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激励,是领导者充分调动被领导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技巧。领导工作是一门艺术,激励则是领导艺术的核心。没有激励的领导,其实就是没有艺术的领导,没有激励的管理其实就是不懂艺术的管理。正确运用激励艺术,已经成为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领导激励的契机
在领导激励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领导激励最终所取得的效果,不仅与领导激励措施的合理性、适应性以及领导者领导力的发挥程度等因素有关,发觉适宜的领导激励的契机是领导激励措施有效实施的基础。
领导激励在什么情况下最有效?如何发现良好的领导激励实施契机?由领导活动实践的认真总结以及对学者们研究成果的整合,概括如下:善于发现团队成员思想的兴奋点及刺激源、乐于发现团队成员行为的突出亮点及真实度、勤于发现团队成员思想偏离点及问题根源。
善于发现团队成员思想的兴奋点及刺激源。所谓思想兴奋点是指一个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所处时代社会的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个人经过对主客观条件的认识和判断在主观意识中形成的对某种事物得异常的向往,并全力以赴去追求去奋斗的思想焦点。领导者需要对被激励者做充分细致的了解,以清楚被激励者当下最迫切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晋升层面等进行考虑,进而准确确定被激励者的兴奋点所在,同时追根溯源,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诱导。寻找被激励者思想的兴奋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意对被激励者思想兴奋点捕捉的准确性。
有需求才能带来满足感,针对该需求的刺激才能有效,只有准确判断出被激励者的思想兴奋点,对症下药,才能充分发挥激励措施的作用。倘若未能很好地捕捉到被刺激者的兴奋点,那也就意味着无法确定最佳刺激源,激励措施的实施就显得漫无目的,效果也不尽人意。更糟的是,如果恰好避开了被激励者的思想兴奋点,在其思想抑制点上施加影响,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激励的效果,严重时还会引起叛逆和反感。
第二,注意不同被激励者思想兴奋点方向及强度和其自身对需求满足的预期的差异性。
因被激励者个人阅历、性格特点、对未来的期许等因素的不同,不同的人的思想兴奋点不同,有相同思想兴奋点的人,其兴奋强度、兴奋方向、对未来期许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发掘人的思想兴奋点和针对思想兴奋点采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这几点差异性,以保证激励措施实施的合理性、有用性。
因此,领导者在进行激励的过程当中,要善于抓住良好的契机,多实行正向激励以对员工的激励进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激励中,逐步满足被激励者对各个层面的期许,使被激励者在被激励的过程中,不断扩大成就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乐于发现团队成员行为的突出亮点及真实度。行为的突出亮点,顾名思义,即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抑或是在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出现的时候,在与群体共存的条件下,一个人在行为上的表现显著优于其他人。所谓真实度,即这种优于常人的表现是源自内心的,它是一个人思想境界、价值观念、审美标准乃至坚定政治立场的最真实表现。真实情感的流露不同于为了表现而表现,它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甚至是当事人自己所察觉不到的。领导者要善于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团队成员的行为亮点,针对积极行为及时采取认定、鼓励、奖赏等措施,努力让这种积极行为影响团队建设。
在留心于团队成员行为的突出亮点时应注意:综合运用敏锐的洞察力和理性的思维判断能力。团队中成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特别是突发事件出现时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常人的优异表现往往转瞬即逝,这就要求领导者具有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快速地发现成员所表现出的积极行为,同时运用理性的思维判断能力,结合成员日常综合表现判断该行为的产生是否是故意表演的结果。以防由于盲目认同积极行为的假象而引起团队中不良风气的滋生,从而使激励措施与预期结果背道而驰。
勤于发现团队成员思想偏离点及问题根源。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都是以社会人的身份存在。也正是因为这样,在社会舆论、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的重重约束下,一些人的某些思想阴暗面、膨胀的私欲往往被掩盖住,从不轻易显露。在某种程度上,这都将成为影响团队发展进程甚至令团队崩溃的隐患。身为领导者,要明察秋毫,及时发现团队成员中的离心现象,采取积极的拨乱反正的措施,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帮其重拾积极心态的观念,以维护团体的凝聚力。在此过程当中,激励者应注意如下两点。
区别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充分认识到发现团队成员思想偏离点与前两种契机的不同之处。对于思想的兴奋点和团队成员行为的突出亮点施以正向激励措施,是为了使其发扬光大,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而对于团队成员思想偏离点则需要对其施以负向激励的措施,使其警醒并向积极方向转化。
充分认识到负向激励的本质,善于结合问题根源采取有效措施。负向激励,不是不留情面的批评指责,不是冷若冰霜的排挤孤立,也不是肆无忌惮的强制压迫,而是在理性分析问题、追根溯源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负向激励措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身作则,使被激励者自发地从内心发生转变。
(二)领导激励的情境
在不同的领导情境中激励的效果也是不相同的。在一个领导者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广大群众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团结、和谐、民主的领导环境中,领导者的激励措施,对团队的发展进步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只会让团队向更优质的团队加速迈进。如果在一个领导者与群众离心离德、广大群众消极怠惰、群体成员间矛盾突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人人自顾、处处设防、消极涣散的群体环境当中,领导者所采取的激励措施无论多么适宜,都不会取得任何的积极效果,这时激励者甚至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大家所攻击谴责。
鉴于此,领导者实施激励措施时,要慎重分析自己所面对的领导情境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领导激励的正向作用。在必要时,领导者还应善于创造积极的情境,以提高领导激励的效应。
第一,注重团队中人文关怀的建设,切实为团队成员着想。
在规章制度赋予成员约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捆绑。只有被激励者们从内心情感上忠诚于实施激励的领导者,激励措施才更容易被认同和接纳。感情的磁场会像磁石,让群众自发地围绕在领导者周围,形成同心同德、并肩战斗的良好团队风气。
第二,在当今崇尚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的时代,适当减弱制度约束,用激励措施变规范为自觉行为。
领导者注意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群体成员间出现的矛盾,竭力营造人们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工作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使人们热爱自己所在的群体组织,从而把实现群体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追求统一起来。
此外,领导者实施激励措施,是建立在对被领导者寄予厚望的基础上,通过引导、教育、激发等手段,促其素质全面提高,建立起高尚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总之,以人为本、以爱为渠、不求回报、无私奉献,这才应该是领导者的激励情结!
激励措施,不应该是挽救企业危机的救命稻草,更应该是对企业不断优化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发动机。倘若领导者在采取激励措施时,能够让被领导者感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那么这种激励措施便是非常成功的。
(三)领导激励的技巧
1。勤沟通
没有人喜欢和冷冰冰的命令发布者合作。恰当的沟通,不仅可以塑造领导的亲和力,而且,对激发员工**大有裨益。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外,不妨玩点儿花样,比如,与下属集体进餐,或与某个下属来个单独“约会”。事实上,只要是对下属的真心关怀,都会起到正面的激励效果。很多时候,“另类”的温情沟通或许比大张旗鼓地褒奖一番更为奏效。
2。常表扬
一般情况下,每个员工的薪酬都是保密的。但要知道,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即使某个员工因为表现出色而得到了额外的奖励,也会因为不是公开的褒奖而使激励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尝试在定期的全体员工会议上,公开表扬表现出色的员工,同时介绍他的突出成绩和贡献,让他有面子一把。得到这样表扬的员工,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进而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而未得到表扬的员工,也会不甘示弱地在未来的日子里,为荣誉而战。
3。看需求
由于员工的性别、年龄、喜好、知识结构都不尽相同,因此对激励的需求也会不尽相同。切忌对所有人的奖励内容都一样。要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点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才能够使激励效果达到最佳。因为需要的满足才会带来成就感,从而促使员工燃起继续奋进的动力。
4。旧牌新出
对于那些工作强度很大,或工作时间很紧张的员工,带薪休假永远是最需要的奖励。同时,定期组织项目组出去旅行,或者组织一些家属参加的旅行派对,并且把活动的照片在部门内进行展出,与大家分享旅行的愉快。轻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同样是一种激励,甚至比多发工资还要有效。
5。薪酬管理
尽管薪酬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最易被人运用的方法。薪酬总额相同,支付方式不同,会取得不同的效果。所以,如何实现薪酬效能最大化,是一门值得深思的学问。要想使薪酬既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稳定,就要在薪酬制度上增加激励功能,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一些技巧,如设计适合员工的福利项目,采用激励性的计酬方式,重视对团队的奖励等。
正确运用激励艺术,已经成为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把握领导激励方法,掌握领导激励,是领导者充分调动被领导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技巧。
【本章小结】
激励是领导者常用的调动下属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本章首先对激励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界定,然后系统回顾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常用激励理论。然后总结了现实工作中,领导者进行激励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下属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激励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激励与一般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把握公平、民主、公正的原则。
常用的激励有目标激励、形象激励、情感激励、需要激励、心智激励、信心激励、赏识激励、参与激励等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