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幼儿园)标准测试卷 > 第二 育人为本的幼儿观(第2页)

第二 育人为本的幼儿观(第2页)

(2)连续性和阶段性。幼儿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先前较低级的发展是后来较高级发展的前提。幼儿发展时刻都在发生着量的变化,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从而使儿童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3)不平衡性。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身心发展同一方面的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如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心理机制、运动系统的活动能力、感觉和知觉的灵敏度、智力、知识范围、学习成绩、兴趣、态度,以及其他各种不同的心理特征,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性。

心理学家依据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所谓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所具备的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研究认为,关键期既包括有机体需要刺激的时期,也包括有机体对某种刺激最脆弱的时期。因此,关键期也叫敏感期、最佳期。在这一时期内,对个体某一方面进行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得到补偿。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各项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素质的提高。

(4)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人的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首先表现为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些人则“大器晚成”。其次,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如有的儿童,他们的数学能力较强,但绘画却很差,而有的儿童正好相反。再次,个别差异性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如不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最后,个别差异性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

2。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人坚持僵化的潜能观,认为幼儿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教育对此无能为力。其实,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智力水平可以明显提高,这已被科学研究,如裂脑研究、左右脑研究等证实。

3。幼儿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中的人,幼儿还是不成熟的,还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幼儿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幼儿十全十美,求全责备。其实,作为发展中的人,幼儿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没有缺陷,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把幼儿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幼儿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幼儿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幼儿的进步和发展。

4。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幼儿生理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幼儿心理的各个方面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幼儿的生理和心理是完整、和谐地发展的。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经典例题

2012年单项选择题:“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 )。

A。学生的发展性

B。学生的独特性

C。学生的主体性

D。学生的自主性

【答案】B

【解析】每个学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风格等都不同,都有其优势和劣势领域,其智力特点受到文化和家庭的影响。教师应当将学生看成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是独特的人

1。幼儿是完整的人

幼儿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或技能训练,而是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选择、意志努力、喜怒哀乐等的综合过程,是幼儿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如果不从人的整体性上来理解和对待幼儿,那么,教育就容易脱离幼儿的实际,教育活动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2。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每个幼儿身心发展的速度都不相同,其身心素质的组合特征也不同。每个幼儿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风格等都不同,都有其优势领域和劣势领域,教师应当将幼儿看成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幼儿是受教育的对象,但幼儿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完全盲从教师,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的。现代教育观强调幼儿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

(四)幼儿是权利的主体

1。幼儿和成人一样,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

幼儿是权利主体,意味着要把幼儿看作与成人人格平等、具有相同的社会地位、享有基本人权的积极主动的、人格独立的人,看作拥有权利并能行使自己权利的自由主体。

2。幼儿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