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哪些内容 >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性质(第1页)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性质(第1页)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性质

(一)概念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地的生产实际、社会实际联系紧密,且以实践为主体的基础性学习领域。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和结构性的发展和变化,与此同时也形成了课程内容上的选择性。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炼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加强劳动教育、注重劳动教育的多学科渗透和多渠道实施的同时,加强劳动与技术、家政、职业了解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入进行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总之,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有关的内容,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融合经济、环境、法律、伦理、心理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视野,以学生的亲历实践、手脑并用为特征,设计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并倡导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对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客观要求。劳动与技术教育要与一般的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通过操作一定的设备和工具,发展劳动技能,掌握一般的现代技术,它包括劳动实践、技术实践学习(包括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等方面。

(二)“劳动技术”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课是以前就有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纳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小学劳动课、中学劳动技术课,以学科课程的身份出现在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之中,被赋予“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主要)途径”的历史重任。劳技课经历了启动、发展、退坡和萎缩的过程。其中最重要、最深层的原因是应试教育体制。“德育空对空,智育死用功,体育抓得松,美育列(课)表中,劳技学‘雷锋’”,就是对“五育并举”现状的写照。

此次课程改革将劳动技术课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中,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表面上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但实际上“劳动与技术”和“劳动技术”这两个名词所表达的重点有较大不同。

1。两者的强调和侧重不同

“劳动技术”既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偏正式,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作偏正式,即理解为“劳动方面的技术”。而“劳动与技术”这个词很明显是并列结构,充分表明了“劳动的过程”与“技术的获得”是同样重要的,而且正因为二者的结合,使其从整体上成为了综合课程的一部分,呈现出综合型的课程形态,这与以前的分科课程“劳动技术”也是不同的。

当然,他们之间有联系。直接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都与劳动与技术有关,意味着都主张学生参加劳动并获得一定的技能。

正确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与“劳动技术”课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优秀传统的劳动教育与日益为世人青睐的技术教育。

2。如何把握二者的关系

(1)在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时,避免只劳动不学技术、只重劳动对人的改造作用而忽视它的育人价值。应注重在劳动教育中为学生提供各种情感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勤于劳动的习惯。

(2)增强劳动过程中的技术含量。

使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劳动者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广泛接触简易的技术设计、技术产品说明书、技术产品等。

(3)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教研部门的专业技术教育要区别开来。

小学生在劳动与技术教研中学到的是最基本的技术,是为更职业化或专业化的技术教育打基础,所以要求不应过高。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