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魏书生的教学特点 > 四一些珍贵的启示(第3页)

四一些珍贵的启示(第3页)

发散的思维方式就是魏书生所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至于使人钻牛角尖,容易使人变得开朗、乐观、豁达。

7。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的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常常能使人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魏书生被人视为“奇人”,“怪人”,其实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奇特、怪异,这又突出表现在他对逆向思维的运用上。

一个听过魏书生课的同行说:他非常羡慕魏书生,像他那样教书才值,你看他多“懒”呀——不管班,不讲课,不留作业,不批改作业,不考试,不批作文,几乎语文老师感到麻烦头痛的事情他都推给了学生。他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向传统的教学规范挑战,敢于反其道而行之,从而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

魏书生的逆向思维,在他还在读中学时就开始显露出其端倪。那时他就想: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时空范畴,如果多走了一小步就会成为谬误。那么反过来,是否存在它的逆定理,任何谬误在一个极特殊的时空范畴内会成为真理?我想证明这个逆定理的存在。

正因为魏书生的逆向思维,才使他看问题的视角与众不同,才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8。辩证思维

辩证的思维就是在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能够比较好地运用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它避免了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待问题。魏书生擅长辩证思维,能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

魏书生能以辩证的观点看待名家的教育思想,他既不照单全收,盲目地接受,也不全盘否定,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他认为名家教育思想都有它存在的价值,都是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他既不轻易肯定,也不轻易否定。他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教学实践出发,博采众家之长,好的拿来为他所用,不好的就变一变。正是因为有辩证的思维,所以他学得更灵活,更有实效性。

9。量化思维

常言道:“心中有数”,就是说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有量的概念。所谓量化思维,就是遵循思考、计量、决策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来进行决策和实施决策。量化思维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我们如果能采取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好计划、组织、执行、监督、检查等具体的环节。

魏书生这9个方面的特色思维便是他锐意改革、勇于探索研究而且成就巨大的思想保证。

(四)享受:事业的境界

魏书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他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当然,他所经历的分分秒秒肯定有顺境,也有逆境,但魏书生都能乐观上进的去面对,而且取得举国瞩目的成就,这取决于魏书生的人生境界: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抓住每分每秒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即是说,魏书生能尽情地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其前提是他生活的充实,更是他珍惜光阴不断进取的结果。

时间是人类能利用的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犹如流逝的江河,一切东西都被置身其中,席卷而去。时间不像其他有形体的东西,暂时不用,可以存到仓库里去。时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一经获得,就必须立即使用,人们无法选择是否花费时间,唯一的选择是怎样花费时间。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中,有许多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但时间是绝对不可能用其他东西来代替的。时间就是金钱,但寸金难买寸光阴。一个人对时间的态度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聪明程度。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思维方式与时间管理上的差别。

魏书生在他三十四岁的时候,就成为特级教师,他能在如此年轻的时候便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得益于他高超的时间管理技能。

魏书生戏称自己是时间的乞丐,这恰恰是他有崇高的目标最突出的体现。如果不是最吝啬最科学地节省每分钟的时间,最充分最有效时利用每一分钟时间,他何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圣人”呢?

魏书生还带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就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去享受工作。

记得前国足教练米卢的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魏书生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的态度决定了他成功的高度。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他的心态如何。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在于前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后者则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而只有积极的心态,才是成功的法宝。

对于重担,消极的人因为畏难怕烦,想方设法逃避;积极的人,在工作中抢挑重担,主动给自己寻找磨砺的机会,把困难当做一种挑战和机遇而不是烦恼和灾难,于是就在困难中崛起,在烦恼中升华。魏书生在教学中,总会有积极的心态,因此总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工作,因此才能干出惊人的成就。

有的人接管难管的班级,怨天尤人,最后开展工作处处被动,一筹莫展,而积极的人认为这是锻炼自己管理能力的好机会,面对一个难以教育的学生,消极的老师总是埋怨时运不济,而积极的老师则想这正如难治的病最能提高医疗本领一样,难教的学生最能磨炼老师的教育本领,于是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他又多了一份宝贵的经历,又多了一种教育技能。

魏书生总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思维,以积极的角色,对待生活,对待教育教学,因此他总能找到最佳的观念,总能以幸运者自居。世界是一个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世界,他便总把自己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多看光明面,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让自己去吸收生活中真善美的东西。

我们经常埋怨社会,这也不是、那也不好,我们诅咒腐败,诅咒专制,诅咒独裁,诅咒各种各样的东西,这种埋怨和诅咒,常常使我们焦躁不安,常使我们心灰意冷,而积极者他总不会去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诅咒社会上所谓的大气候,他总在努力营造自己身边的小气候。魏书生说:“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不见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蛮,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面改变一丝,改变一毫。”

面对不如意的环境,魏书生说:“埋怨环境天昏地暗,超越自我天高地阔。”要让环境改变先让自己改变,要让环境变好先让自己变好。改变了自己,昨天的远路会变近,昨天难办的事情,今天会极为顺手;昨天的对手,今天可能成为助手;昨天最难管的学生,今天可能变成最知心的学生;昨天最不愿讲的课,今天讲起来可能成为一种享受。改变了自己,会觉得水比昨天清,花比昨天艳,天比昨天蓝,世界比昨天更可爱。

正是因为魏书生有积极的心态,因此他的工作才会处处主动、步步领先、时时幸运。他用理想主义者的态度鼓励去学习、工作,又决不用理想主义的标准苛求社会,并且总是幸运地认识到我们生存的时代的确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经济上最繁荣思想上最宽松的时代,让自己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幻想社会适应我们。

正因为魏书生有积极的心态,因此他便能幸运地“比”,不用物质、不用金钱、不用地位,就让自己获得了幸福、欢乐、自信、进步。他通过积极地比、幸运地比,化萎靡为振奋,化痛苦为幸福,化自卑为自豪,化怯懦为勇敢,因为以这种积极的心态幸运的心态面对生活,因此总有用不完的干劲,即便是遇到了不幸,他又在想,哭只能失去更多、笑则至少能抑制不幸的增加,还可能减轻损失,使不幸减半。面对倒霉的处境,他又总能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这样的人,不成为成功者都难,不干出令人瞩目的成绩都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积极者因为他总看到了“天将降大任”这一曙光,他便能承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黑暗,魏书生就永远都是一个这样的积极者,他积极的态度一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决定了他成功的高度。

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一切困难,并在潜意识中不断的鼓舞自己,把工作以及工作中的困难当做一种享受,定能在自己挚爱事业中做出骄人的成就!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