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箱庭疗法的心理临床pdf > 第一 儿童自闭症的箱庭治疗(第2页)

第一 儿童自闭症的箱庭治疗(第2页)

如果我们读过著名的自闭症成功人士天宝·格兰丁(TempleGrandin)的作品,就能体会自闭症儿童对视觉的依赖,而从她描述的在搭建作品过程中产生的诸多成就感,我们就自然能对自闭症儿童在箱庭制作过程中的积极体验感同身受。这也正是箱庭治疗能够激发自闭症儿童对外界人和物的探索动机,产生积极治疗效果的一个原因。箱庭疗法顺应自闭症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可以通过箱庭玩具进行搭建和创造,使用有形的成就来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体验生命的快乐,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三)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形成

我们知道,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问题是沟通障碍和社会性的缺失。这是因为心理理论的缺失使自闭症儿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难以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和心理状态并做出恰当的反应。特别是在复杂、难以协调的社会环境中,自闭症儿童无法预测和明白他人的行为,难以理解复杂的社会交往规则,无法维护社会交往中的互惠行为。由于心理理论的缺失,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的只局限于简单的操作,游戏质量较低,缺乏自发的假装游戏和社会性模仿游戏,象征性游戏能力差。反过来,这种游戏能力的缺失,使自闭症儿童不能像普通儿童那样在游戏中发展相应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从而影响了其心理理论的发展。

箱庭疗法是一种象征性的游戏治疗方法。个体在箱庭中建构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因此,在箱庭疗法中,自闭症儿童进行的其实就是一种象征性游戏能力的训练,以治疗者协助自闭儿发展共同注意的兴趣和能力为起点,形成必要的符号表征能力,寻找恰当的契机,促进他们的语言、社会认知、社会交往等各种复杂能力的发展。

如果说自闭症儿童对这个世界(无论对环境中的人还是物)的体验多数是不愉快的或危险的,这些不舒服的感觉会导致他们本能地退缩或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之中。通过箱庭这种模拟游戏,首先是触摸和玩弄沙子,可以释放他们的不良情绪,接着是治疗者正确地引导和介入,使其在一种尊重、被包容和被爱的气氛中渐渐感受到与人交流的乐趣,逐步从自我封闭的世界中走出来。

另外,我们知道,自闭症儿童的意识水平低下,他们的诸多行为处于无意识状态或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足够的关注,如自语、重复、自我刺激、多动以及自我中心等,所以,治疗者应该像一面镜子,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引导他们关注自身的感受以及行为,在互动中关注他人的感受以及行为,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地的行为以及对别人的影响,逐渐建立自身行为与外界反应的因果联系。治疗者通过象征性游戏技能训练,帮助他们学习和练习假装、模仿行为,通过角色的调换、扮演,让他们可以学习站在他人角度来思考,体验他人可能产生的心理状态,发展理解他人期望、想法的能力,更好地区分自身和他人、内心世界和外在现实,促进其认知水平与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而理解社会文化,遵守社会规则,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四)为自闭症儿童的自立与自控提供发展可能

在当前的自闭症治疗方法体系中,传统教法,如应用行为分析,在帮助自闭症儿童学得具体技能方面功不可没,自然教法则以提升自闭症儿童的主体性和行为的自然性而独树一帜(黄伟合,2003)。

箱庭疗法强调无为而化的理念,不像传统教法那样由治疗者或训练者设定训练框架,而是主张由自闭症儿童运用玩具模型在沙箱里进行自发的表现,训练结构松散,体现了游戏的寓教于乐的特点。在传统的训练中,由于训练强度通常较大,自闭症儿童对不感兴趣的训练项目可能表现出逆反、阻抗,影响治疗关系并可能直接导致训练低效。另外,传统教法以训练者的直接干预为主,尽量防止孩子的精力分散,而箱庭疗法与其他自然教法一样,训练者或治疗者的干预是间接的,在箱庭室里,孩子有选择活动的充分自由。传统教法根据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一般由训练者决定刺激项目,发送重复指令直至孩子学会规定的动作为止,而在箱庭治疗中,孩子想选择什么玩具模型是自己决定的,训练者根据孩子的选择也可以重复物品名称或重复指令,当孩子不理会这些指令时,训练者则灵活地变化不同的指令。

在箱庭治疗过程中,治疗者与自闭症儿童的关系是一种临时的自然关系,双方进行的是一种自然合作的玩耍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是儿童自己想要的项目。箱庭疗法更强调将孩子在箱庭游戏中的行为本身作为该行为的奖励。由于箱庭疗法是一种心理的自发性表现,所以在箱庭游戏全过程中,自闭症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培养,独立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尊重。总之,我们认为箱庭疗法可以提升自闭症儿童行为的主体性、自然性,可以增强自闭症儿童学习的动力,减少抵触行为等。

(五)激发想象力、创造力,拓展兴趣领域

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异常狭窄,行为刻板执着。自闭症儿童一般没有丰富的内心想象世界,他们的问题之一恰恰是缺乏想象力(黄伟合,2003)。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更是孩子的最爱,沙子则是天然的玩具。只是自闭症儿童对玩具的兴趣和爱好不仅狭窄,而且表现出与一般孩子的不同。自闭症儿童喜欢单一类型的玩具,这本身就是一种兴趣狭窄、行为刻板的表现。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往往为了满足孩子的这种单一的兴趣、爱好,只购买孩子喜欢的玩具,任凭孩子执着于刻板活动,却没有思考如何在僵化的兴趣点上延伸想象力、创造力,拓展兴趣领域,这也强化了孩子的异常偏好。

兴趣是儿童最好的教师。许多训练机构支持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这确实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有益,但必须顾及孩子的感受和喜好,不要造成他们厌学,这也正是传统教法面临的最大难题。

箱庭疗法与传统教法的不同就在于箱庭疗法的玩具模型形式多样,既有自闭症儿童感兴趣的玩具,如汽车、圆珠子等圆形或可转动的玩具,也有大量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缩微模拟,以生动的形象刺激着自闭症儿童的知觉,这为训练提供了充足的素材,也为激发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创造力提供了可能性。例如,自闭症儿童喜欢玩汽车,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兴趣点,用不同颜色的汽车来教他们区分颜色,也可以用汽车帮忙区分常见的物品,还可以将自闭症儿童不感兴趣的某些玩具模型装进其感兴趣的汽车里,这不但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能让他们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快乐,以温和、非强迫的形式拓展他们的兴趣领域。这样的学习不仅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又能提高他们与人交流、配合的能力。所以,我们认为箱庭疗法有利于丰富自闭症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其内心世界,乃至发挥他们独特的智慧,治疗者也能通过对自闭症儿童前后系列箱庭作品的对比,洞察其内心世界逐渐生动、丰富、流畅的发展过程。

(六)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

箱庭疗法的治疗者因为其社会人本身的精神参与,可以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自闭症作为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无论是认知发展的问题还是社会性的问题,归根结底似乎是某个渐进步骤的缺失,所以我们可以就外在的动机和能力对自闭症儿童的退缩、刻板等行为模式进行探讨。

由于自闭症儿童天生感觉异常,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差,大密度的康复训练使他们积累了太多失败的经验,从而导致探索动机低下。再加上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多动、注意力短暂等问题,导致他们的探索不能够系统和深入,甚至在游戏时也往往半途而废,导致游戏还未成型和发展就出现了注意力涣散,影响了他们的思维连贯性和想象力的发挥。

箱庭治疗者需要在自闭症儿童的游戏发展过程中起到引导、衔接和补救的作用。母子一体性的治疗关系促使他们完全可以像婴儿一样,从感觉运动阶段重新积累经验。治疗者充满尊重的及时介入和社会兴趣的唤起,力图使他们对自身、对他人甚至是对物的探索,都能够自由、安全、自然地进行。如果自闭症儿童能及时得到强化和维系,使他们积累足够的经验,体验正性的情感,那么他们就会力图克服发育障碍造成的累积性病理伤害。

三、自闭症儿童箱庭游戏的特征

随着箱庭疗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自闭症的治疗领域,我们发现了这一治疗方法在不同治疗个案中的共同点和差异。自闭症儿童的很多症状会出现在治疗过程中,也会直接反映在箱庭作品中。尽管有些自闭症儿童做完一次箱庭治疗后留下的很难称为一个作品,但是我们仍然满怀感恩地将其拍成照片,也还是感觉到有一些特点愿意与各位分享。

(一)自闭症儿童在箱庭游戏中的表现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刻板、限制、重复,必然在箱庭治疗中重现。自闭症儿童的箱庭制作过程及其作品表现有着极大的个体差异,这就导致我们很难做一个非常严格的特征概括。自闭症儿童的箱庭作品往往在同一个维度上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但是,与普通儿童的箱庭作品相比较,他们的箱庭作品仍然表现出某些共同之处,如游戏质量低下、探索模式低级、缺乏物物连接和以物代物的象征、想象力贫乏以及社会性内容较少等。笔者把自闭症儿童的箱庭作品的病理指标分为贫乏、重复、混乱、限制等。

1。贫乏

贫乏表现为玩具的数量少、种类少、玩法少、主题少、人物类玩具少,自我像不出现。上述指标出现其中某一项或者几项即为贫乏的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自闭症儿童功能程度的划分与其箱庭作品内玩具的数量和种类成正比,即自闭症程度越高的儿童在沙箱里使用越少、越单一的玩具(图3-1)。看起来,箱庭内玩具数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自闭症儿童内心世界的丰富程度。使用的人物类玩具少是他们箱庭作品的共同特征,这与自闭症儿童由社会交流障碍而造成的社会经验贫乏显然是高度相关的。即使是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能制作出的结构性的箱庭场景,有时也会表现与我们上面谈到的特点恰恰相反的情况(图3-2、图3-3)。

图3-1自闭症儿童在沙箱里倾向于使用单一的玩具

图3-2沙箱里玩具爆满

图3-3沙箱里都是人物

2。重复

与经验贫乏相辅相成的是自闭症儿童玩法的重复,如固着于某一个、某一类玩具或某一种玩法,不断地重复探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