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幼儿园)标准测试卷 > 第二章 逻辑思维能力(第2页)

第二章 逻辑思维能力(第2页)

3。正概念和负概念

①正概念是指反映事物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成年人、卖品等。

②负概念是指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未成年人、非卖品等。

4。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①集合概念是指反映个别事物组成的集合体的概念。如羊群就是由许多个体的羊组成的集合概念。

②非集合概念是指反映非个别事物的集合体概念,即它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如“铅笔是文具”,这里的“文具”是非集合概念。

(四)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1。定义

定义是通过一个概念明确另一个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这里的“定义”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是“下定义”的意思。定义一般由下定义项、被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

被定义项是需要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项是用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定义联项是联结被定义项与定义项的概念,通常用“是”或“就是”表示。

下定义时,一般采用“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其公式表示为: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所谓种差,是指某个概念与同一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的区别,反映了被定义概念特有的本质属性。

例如,对“法院”这一概念下定义可以写成“法院是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其中,“法院”是被定义项,“是”是定义联项,“国家机关”是被定义项邻近的属概念,“独立行使审判权”是种差。

2。划分

划分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按一定的根据,分成许多小类加以理解的逻辑方法。概念的划分一般由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划分的标准三部分组成。概念的划分,可以一次划分,也可以连续划分。但要保证概念的划分符合逻辑,每一次划分都要根据同一个标准,不能越级划分,划分出来的种概念的外延不能交叉等。

例如,把“文学”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其中“文学”是划分的母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是划分的子项,“文学体裁”是划分的标准。

3。限制

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达到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增加内涵,减少外延。当一个概念范围很广而无法把握时,就使用概念限制的办法,缩小其范围,直至可以把握。

例如,学生—大学生—北京大学学生—北京大学07级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对概念的限制是准确地运用概念和恰当地表达思想的方法。在使用时,如果不加限制,就会犯“概念笼统,含糊不清”的错误。

4。概括

概括是把概念从具体到抽象,从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逻辑方法,即减少内涵,增加外延。当需要把握概念的普遍特性时,就要使用概括的逻辑方法,扩大概念的外延,找到表达更广外延的属概念。

例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文明。

值得注意的是,对概念的概括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即“概括过高”和“虚假概括”。

(五)教育活动中遵守概念思维形式的要求

概念是思维的抽象,了解概念思维形式的相关知识,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概念思维形式的逻辑要求。

第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解概念的内涵,拓展概念的外延,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帮助教师在更高层次上完成教育活动。

第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明确概念的种类,准确地使用概念。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避免某些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一些问题做出巧妙的回答。

第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了解概念间的关系,不违背概念的逻辑关系,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正确表达和交流思想。

第四,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知道如何给概念下定义,从而帮助教师确定一个概念内涵的具体内容。

二、判断(命题)

(一)判断的内涵

1。判断的含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