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与训练 > 1 4 教育信息化(第3页)

1 4 教育信息化(第3页)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100周年校庆大会上指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在教育现代化的诸多要素中,哪一化都离不开教育信息化。一方面,教育信息化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方法、途径和前提;另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会极大地丰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同时其使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变革,将成为教育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因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

2。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是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各类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学校。由于各地教育规模、教育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得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更无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是学校和专门的教育机构,主要内容包括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和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等。从长远看,教育信息化的领域必然会延伸到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家庭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将为全体国民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受教育者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实现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内涵——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保障每位国民接受教育的平等性。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产生的教育水平的差距,使全体国民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

3。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个性特色,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广博的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完满结合的人。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首先,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得以更好地体现。利用教育信息化的优良环境,可实现个别化教学、小组协作学习、远程实时交互的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等,使学生从过强的共性制约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人志趣,培养其个性特色。

其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一方面,学生可根据个人志趣与个性差异对所学的知识和学习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学生可对某一专题的相关内容通过信息检索、收集和处理,实现问题解决学习和发现学习,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利用教育信息化提供的网络资源可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过鲜明的形象感化和对比,帮助学生识别假、恶、丑,树立真、善、美的情感,使学生将高尚的理想内化为自己的言行,直至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总之,教育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这对培养21世纪国家现代化所需的创新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4。4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实际上早在1982年就在北京几所大学的附属中学进行了试点工作,应该说开始的时间还是比较早的,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制约,徘徊的时间较长,主要是因为发展不够均衡。面对世界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了尽快缩短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1999年末,教育部宣布我国中小学从2001年9月开始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公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并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会上,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主要目标。

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2001年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争取尽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同时要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

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用5~10年的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能够与网络连通,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也使全体教师都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而且,在2010年前,争取使全国90%以上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都能上网。条件较差的少数中小学校也可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

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第26条指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各地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多种方式逐步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育软件和接收我国卫星传送的教育节目的设备。有条件地区要统筹规划,实现学校与互联网的连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发、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加强学校信息网络管理,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支持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国家将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投入。

1。4。5我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包含了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软件开发和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等。进入21世纪,我国相继启动和实施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通用技术教室建设、高中新课程配套实验室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全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1。国家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教育科研网ET(theaEdudResearetwork)的建设、地区性城域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和校园网络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ET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ET分四级管理,分别是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结点、省教育科研网、校园网。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负责全国主干网的运行管理。地区网络中心和地区主结点分别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10所高校,负责地区网的运行管理和规划建设。ET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教育系统提供全面的互联网服务的同时,ET还支持多项国家大型教育信息化工程,包括网上高招远程录取、数字图书馆、教育和科研网格、现代远程教育等。ET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互联网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为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200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决定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以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的目标并不是要每所学校都建起庞大的校园网,而是让90%以上的中小学校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用较低的成本获得丰富而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课程,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校园网主要着眼于建设应用平台,在校园网平台上可以开发延伸很多Web应用级产品。校园网是一个以教育教学信息创造、交换和应用为核心,通过认证、授权与开放接口进行有机融合,形成的一个庞大的综合服务平台。校园网是在学校范围内,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教育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建设了校园网。它们为我国中小学内部实现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帮助。然而,随着我国各地校园网数量的迅速增加,校园网之间如何实现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决定》的目标是:“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国家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是共享优质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促进了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思考题

1。请谈谈你对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

2。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功能来看,教育技术对教学有哪些促进作用?

3。为什么说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4。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轨迹与发展趋势。

5。简述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6。简述教育技术学科与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