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慎独品质是什么意思 > 第七章 视角(第2页)

第七章 视角(第2页)

“同样的任务,同样的学生,为什么是不同的结果呢?因为我们的孩子在值日的过程中都能各负其责,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人人都行动起来,团结合作,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慎独教育”实施五年来,老师们惊喜地发现,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强,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轻松。在高年级班上,班主任几乎可以“无为而治”了。

三、“慎独教育”改变教学方式,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各科老师都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课程中的“慎独”资源,进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如语文课上的“感知、感受、感悟”教学模式,其他学科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等等。

闫华英认为,“慎独教育”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关注人的主体,体现在教学方面,就是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可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品行和道德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学科教学之外,团结四小还开设了每周一节的“自评互评”校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正确地评价他人,学会对每一周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等方面进行反思。三年级(1)班宁乌云老师在每周一的校本课上都会领着学生对自己的各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填写校本评价手册《标度言行》,总结过去一周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同时对自己的下一周制定出一个努力方向和学习目标。班上有个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深得各科老师喜欢。但这也给他造成了“学习好就一切都好”的错觉,平时很自以为是,不尊重他人。每次填写《标度言行》手册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学习方面评价都很好,而其他方面都是最差的。后来,经过不断和其他学生对比以及老师的引导,他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开始改正自己的言行问题。

“慎独教育”不仅针对学生,也指向教师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在改进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闫校长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教师的思考和改变现实的能力。一个教师如果每天只是备课、改作业,那是最悲哀的事情。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看,如果把教师“管理”到这个地步,那绝对是一个失败的管理者。

她的这一反思是有背景的。2006年回到团结四小任校长后,她发现老师们普遍“很乖”,“工作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但工作起来很被动,缺少主动工作的热情,更谈不上创造性。

在实施“慎独教育”的过程中,团结四小的教师共同意识到: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教师发展不能停留在上好课的水平,而要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追求。作为学校管理者,闫华英相信任何人都想把事情做好,并得到其他人的认可,学校有责任为每一个师生提供平台,挖掘他们的特长。

学校每学期都给音体美等综合学科的老师举办教学汇报活动,美术老师可以办画展,科学老师可以安排科技作品展,综合实践老师则可以提交综合实践课的活动论文。学校每周都有针对教师的“通识培训”活动,让至少两位教师进行反思分享,其他教师针对反思教师的反思进行新的反思。学校每学期将教师的反思整理编辑成《反思分享》集册,作为教师教育工作中的指导手册。

白贞老师写道:“‘慎独’它要求教师把着眼点放在自己内心深处,省察自身的一言一行,且持之以恒,反复磨炼,使自己的师德修养逐步达到完美境界。”

四、“慎独文化”浸润学校管理,给师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闫华英经常给大家讲自己刚任校长时的一幕:有一次走进教师办公室,一位老教师把头深深埋在几大堆作业本中,等抬起头,她发现老教师满脸倦容,眼神茫然。那一刻,她的心被刺痛了。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几年前,但每一次回想起来,她的内心都充满警醒。在她看来,校长更应该“慎独”,如果校长不经常反思教育、反思学校管理,那么他(她)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很可能在“问题状态下”运转,其效率越高,危害越大。

闫华英在管理上推崇“放松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思维才能活跃和开放。学校管理不能靠几个人,而必须是一个团队都有开放的思维和做事的**。

有教师评价说,闫华英校长做得大气,学校也办得大气。平时,她鼓励每一位教师站在校长的位子上思考问题。这起因于她在做教师的时候,不知道校长在干什么;现在做了校长,她觉得有必要让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校长要带他们往哪里走,校长也要知道教师需要什么,想怎么走。

团结四小把教师价值观的培训置于业务培训之上,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而学校发展需要统一的价值观。新教学楼建起来后,闫华英对教师们说:“大楼是新的,从这里出入的人也应该是新的”,学校为此发动教师形象大讨论,让教师们畅谈“我心目中的团结四小教师是什么样的”。

后来,学校汇总所有教师意见,总结出八个字——厚德、博学、阳光、自信。这次大讨论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比以往大有改观。现在经常有教师走进闫华英的办公室说:“校长,我有一个想法想跟你谈谈……”

“教师形象大讨论其实是把群体要求与个体要求统一起来,把自律、自省、自强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个教师的思想里”,副校长吴换青说,当教师们开始主动地工作、创造性地思考、积极追求个人发展时,“慎独教育”也就演变成一种学校文化了。

在学校管理中,团结四小更多的是发挥建议和公约而不是刚性的制度的作用,逐渐形成了“发现问题—征求意见—形成方案”的问题解决模式。

有一次,闫华英在上班路上,发现一群孩子趴在地上玩圆牌,个个玩得满头大汗,浑身是土。她觉得这个游戏不卫生,但是禁止孩子们玩也不是办法。在和学校干部与教师们商讨后,学校决定组织游戏创意大赛。于是,学校积极向学生征集游戏创意方案。孩子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把他们平时喜欢玩的、查资料搜集的,或是自己设计的游戏交给老师。学校再组织体育老师将这些游戏整理归类,挑选出创意优秀的游戏在全校推广。

老师们把这个做法叫作“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这“一来一去”真正意义上满足了孩子们成长的需要。回顾五年的探索,闫华英说:“慎独教育”最大价值在于充分调动师生的内驱力、主观能动性,从“被管理”“被发展”走向“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给全校师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转引自2011年8月30日《中国教育报》

慎独教育让团结四小素质教育之路越走越宽阔

(《包头日报》记者卢彦霞)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让人从无知到有知,更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即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成为自己的主人,其中关键在于能否主导自己的行为并对其负责。”提到素质教育,包头市昆都仑区团结大街第四小学的校长闫华英这样总结道。从2006年担任团结四小校长以来,闫华英一直致力于在学校推广“慎独”教育,一路走来,艰辛过后迎来繁花似锦。

昆都仑区团结四小始建于1960年,历经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有26个教学班,学生近一千五百名,学生中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其中有近三分之一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006年,新任该校校长的闫华英在经过反复思考后,决定在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宝库中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慎独”教育思想,将其提炼、升华为“自律、自省、自强”精神,并以此作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该校初步形成了“以慎独教育为核心,以科技教育和国防教育为两翼”的办学特色,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德育、教育教学质量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薄弱校,一跃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特色鲜明的学校,成为一个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度较高的名校!

一、慎独教育——让学生成为自身成长的主人

如果说学校是一片园地,学生就是需要管理的幼苗。而园地的管理首先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才能调动内因的积极性。

“老师,您不用操心,我们都二年级了,能自己打扫卫生了。”“老师,我写作业的速度快了。我妈都夸我了。”“老师,这是我自己做的手工。”……这是团结四小自实施以慎独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主要变化。

“慎独”一词最早出自《大学》。《大学》有云:“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其意为,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也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与操守,“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这是儒家风范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何让这一重要概念被学生理解并融会贯通呢?以闫华英为首的团结四小领导班子下了一番功夫。

“方向对了,行动和努力才会有价值和意义。”走进团结四小教学楼三楼,大家会看到走廊里的十块展板。这里展示的是蚕最后化茧成蛾的生长过程,同时也寓意着一个人的成长。当学校把它与慎独教育思想结合起来时,就具有了深刻的教育内涵,就像这段话一样:“孩子的成长,就像这幼小的蚕种,每一缕阳光,每一片桑叶,都是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希望。”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