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魏书生的教学特点 > 一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第3页)

一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第3页)

如果你还有机会实地看一看魏书生班上的学生能在一分钟内调完座位的生动情景,你就不能不赞叹:这类不少班主任和学生都认为枯燥乏味的普通劳动,经过魏书生这样的人师的匠心独运,不仅闪现出智慧的光芒,而且闪现出艺术的光辉;德育、体育、美育和劳技教育在这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合力,有力的陶冶着学生的心灵。

(三)以德立魂

“依法治班”与“以德治班”也是相辅相成的。“德治”是从人的内心用人的意志来克制自己的,没有强制的约束力。只要学生的品德高尚,自觉性强,法制纪律观念才得以增强。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魏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把德治和法治有机结合,通过培养学生崇高的品德,塑造学生的灵魂,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培养崇高的理想

魏书生说: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的希望,也是鼓舞人奋进搏击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激发学习动力的主要途径。

魏书生理想中的学生必定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必定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必定是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合格中学生。更重要的是他理想中的学生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胸怀开阔,充满信心,意志坚强,有广泛兴趣,潜心实干的一代新人。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只满足于现状,注定只能平庸地过完一生。邓小平说过:“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怎么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魏书生说:“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的希望,也是鼓舞人奋进搏击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激发学习动力的主要途径。”一个班级的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又何尝不是靠理想和纪律呢?魏书生通过以德治班解决了学生理想问题。

魏书生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首先从爱父母和爱周围的人做起的习惯。魏书生说:“要树立远大理想先要爱自己的祖国,道德是因为同祖国一样,每一个人只有一个。为了报效养育之恩,为了人性中最基本的成分——懂得知恩图报,每个人也必须爱祖国。”

“为了自己的成长、学习、工作,我们也需要爱祖国。唯有爱,我们才能在祖国的土地上汲取乳汁、营养;唯有爱,我们才能在这块土地上找到发展自我的道路和途径;唯有爱,我们才会有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和战场。如果谁生在这片土地上,却不爱祖国,100个牢骚,80个不忍,恨得要死,烦得要命,那么被毁掉的,首先便是他自己。这么大的国家出了一两百个卖国贼,伟大祖国不是照样前进吗?这些卖国贼呢?却百分之百地毁掉了自己。”

魏书生强调,爱国是为了塑造自己完美人格的需要。科学无国界,但科学有祖国。世界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同时都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同时都是伟大的爱国者,只有爱国的人,灵魂才有归宿,人格才高尚,才会受到人的尊重。正如有人说的,“而个别嫌弃母亲贫穷,换了一个富婆当后妈,回过头来就不认亲娘的人,周围的人谁会拿他当人看?极个别心术不正的人,削尖脑袋,钻出国门,在国外刷盘子洗碗,挣了美元,买了国外户口,再回到国内,冒充‘假洋鬼子’欺侮自己的同胞,损害祖国利益。这种人,其实已经丧失了人格,不仅中国人瞧不起,外国人也没有谁瞧得起这类人格的人。人要在社会上受到尊重,就要有人格,就要爱祖国。”

魏书生教育学生:“祖国需要有更多的儿女爱她,才能更繁荣、更昌盛、更强大。祖国繁荣、强盛了,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学习、生活得更具人的尊严。”他说得很对,一个有学习动机的人不一定是树立了为祖国学习的理想的人,但树立了为祖国学习的理想的人,一定是有强大学习动力的人,一定是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想,一直以来,魏书生都订阅《国外科技动态》这一杂志,给学生介绍现代化的科技知识动态学生们深深地被人类科学的巨大成就鼓舞,从而产生了极大的学习积极性,也使个别学生受窝里斗流毒毒害而产生的好琢磨人的心理病灶受到科技之光的照射治疗。同学之间偶发的对立情绪,对他人的嫉妒,心胸狭窄,对人类事业的冷漠,这些思想感情的冰川,都容易在鼓舞人心的科技成果的阳光照耀下融化。

魏书生还介绍外国教育动态,介绍其他国家的中学生是如何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学生们通过同龄人学生生活的比较,通过不同国家教育目标、内容、教育方法的比较能找到既科学又比较适用于我们自己的方法。视野更加开阔,对教育的理解也更深刻了,更容易树立远大的理想。

同时,魏书生要求学生读人物传记,从榜样中汲取力量,用榜样来激励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说:“那些成功的人物当中,在他的一生中,必定有一位不凡的人物深刻地影响过他,一个凡人,始终不渝地崇拜着一位伟人,他一定能减少许多庸人层次的烦恼,一定能较容易地使自己摆脱低层次社会现象的缠绕,从而使自己在许多问题上能超凡脱俗。”

魏书生班上的学生都有自己最崇敬的人,有的是写华罗庚,有的写陈景润、焦裕禄等。每位同学在书桌里都放一本伟人传记,选一位自己的精神偶像。魏书生在课前,让全体学生起立,站在那里,挺胸昂头也可,收胸拔背也可,微闭双目也可,双目炯炯有神也行。意念上想自己最崇敬的人,想这位伟人如何面对学习,面对工作。自己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为人处世,都和自己最崇拜的人一样,想得越逼真,越形象,越生动,效果越好。“偶像决定人生。”有了这些榜样,学生便有了高瞻远瞩的人生导师,便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便容易树立远大的理想。

2。培养自信的人格

魏书生认为,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充满自信,谁都可以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魏书生以德治班中德的内容,除了树立远大的理想之外,还有坚定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魏书生首先从理论上对学生说,大自然并不偏袒哪一个人。科学家之所以知识渊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较充分地运用了智力。只要肯用脑,用得科学,谁都能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他坚信:

“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要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开发大脑的智力资源,第一要紧的,就是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

“人脑的潜能如地下的煤矿、油矿,如果自己不相信地下有矿,只着眼于砍伐地表的柴草,当然会感觉资源贫瘠,柴草越砍越少。如果坚信自己大脑深处潜藏着巨大的资源,立足于往深处开采,那当然会有不尽潜能滚滚来的感觉。”

“在犯错误的学生面前,困难的不是批评,不是指责,更不是数落他的一系列错误,而是找出他的错误的对立面——长处。只有找到了长处,才算找到了错误的克星,才帮他找到了战胜错误的信心的根据地。”

除了从理论上培养学生的自信之外,魏书生还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一点一滴地积累自信。他经常在课前、考试前,领着全班同学一起大声高呼“我能成功!我能成功!我能成功!”通过调动潜意识和积极性,把学生们塑造成一个成功者的形象。我们当班主任,面对很多后进生束手无策,就是不能培养后进生的自信,不能改变“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态度。魏书生找准了病症,对症下药。他还通过各种竞赛,使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如列方程组是个难关,有的学生也怀疑自己的能力,一次魏书生通过用90分钟列完第二册书的全部方程组的事实,让学生明白了,只要努力,自己是有这个能力的,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魏书生尤其注意尊重和鼓励那些学习最差的学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长处,使他的自信心有个落脚点,有个根据地,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把它宣传出来,让他们尽可能享受到胜利的欢乐,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豪,增强信心,成功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促使学生追求新的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魏书生善于运用表扬的武器,教育学生就要教育学生对未来充满理想,培养学生就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当他们自信心增强了,便开始给自己规划广阔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就会越来越主动,会自觉追求进步。

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指学生在学习中的意志品质,情绪态度,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魏书生非常看重学生的意志品质:“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凡做出了突出成就的人都是有毅力的人。至于阿斗之流靠着好的机遇,捞到一个皇帝的座位,那也只是出名而已,谈不上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没有顽强的意志,而作出大贡献的人是极少极少的,所有大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都是在顽强意志的支配下,拼搏奋斗的结果。”他常对学生说:

“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认为是智力不好的儿童,但他们有远远超过别的儿童的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钻研某一问题通宵达旦,进入学习状态时,不管多苦都不觉得苦。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双目失明,两耳失聪,面对着的是黑暗而又寂静的世界。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学习,奋斗,学会了写作,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印度前教育部长塔哈·侯赛因四岁双目失明,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学习盲文,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法国博士学位的人。我国山东聊城张海迪自幼高位截瘫,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学,出版了包括长篇小说在内的多部著作和译著,还获得了硕士学位。目前她又雄心勃勃地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看一看残疾人运动会上那些顽强拼搏的人,我们不能不惊叹意志力量的神奇与伟大。”

魏书生运用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办法,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比如学生在受到挫折之后,他会抓住契机进行培养。还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魏书生从1979年起每天领着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长跑5公里,还要学生每天做100次俯卧撑,仰卧起坐。无论是数九严寒,北风怒号,还是骄阳似火,酷暑难当,学生们都坚持长跑做俯卧撑,仰卧起坐。这样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磨炼了顽强的意志。有了顽强的意志,就容易征服学习上的道道难关。坚持写日记同样可以培养学生意志,写一篇日记容易,坚持下来难。特别是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再坚持写日记就更难。日久天长,磨炼出“一不做,二不休,不管千难万险,也要坚持到底”的毅力。意志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在坚持不懈的过程中磨炼出来的。

魏书生有着海洋般宽广的胸怀,能容纳和理解学生所有的错误。因而,他从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偏私。他用自己这种情怀影响学生,并培养学生的这种情操。他说:

“培养学生具有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就能站在数万年人类悠长的历史与数万光年的星系空间角度来看地球,看人类,看社会,看人生,就能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就能既顺其自然,又积极进取。”

“古往今来,日月星辰,江河山川,太空长天,你是这样地开阔广大,可生活在你中间的人能有几多脑细胞来领略你的无限风光呢?那狭隘的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关系禁锢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强占了他们的脑细胞,使太阳的光辉、大自然的胜状,照不进,映不进,使有的人带着昏暗的头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地为了鸡毛蒜皮的权和利而争得青筋绽起,咬得头破血流,呜呼哀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