理治疗最为见长的领域之一。从理论和实践来说,箱庭疗法治疗儿童问题行为特别是侵害行为极具潜能。实际上,我们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尝试,研究表明,箱庭疗法能有效帮助同伴侵害儿童(王丹,张日昇,2013)。随着箱庭疗法在中小学的普及,为更多的问题行为儿童提供箱庭治疗也变得更加便捷、可行。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