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现代教育技术 > 7 3 信息化教学设计(第1页)

7 3 信息化教学设计(第1页)

7。3信息化教学设计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各国和地区已步入教育信息化时代,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背景不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思路和发展模式也各有特色。我国要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发展适合我国教育实践的教学设计理论,提高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融合了现代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培养目标和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代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为不同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7。3。1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1。信息化教学概念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改革和变化。

2。信息化教学设计概念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将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7。3。2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协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学习,使学习者在信息化环境中主动建构知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此,可以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关系、角色等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主要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学习时,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要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情境的创设与转换,使学生尽可能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

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经历较真实的认知体验,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得以自然地迁移与深化。在情境创设中,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一个学习者可以互相合作的情景,借助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让学生的学习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3。充分利用多种工具和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化学习工具,提供开放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为有效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这些工具和资源应当同学生的主题任务相关,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例如,提供给学生与教学主题或问题相关的网络资源、典型案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等。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学习工具的作用,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因此,有关信息化学习工具和资源的提供与设计,也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4。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结构形态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结构形态,学习活动的展开可以围绕某一问题或主题,这些内容来自现实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任务性、目的性,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做,教师的重点是借助于现实中的任务与问题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效地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学生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通过主动的探索活动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5。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突出学习环境、资源的开放性

信息化教学中,教学活动双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主要是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关系的变化。学习者通常是以小组或其他协作形式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目标,实现“问题解决”。每个学习者在协作中承担一定的任务,担当一定的角色,学习活动过程成为“学习者身份和意义的双重建构”,每个学生共享他人的知识和背景,共同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开放性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个特征。信息技术本身也为开放性提供了可以实现的条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沟通方式,如同步与异步的一一对话,一对多广播与多对多讨论等,这些都为学生开放的学习方式创造了可能性。另外,除了教师之外,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予以指导和帮助。

6。学习结果通常采用灵活的、可视化的方式进行阐述和展现

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应当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同他人进行讨论和协商,以加深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和反思,这些内容通常以研究报告、演讲、讨论等形式展开。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

7。3。3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基本上可以分为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共八个步骤。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于各步骤的分析和操作通常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进行的。

1。分析单元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水平或获得的能力。就是教学活动展开后对目标的一个整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完成哪些任务以及解决什么问题等。

2。学习任务和问题设计

学习任务和学习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的设计,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这个环节主要是根据已阐明的教学目标,设计真实任务、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信息化学习中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来达到学习目标。

3。信息资源的查找与设计

学习资源对学习活动起到支撑作用,不同的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就要根据任务和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提供资源的类型、方式,要求学生自己按照学习目标查找资源,教师也可以提供现成的资源给学生。前者必须要教师设计好要求、目的;后者要求教师寻找、评价、整合相关资源或提供资源列表。

4。教学过程设计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