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社会情感教育培训心得 > 第三 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实施内容(第3页)

第三 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实施内容(第3页)

【拓展阅读1-1】国际上关于社会情感学习的定义[11]

定义1

社会情感学习是帮助孩子甚至是成人发展基础的有效生活技能的过程。社会情感过程建立在关于社会智力和社会学习认知的行为理论基础之上。它经常被用作教育项目或单元关注的基础,这些项目和单元教给我们要高效、道德地处理自己的情感关系、工作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认知和处理我们的情感,发展对他人的关爱和关心,建立积极的关系,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并且建设性地、道德地处理有挑战的情形。这些技能使得孩子能够在生气时使自己平静下来,交朋友,和平地处理冲突,做出道德和安全的选择。这些技能包括自我意识、负责任的决策、建立和保持关系、社会意识和自我管理。

定义2

社会情感学习是学生成长和他们在学校里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部分。教育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学术成就,也取决于学生恭敬地、负责任地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定义3

社会情感学习是一个教育过程,引导着情商的发展——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能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且理解它们是如何影响我们做出选择,影响我们的关系和我们对生活的看法的过程。它指的是我们对于理解的获取以及在个人、社会的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具体技能的获取。社会情感学习不仅对于学校中的成功很重要,对于生活中的成功一样重要。社会情感学习使得个体能够认识并管理情感,理解自己的个人价值,关心和关爱他人,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建立和保持积极的关系,并且能有效地处理有挑战性的情形。研究显示具有社会情感能力的人更倾向于在学术上取得成功,在个人生活中感觉良好并且能够对社区做出贡献。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和挑战所在,他们对于未来感到乐观,有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且对于工作感到开心。他们能够设立并达成目标,并且有效地解决问题。他们能够重视并显示出对他人的尊重,欣赏多样性,能根据他们的价值观来生活,能对社区做出积极的贡献。

定义4

社会情感学习是一个帮助学生发展知识、理解力和技能来支持学习的积极行为和建设性社会关系的过程。它是一种教学生认识、管理和表达他们生活中的社会和情感的方面,使得他们能够在社会上成功地行动并能处理生活中的任务的方法。

定义5

社会情感学习是一个孩子和成人学习知识、态度和技能以认识和管理他们的情感,设立和达成积极的目标,显示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建立和保持积极的关系,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

定义6

社会情感学习是这样一个过程:孩子和年轻人获取知识、态度和技能以认识和管理情感,设立和达成积极的目标,显示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建立和保持积极的关系,做出负责任的决定,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

定义7

当研究成功年轻人的特点时,许多积极的、个人的特征(如处理问题的技能、价值观、社会技能、共情作用、乐观)的重要性被提及。这些特征常常被归入涵盖性概念“回弹力”或“情商”中。拥有积极的社会情感状况的人更能够成功应对从孩童到成年期间生理、智力和社会的变化。因此,使得拥有积极的社会情感状况的学生群体的信息可见于学校(和教育政策制定者)是重要的。这些信息将使得资源和项目被分配于最需要的范围中。

【拓展阅读1-2】如何更好地理解情感教育[12]

人是有理智的动物,也是有情感的动物。人们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并不必然反映在他们的语言里,而是首先反映在情感中。情感是人的生命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人的精神生命的原动力。一个人如果缺乏甚至丧失**和热情,将变得冷漠和物化,这就意味着精神沉沦和生存危机。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商品经济的建立,繁忙的工作、功利的追逐、忙碌的生活使人们无暇去顾及情感的需求与发展。功利化与唯认知论相互共谋的教育诉求,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情感发展的关心微乎其微。人们用过度的热情去关心、追求人的智慧中的认知层面,而对情感教育的缺失却熟视无睹。体现在学校教育中,不仅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不能实现其提高人的整体发展的目的,甚至由于唯认知主义的单向度教育,造成学生的情感的畸形发展,严重妨碍了学生的社会性生存、发展和创造性的培育,影响了学生对自身生活意义的把握。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层面上是我们对情感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所造成的。

情感教育是什么?它是着眼于人的情意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学习建立个体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适当关系,并在其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从而达成人的素质的整体性提高和人性的完满发展的教育。因此,情感教育是关注一个人如何在完整意义上使其成为人的教育,是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育思想。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有其独立的地位,也应该得到其应得的重视,而不是渗透于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

情感教育不只是操作层面上激**趣的教育教学艺术,也不仅是个体情绪与感觉技巧的操作训练,它是着眼于人的情意潜能的综合开发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体系。

由于对情感教育独立地位认识的缺失,这种缺失与现实的教育中缺乏人本理念、人道情怀,压抑个人独立个性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使情感教育更多强调情感的升华和规范,使其成为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政治统治的有效工具,却忽略了对个体心灵成长与自我精神的完善,这不仅与现代人自身发展需求相背离,也导致当前的情感教育的目标仍集中于培养优秀公民、合格人才,而不是把重心放在人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上。

因此,我们强调情感教育作为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把教育理解为一种弘扬主体性和生命价值、完善人性与灵性的教育,一种与活生生的生命充满幸福联系的教育。

【拓展阅读1-3】对情感教育认识的误区[13]

(一)情感教育只是被视为掌握知识的手段

在现实的教育中,情感教育通常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教育方法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中,通过营造情感空间和情感氛围,来获取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其目的是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围绕这样的目标,无论是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构思、氛围营造,还是教学方法的调整,都是以有利于知识内容的传授和理解为旨归,情感的激发和诱导更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实际上,情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扮演了理智教育的催化剂的角色,而不是教育目的本身。这突出地体现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其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在这里,对情感的重视,实际上只是把情感教育理解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情趣的教育手段,缺乏深层次、高情感的培养,没有看到情感教育具有更深刻的本质内涵和更复杂的内在机制,打着情感教育的旗帜,最终又倒向理智教育。

(二)情感教育还没有实体化

仔细审视现实基础教育中实施的情感教育,我们不难看出,情感教育还不是一个实体性的存在,只是渗透在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没有专门的课程设置来加以实施。也就是说,情感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没有赢得其应得的地位,其实施的目的不过是完成沟通各育、深化德育的使命,或者被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美育、心理教育所替代,或者被艺术教育、人文教育所淹没,缺乏独立性,还停留在“以情育人”而不是“育人之情”的阶段。虽然这些或多或少会对人的情感世界产生积极作用,但这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教育,也难以切实地触碰到情感问题的核心。

总之,情感教育若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不能只作为五育的黏合剂,作为其他学科寓教于乐、达成学科教育目标的手段而存在。情感教育必须有其独立的实体性地位,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切实思考情感教育领域的教育目标,思考学生的情感能力应如何培养。

【拓展阅读1-4】如何更好地理解社会情感学习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就本质而言,社会情感学习凸显了情感教育中学生社会发展的内容,强调了学生在对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在他人与社会关系方面能力的获得与提升。因此,我们认为,社会情感学习就是要帮助培养学生能够以合理方式理解、管理和表达个人生活中社会情感各个方面的能力的教育。

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沃尔克大学召开的国际性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来自10个欧洲国家的与会者一致同意:“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们的自尊,更为重要的一面,则超越学生个体以关注他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的效果。因此,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被认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将“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视为情感教育的核心,表明人们将情感教育的效果关注在情感能力与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相协调的运用上,凸显了情感教育关注人的社会性发展。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社会化过程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情感能力强的个体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更清醒地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及微细变化,主动及时地进行正向调节,从而维持自己良好的身心状态,并自觉与他人、社会保持和谐。

因此,行为个体应掌握一定的与人为友的相关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性情与才能,在学校生活中或参加工作、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处理好关于社会情感各个方面的问题,从而与他人、环境、具体情境和社会间建立起健康良性的关系,形成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社会情感学习的实施不能孤立地抛开人的社会性而只关注人具体应该发展哪些情绪、哪类情感。毕竟,人的情感不是在真空中发展起来的。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唯一以社会性作为自身基础和根本特色的存在物,人要进行实践活动,就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也就是说,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存在、活动和发展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马克思强调:“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14]“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15]这些经典论述对于我们理解社会情感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拓展阅读1-5】寒性教育[16]

寒性体质,是中医上的一个表述。寒性体质的人,多会“体惫力乏、气血两虚、狂躁妄动、神昏谵语”。而错误的教育,与上述病症何其相似!

虐童花样层出不穷,令我们心寒发指;接二连三的校园性侵,更是悍然挑战我们原已脆弱不堪的神经。我们的教育,遭到前所未有的诟病。

上述“显性脓包”固然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而在公众欣然忽略的地方,正在茁壮生长的“隐形脓包”又有多少呢?——教师只“教”不“育”,眼中只有平均分、及格率;学生彻底沦为了“分数”的奴才,得分、失分、涨分、落分、找分、偷分……在分数面前,正直、善良、诚实、宽容等品质正日渐暗淡。

殴师、弑亲、泼熊、投毒,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寒性教育”结出的“寒性果实”。功利的心,最容易与阴毒结缘;精神虚脱的人,一不留神儿就成了变态狂。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