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魏书生教学主张 > 一哲学思想特色(第1页)

一哲学思想特色(第1页)

一、哲学思想特色

“哲学”一词源出希腊语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解释而形成两大对立派别: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

魏书生不是专门研究哲学的,也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哲学家,但他却基于自身生命体验和广博宽泛的阅读活动,形成了鲜活而清晰的、富有生命个性的哲学思想,形成了独特而深邃的世界观。没有哲学思想的魏书生,就没有教育家魏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探讨魏书生的哲学思想,对理解他的特色化教育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从魏书生的报告、著述中不难发现他对自己和世界关系的表述。透过漫谈式的亲切温暖的文字,仔细品味,魏书生从哲学层面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浩瀚无限的宇宙时空观、豁达自尊的生命价值观、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观。

(一)浩瀚无限的宇宙时空观

宇宙时间无始无终,宇宙空间无边无际,这是现代人熟知的常识。但是,熟悉并不等于就已形成了自己对世界的牢固的认知观念。就像空气在身边须臾不离而被忽略,水养鱼而鱼未必自知一样,我们常常忘记了宇宙的浩瀚无限,在做人处世思考问题的时候,表现得鼠目寸光,斤斤计较,心胸狭隘。哲人区别于普通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自觉把自己和世界联系起来思考问题。魏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常把眼前事放在宏大的宇宙中去,这样他的眼界就无比宽阔,心胸坦**无比。

在魏书生的报告记录和著述中我们轻易就能找到这样的文字:

“一个人在整个世界——地球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更何况整个地球才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小小的成员,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又占据着什么位置?而银河系在茫茫的宇宙中又算得了什么?由此看来,一个人在宇宙中何其渺小!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不会忘乎所以,才容易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站在数万年人类悠长的历史和数万光年星系的空间来看地球、看人类、看社会、看人生,就能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就能既顺其自然,又积极进取。”

“大家都不是茫茫宇宙一颗小小星球表皮上的一粒小小的生物吗?大家伙全是啊,您说是不是?从孔夫子到华盛顿,不全是小星球上的生物吗?大家无非都是到这个星球上找着自己能做的一点事情,尽到一点能尽的责任,然后感受到生存的快乐和幸福,于是心潮总是平静的,把什么都给看穿、看透了。”

“人别把自个儿看得太重了,别拿自己太当回事儿了,人得有点儿渺小感……”

“宇宙浩茫,人生须臾。”认识到宇宙无限,人生渺小,人就不会狂妄自大。对于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魏书生是这样说的:

“人是自然的产物,要热爱自然。人类只有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自然才会赐福于人类。人要经常到大自然中去,感悟人与自然的亲密,关心自然,美化自然,这样,你才会理解人生和幸福,才会生活得快乐。”

他常用这句话来勉励人:“处星外遥望,地球很小;居体内细察,心域极宽。”魏书生就是这样认识世界,认识人与宇宙自然的关系的,他追求达到“天人合一,解放自我”的境界,也希望别人能认识到这样的道理从而达到这样的境界。

(二)豁达自尊的生命价值观

宇宙无限,一切生命个体都那么渺小,生存时间都那么短暂。正因为渺小,才需要自己珍视生命的价值;正因为短暂,才要意识到每一分每一秒的可贵。把个体生命放在浩瀚无垠的时空坐标中,魏书生建立起来的是一种珍爱生命、珍惜光阴、积极乐观、笑对人生的生命态度。他说:

“人生苦短,人好不容易才获得一次在地球上生活七八十年的机会,人生值得高兴的事情又这么多,如果不学会笑对人生,那真是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

“从宏观的角度看世界,人永远不要骄傲;从微观的角度看自我,人永远不要自卑。”

魏书生曾经给学生讲过一个故事,启发学生珍惜生命的尊贵。他以两棵树来打比方,一棵名贵的树长在皇家园林,能得到精心的照顾。一棵平凡的树长在没有水分的荒山石缝,无人理睬。但是,这棵荒山之树如果放弃生长,损失的却只有它自己。这个故事比喻我们大多数平凡的人,尽管一生都那么渺小,生命也那么短暂,但能来到人世间,很不容易。佛经里说生命的诞生,如盲龟在大海里遇到一块有孔洞的浮木,机遇是亿万分之一。的确,每一个生命都是由亿万个**通过竞争获取胜利的一个和一个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然后逐渐发育成胚胎,十月分娩,来到人世,值得珍惜。纵然人生遭遇不幸,也要坚强,也要笑对。魏书生的报告和著述中有太多这样的语言:

“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特别要少想自己一些无法改变的弱点。”

“对待人生的不幸要用笑来使它减半。……我认为阿Q精神胜利法的本质是:用自我安慰来为自己的软弱与无能作辩解。如果我们为了使自己坚强起来,为了使自己减少忧虑,节省下时间来多做实事,为了使自己具备多方面的能力,面对眼前的不幸采取幽默和无所谓的态度,那有什么不好呢?戴着镣铐跳舞显然比戴着镣铐哭泣更有利于自己的健康。”

“每个人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大家就都有非常丰满、开阔的内心世界啊。某位同学,某位老师,全校倒数第一,倒数第二的同学,也绝不许自卑呀,绝不许瞧不起自己呀,为什么?你的内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呀,我说,倒数第一、倒数第二的同学,你的内心深处有没有日月星辰啊?有没有江河山川啊?每个人静下心来,都会感觉到心灵深处有日月星辰,江河山川,花鸟草虫,阶级、政党,真善美,假恶丑,积极乐观进取,消极颓废懒惰并存于在座的和在台上的这个人,每个人的内心之中啊。”

生命可贵,珍爱生命,同时个体生命又是渺小的,这二者结合起来,自然就可以给生命价值作一个恰当而明晰的定位。在魏书生看来,人既不应被“鬼”化,又不应被“神”化,一个人无论多么平凡,哪怕他有了严重过失甚至犯了罪,在他内心也都会有善、美的因素存在。所以,面对困难、挫折和磨难,尽力就是;面对鲜花、掌声、荣誉,保持淡然!豁达面对人生,珍惜生命意义,这是魏书生的生命价值观。他曾这样说过:

“我经常要求自己这么看事物,(一)跳出事物之外来看清事物之间的巨大联系,咳,才看明白,人世间就这么回事儿,人类历史到今儿个170多万年了,进化到这段程度,再以后呢,还能活170万年,340万年,680万年……人类会更辉煌呢,哪能咱活的那一段什么问题都解决啦?一是咱比过去强多了;二是比将来咱差远了,所以,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上看问题的时候,就既不丧失信仰,又不过分着急,要求周围的一切。”

“人哪,大部分事自己说了不算,对说了不算的事儿得趁早出来,放下,对说了算的事儿,明确自己可为的空间有多大,才能进得去,拿得起,这样就比较痛快了。说了不算的事儿太多了,比如说这个地球上,咱没来的时候,咱都不想到这球上来,但是非安排咱来了,不来能行吗?所以在座的各位,咱不都哭着喊着到产科医院报到的吗?来了以后,一发现,才觉得这地球挺好的,人世间这么可爱啊,这么多好人,然后天这么蓝,水这么清,花这么鲜艳,于是特别爱这个地球,又不想走了,不想走也不行啊,不走能行吗?于是又安排咱走了,所以大事儿上,大部分都自个儿说了不算的事,说了不算的事儿必须看开了,放下它,想得通,然后才能拿得起,去面对小事儿。”

……

魏书生这样勉励别人,也这样要求自己,所以,无论是顺境逆境,得失成败,他都毁誉不动、淡泊宁静、自尊自重。生于1950年的魏书生,由于“**”,初中毕业后失去了读高中、入大学的机会,18岁上山下乡,19岁曾在小学当民办教师,21岁进工厂,28岁起到中学任教。在工厂工作期间因在“批林批孔”运动中说过孔子的好话和“**”的坏话,而被打成“准反革命”,挨过批斗,受到诬陷,遭到迫害,当时公安部准备介入此案,并处魏书生极刑。后虽得免,但所经历的不堪回首的艰难岁月,换作他人,身心都是无法挺得过来的。至今他每天胸前仍然戴着周恩来“为人民服务”的像章,大概与这段刻骨铭心的生活不无关系。即便是人生处于辉煌时刻,名高谤至,魏书生在得到鲜花掌声的同时,不客观地质疑和苛求的声音,汇聚起来也是一股宏大的潜流,但魏书生始终坚持的是,在有限的时空里,多做实事,笑对人生,平凡快乐。

(三)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观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