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魏书生的教学观 > 四教育管理自育为本(第1页)

四教育管理自育为本(第1页)

四、教育管理,自育为本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以教条式的制度来制约学生,班主任是管理的核心,对学生进行“超级保姆式”的全方位监护,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调皮、捣蛋的背后可能蕴藏着智慧和创造力,可是在班主任的监管下,学生对教师俯首帖耳,循规蹈矩,他们的天性被扼杀。

魏书生身兼数职:教育局长,校长,班主任,语文教师,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外讲学,但他能把班带好,把课教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这种奇迹绝对不是靠管、卡、压、勤、严、细创造出来的,靠的是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模式。依靠学生,而不是仅仅依靠班主任本人,把学生当助手,而不是当对手,学生才是一个班级真正的主人。这个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宗旨就是让学生管理学生,让学生自我管理。魏书生说:“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应坚持“说服为主,灌输为辅”的原则,变“一言堂”的说教为“群言堂”的辨析,让学生自悟。魏书生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一种自我管理的模式,采用多种方法来管理学生,在管理中,班主任发挥引导作用,他说,班级管理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因势利导,同时还要给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由空间,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改正缺点,良好的班风在这之中得到巩固。

(一)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魏书生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认识培养自育能力问题。他认为培养自育能力,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当然也是心理上的需要。那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呢?魏书生认为,从心理学理论来看问题,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自育能力和自学能力一样,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当然也必须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所以,魏书生在培养学生自育能力的时候,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样,也是通过知、情、行、恒四个阶段来进行的。他将整个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内容分别确定为:“知”的阶段解决“自我认识”的问题。认识什么?“认识新我旧我之争”;“情”的阶段解决“自我体验”的问题,即“感受新我胜利的幸福”;“行”的阶段解决教给方法的问题,主要是“制订扶植新我的计划”;“恒”的阶段解决“自我鞭策、养成习惯”的问题,做到“日夜自新无歇时”。

我们在研究魏书生培养自育能力的艺术的时候,也打算按照这四个阶段的顺序来进行。这样有利于了解魏书生培养自育能力艺术内部的联系和规律。有人认为,魏书生培养自育能力的方法是解决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最有效、最高明的方法,而且特别指出,魏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决不压服,也没有令人憎厌的说教,而是靠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他在实践中所取得的奇异成效,不仅值得在教育界总结、推广,而且对全社会各部门、各单位的思想教育工作都能有所启示。这种看法实际上已经涉及魏书生培养自育能力方法的艺术性了。

1。自我认识

魏书生从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内心深入新我旧我之争开始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符合唯物辩证法“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观点。从这个观点看学生,魏书生认为,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每一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新我”成分,不过不同的学生“新我”所占的比重不同罢了。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人,是魏书生一贯的思想。我们在研究魏书生德育主导、五育并举艺术时就说过,魏书生认为,即使是狱中的犯人,在童年或青少年时期也都曾有过为别人、为社会尽责任、尽义务的需要,只是后来被观念所毒害,这些需要逐渐淡化、逐渐微弱,甚至被压抑为潜意识罢了。犯人尚且如此,可见有些教师动辄将有些犯错或者犯严重错误的学生看成“朽木不可雕”的荒谬了。

魏书生认为,只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学生,就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有美好的心理基础,譬如,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关心同学、敬爱父母、尊重他人、崇拜英雄和杰出人物的心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爱班级、爱集体的心理;很多学生还不同程度地具有对科学、对文学艺术的兴趣。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深处“新我”的力量,教师在培养自育能力的时候要善于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理基础,从那里挖掘出美好的种子,利用他们已有的心理土壤加以培育,这样才有利于扩大新我的力量。既然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存在着新我的成分,都存在着新我旧我之争,那么,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当然就应该放在帮助新我战胜旧我的基础上,这当然首先就要求引导学生认识新我旧我之争,学生才可能主动进行自我教育,帮助新我战胜旧我。所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是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的前提。

为了引导学生的生命之舟沿着有益于祖国和人民的航线航行,魏书生注意通过语文教学来增强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这种自我完善意识的第一步是自我分析意识。在讲《一件小事》时,魏书生启发学生讨论:这么平常的事,为什么写得这样感人?学生认识到,作者不仅真诚地用自己真善美的心灵去观察认识这件事情,更重要的在于作者塑造的进步知识分子那严于分析解剖自我的精神。同学们认识到比较成熟的进步的知识分子尚且需要分析解剖自己,努力自新,我们这些不成熟的青少年就更应该经常分析解剖自己了。

此外,魏书生还注意引导那些学习不好的却怨天尤人的学生分析自我:为什么同样在动乱时期长大的工农子女有的学习差劲,有的人学习优秀呢?经过争论,大家认识到:一个要想成才,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自身。许多人埋怨社会、教师,但却忽视了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每个人都善于发现自己脑子里埋藏着的“美好的、聪明的细胞”,并努力地它挖掘出来,用美战胜丑,用聪明战胜愚昧,用新我战胜旧我,那么谁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不然,古人为什么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呢?再者,对一些重大政治理论问题的宣传,魏书生认为启发学生从新我旧我之争的角度上去认识也比满堂灌式的说教要好得多。有一名自私的同学写了一份入团申请书,别人看了说:“像他那么自私的人,喊这样的口号,一定是在说假话。”魏书生说:“不一定,他完全可能有一部分新我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只是他的私心大一些罢了。我们这些人,包括我在内,不也常有私心占上风的时候?那能不能说,我在说假话呢?”大家笑了。魏书生接着说:“我们平时表的每一次决心都是真的,但从脑子里还有旧我的角度来看,也有少量假的成分。我们要削弱自己脑子中的旧我,一点点去掉旧我,那么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真的成分就会多起来。”

魏书生认为,经常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自己,渐渐都发现了脑子中的两个自我,当学生认识到脑子中新我旧我之争,真善美与假恶丑、公与私之争时,他就迈出了自我教育的第一步。

2。自我体验

魏书生认为,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中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幸福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自我教育也是这样,尽管新我旧我斗争的过程心情不那么轻松,甚至还常常伴随着痛苦,可是,一旦新我战胜了旧我,即使最不爱动感情的人,心头也能涌起幸福的浪花,这是人的心理规律决定的。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浪花,及时拍摄下来,展示给学生,引导他追根溯源,知道它产生于自我教育,理解要想经常品尝到这种幸福,就必须经常进行自我教育,经常扶植新我战胜旧我。

魏书生是很善于帮助学生扶植新我战胜旧我的,在这个方面显示了他培养自育的高度艺术技巧。例如,从1979年,他们班级学生每逢星期天就到社会上做好事,总是受到表扬、奖励。但有一次到车站做好时事时,某单位的一个司机硬说学生是玩,甚至说他们想偷东西。学生们委屈透了,发誓永远不再到那里做好事,而且要再找那个人吵一通。他们征求老师的意见,魏书生说:“有一位心理学家指出,对于别人的无理取闹、诽谤讥笑有三种态度。(一)被他同化,和他对骂,结果你自己的心灵世界也会多云转阴,变得阴暗而沮丧;(二)置之不理,照常做事;(三)用广阔的胸怀、善意的态度去感化他,那你自己的心灵也会多去转晴,变得开朗乐观。”学生们听了,深思着。一个星期以后,他们又去那个单位做好事,受到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热烈赞扬,学生们欢乐溢满心田。魏书生说:“如果你们不克服旧我,去跟人家吵一通,那得到的就是愤懑、烦恼,而不是幸福了。”可见,自我教育是能给人以幸福的。

魏书生经常这样启发学生:痛快、痛快、痛而后快。世界许多幸福、快乐都要先付出痛苦的代价才能换来,战胜自己的狭隘可能要经历痛苦的思想斗争;长跑5000米速度要超过昨天的自己,要经历痛苦的困难期;在学习的跑道上奔向目标,攻克一道又一道的难题,也要经过痛苦的过程。魏书生还认为,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追求过程中期待快乐、幸福,还要在成功后认真品尝、咀嚼这快乐、幸福,使之成为下一次追求和奋斗的动力源泉。魏书生都引导他们品尝这种新我战胜旧我的欢乐。学生们逐渐感到这种欢乐本身就是最高的奖赏,最大的享受,最宝贵的财富。学生们为了获得最宝贵的财富,自我教育的欲望更强烈了。

3。自我鞭策

魏书生培养自育能力的艺术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恒”,就是使学生自育行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日日自新无歇时”,不断地自我鞭策,直到养成自我教育习惯,形成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如果不养成习惯,是无法形成自教育能力的。正是因为“恒”的特点就是持之以恒、连续不断、长期坚持、终成习惯。所以,“恒”是培养自育能力的关键一环。他着重启发学生认识,一次新我战胜旧我是容易获得的,难的是几次、几十次、成千上万次自我战胜的点,才能连成线、构成面、组成自我教育能力的体。

为了帮助学生做到“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魏书生除了反复提醒学生强化树立终身不断自我完善的意识以外,还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将抽打自己的鞭子时刻掌握在自己手里,做到时刻“高悬鞭策自警”。这些鞭策的方式很多都是魏书生在培养学生自育能力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创造的。魏书生育人艺术的个性化特色非常突出。以魏书生自己非常重视、实际效果也非常显著的日记为例,这本来是一种早已有之的形式,其自警自策的作用也不是现在才有的,但是经过魏书生在教改实践中继承、发展和创新,赋予其“道德长跑”的全新意义,在培养学生自育能力的过程中的自警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魏书生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出来的自警自策或互警互策形式,不管是格言也好,座右铭也好,每课一歌也好,读伟人传记也好,说明书也好,心理病历也好,其他种种形式也好,和日记一样,都有着浓郁的魏书生教书育人艺术的个性化色彩,在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过程中都起了其他形式不能替代的作用。我们再以座右铭和名人格言为例,来看魏书生是怎样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自警、自新的。我们知道,魏书生班上学生的座右铭写有自己崇敬的伟人的名字和一句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并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而且还要根据自己情况的变化随时更换。魏书生认为,座右铭、伟人是来自学生心中的选择,像太阳一样照耀他们的内心世界。格言,也是学生针对自己内心深处弱点的选择,像良药一样,治疗着他们心灵深处的疾病。因其来自于内心,在发生作用时,就把心理抵抗减到了最低程度。座右铭,使学生天天看到的是深刻的充满哲理的话,天天看到的是杰出的人,是伟人。这教室里就像有几十位伟人在帮助老师做工作,帮助老师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淡心,用格言谈心,用警句谈心。这样的教育效果怎么能不突出呢?

魏书生说过:“心灵上的辛苦播种浇灌,开放出来的一定是灿烂的思想之花。”学生养成了自育习惯,形成了自育能力,这就使他们培养自学能力的时候有了强大的动力,结果当然是自学能力、自育能力双翼齐展,载着学生飞向理想的彼岸。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