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魏书生的教学观 > 四一些珍贵的启示(第2页)

四一些珍贵的启示(第2页)

“这世界上,如果由于自己的存在而多一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那我便获得了生存的幸福,有了一份生存的价值。我觉得如果我能为这个世界多教育出一个好人,或者能让矛盾的人多一点真、善、美的品质,那就是一种贡献,一种幸福,就算是不枉此生。如果让国家少一个坏人,或让学生的思想少一点假、恶、丑的成分同样是一种幸福,一种贡献。”

他感觉到要实现他的这种崇高的理想,从成年人作起太难,最好的选择是从孩子们做起,最适合的职业自然是教师。

魏书生的成功,就是因为他对自己工作持有的这种使命感,因此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非常有价值,把使命当做生命。有崇高使命感的人,有美好人生追求的人,他能把热情、信心、意志倾注在自己所钟爱的事业,才不会浪费精力,虚度光阴,他的潜能也就越容易开发,他的才干自然发展得比别人快,他的成就自然就要比别人大。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没有人生目标,精力全属浪费。

墨子说:“志不达者智不达。”老子说:“强行者有志。”志存高远就足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他会把人们闲散的精力时间金钱“聚焦”于一点,从而获得最大的成就。

我们的使命感是什么?是像魏老师学习着、追求着他所追求的,并像他那样追求着。能使世界多一些真诚、善良、美好的人,也使更多的教师来认识魏书生,了解魏书生,学习魏书生,来享受作教师的尊严、自豪和快乐,并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善、更真、更美、更乐!

(三)研究:事业的支柱

魏书生从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且一切理论都要接受具体实践的检验这一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分析传统教育理论的利与弊,西方教育思想的得与失,决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大胆研究开拓教育的新天地。

魏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是立足整体的,自成体系的改革和研究。比如他大胆改革教材的上法,改革统编教材的使用,一个学期三分之一的时间左右就上完了教材的内容,然后就自己补充教学内容,如增讲教育学、心理学、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大胆改革考试办法,让学生自己出题,相互考试。并且开展大量的课外活动,启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学能力。

魏书生从教的21个春秋,就是不断探索研究、揭示教育新知的过程,《我的指导思想》《浅谈教育改革》和《深化教改的想法》等文章就是他这一研究思路的最好记录。

有人把魏书生的教育改革思想进行了总结,归纳起来就是:“一个核心”,“二个原则”,“三个统一”,“四个关系”,“五个支柱”。这是魏书生独具特色的系统的教育改革思想,并且实践性强,便于操作,如果不是一个勇于研究探索的人,是很难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的,而且也难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形成系统。

善于研究钻研,这是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支柱,而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研究过程中要有科学的思维。魏书生老师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支柱就在于在研究过程中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1。“光明”思维

魏书生说:“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生活,我们拍下什么录像片在自己心灵的录像带上,全由自己说了算。”魏老师“光明思维”决定了他会多看光明面,会多看鲜花、清泉、蜜蜂、老黄牛、矿泉水、周总理、雷锋、团结、友爱、勤奋、进取、廉洁、奉公,因此他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精神导向。于是他们心灵深处,充满了催人奋进的因素。于是他昂扬,他奋发,他乐观,他豁达,他觉得天高地阔,自己的内心一片光明。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因为这些“非礼”的东西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会让人灰心、丧气、愤懑,会让人觉得天昏地暗,会让人的内心也没有光明。魏书生知道社会中肯定存在不好的东西,社会再向前发展一万年,也还会有垃圾,也还会有坏人。魏书生的智慧便是把自己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

魏书生“光明思维”决定了魏老师是个光明正大的人。

2。“重担”思维

魏书生说:“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魏老师认为工作是增长能力的机会,越是“重担”,越能增长能力。并且把抢挑重担看成是在占便宜——白捡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魏书生不仅教两个班的语文课,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并且还任校长兼书记。同时,还兼职多,会议多,客人多,稿件多,回信多。一般人面对这“几多”,便会疲于应付,但魏书生仿佛有三头六臂,做事情井井有条。

“重担思维”,使人掌握了生活、工作的主动权。俗话说:“人难做,做人难,难做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间就要面临这么多困难,与其让困难一天天走向我们,还不如让我们一天天去克服困难,去抢挑生活的重担,让自己时时刻刻高举抽打自己的鞭子。苦是一副灵丹妙药,我们只有天天吃它,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重担也就是一副灵丹妙药,时时抢挑重担,也就是时时吃这副灵丹妙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抢挑重担必然能锻炼出自己很强的工作能力。很强的工作能力必让自己有信心面对更大的重担。于是又可以锻炼出更强的工作能力。你能力越弱,你增长能力的速度越慢,你能力越强,你增长能力的速度越快。抢挑重担,多做工作的人,在相同的时间内,能比别人积累起更丰富的经验。

3。“扬长”思维

魏书生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扬长开始。老师们在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的时候要坚守自己的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个人的长处能展示出一个人的天赋。“扬长”思维,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你的天赋。那些成功的人,他们成功的关键就是掌握了自身的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魏老师的长处是“商量”,遇到难办的事和学生一商量,就有了主张和想法,心里就有了底。魏老师教育管理中的民主化的经验也是源于他在教学中善于和学生商量。

魏书生说:“我不是主张不向别人学习,而是主张坚持自己的长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而不是抑制自己的长处。一个人有很多长处,当然好。长处不多,只有一点儿,只要努力发展,同样能取得突出的成绩。”一个努力“扬长”的老师,容易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4。“唯实”思维

魏书生的“唯实思维方式”,体现在他的教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从自己的个人实际情况出发,不是忙着用这种教法去否定那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一种教法到自己的课堂上,不加任何改变就用。而是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魏书生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己的素质、性格特点的实际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了“六步教学法”。他结合自己个人特长的实际,采用“商量”教学法,最后形成“民主化”的教学管理特色。

5。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指的是思维主体在进行思维时,坚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来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地考察事物。

魏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碰到的是学什么的问题,他也是用系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人的全面观,就不会在某一具体问题上陷得太深,就不容易去钻牛角尖,做事做工作容易举重若轻,便能以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效率,系统思维能防止和克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坚持从事物的联系、运动、发展、变化中去把握思维的对象,能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事物。能拓宽人们的思路,作出的决定能使系统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能够增强系统的功能,提高系统效益。

6。发散思维

魏书生说,任何平凡的工作,研究起来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也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每件事都有100种解决方法。魏书生之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卓越的创造能力乃是源于他有相当发达的发散思维。

发散是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之一,它使人们能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它的产物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具有新颖性、多端性、伸缩性和精细性。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外语中的一句多译,都属发散范畴。学习中注意使自己的思维发散开,就会思路灵活、开阔,而不致囿于一孔之见。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