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幼儿园)标准测试卷 > 第二 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第2页)

第二 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第2页)

3。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指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提高专业能力应做到:①提高教学能力;②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培训、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的自我教育。

1。师范教育

职前师范教育阶段是师范生进行专业准备与学习,初步形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的关键时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始和奠基阶段。师范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新教师的质量,并影响着教师今后的发展。

2。入职培训

新教师都会面临一个角色适应的问题。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新教师的任职学校应当采取及时有效的支持性措施。在我国,各级师范院校还承担了短期的系统培训工作,培训的目的是向新教师提供系统而持续的帮助,使之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环境。

3。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继续教育,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者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和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师的在职培训活动很广,可以是业余进修,也可以是校本培训(如集体观摩、相互评课、相互研讨等)。

4。自我教育

教师的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教师自我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关键事件、自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感受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教师的自我教育是专业理想确立、专业情感积淀、专业技能提高、专业风格形成的关键。

此外,跨校合作,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家指导如讲座、报告,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六)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1。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

(1)加强教师教育。①要建立一体化和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一体化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二是中小幼教师教育一体化;三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一体化,即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

②要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一是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理论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二是强化实践性课程;三是整合课程内容。

(2)制定法律、法规。我国于199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9月,教育部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这些法律文件对我国教师任职标准和条件做了明确规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3)提供经济保障。政府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是教师专业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许多国家对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有专门的资金资助。我国也制定了鼓励在职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进修提高的相关政策。

2。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

第一,善于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第三,勤于反思,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

第四,勇于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五,重视教师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第六,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

(七)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差异

1。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专家型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看出学生的心理有没有问题、行为符不符合课堂要求。新手型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无法很快发现问题,或者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处理。

2。教育策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