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育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 参考文献(第2页)

参考文献(第2页)

33。[美]戴尔·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4。[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5。[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6。[美]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37。[美]菲利普·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M]。赵宝恒,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8。[美]古德莱德。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M]。苏智欣,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9。[美]怀特。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M]。杜任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0。[美]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徐晓东,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1。[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M]。王海龙,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2。[美]杰拉尔德·古特克。哲学与意识形态视野中的教育[M]。陈晓瑞,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3。[美]杰罗姆·布鲁纳。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黄小鹏,宋文里,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4。[美]克里斯托弗科尼,等。孩童厌学治疗师指南[M]。彭勃,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5。[美]克利福德·格尔茨。烛幽之光:哲学问题的人类学省思[M]。甘会斌,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3。

46。[美]理查德·桑内特。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M]。黄煜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7。[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M]。滕守尧,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48。[美]马修斯。哲学与幼童[M]。陈国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49。[美]玛格丽特·米德著。文化与承诺:一项关于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50。[美]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1。[美]尼古拉斯·尼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52。[美]乔纳森·H·特纳。社会理论的结构(下)[M]。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53。[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54。[美]史蒂夫·约翰逊。坏事变好事:大众文化让我们变得更聪明[M]。苑爱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55。[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6。[美]塔尔科特·帕森斯。作为一种社会体系的班级:它在美国社会中的某些功能[A]。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7。[美]唐纳德·R。克里克山克,德博拉·贝纳·詹金斯,金·K。梅特卡夫。教师指南[M]。祝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58。[美]唐纳德·舍恩。反映的实践者[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9。[美]梯利。西方哲学史[M]。葛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60。[美]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M]。彭凯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61。[美]约翰·D·布兰斯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M]。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2。[美]约翰·托夫勒。第四次浪潮[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6。

63。[日]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M]。刘剑乔,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64。[日]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5。[斯]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M]。胡菊兰,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66。[意]皮耶罗·费鲁奇。孩子是个哲学家[M]。陆妮,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67。[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M]。林夕,等译。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