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育哲学石中英电子书 > 第二 儿童的创造性及其教育(第2页)

第二 儿童的创造性及其教育(第2页)

第一,要鼓励学生提问。

进行创造首先就是要发现问题,因此,学校教育首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看一堂课是不是很好,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学生是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能为课堂增色不少。因为学生的问题使得课堂有了生成性。因生成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是未知的,有挑战性,生成意味着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糟糕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学生教得都没有问题了。其实,如果老师真能像先知一样能回答所有的问题,那他就是好老师。现实问题是,教师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但却实实在在扼杀了学生问问题的欲望。

案例研究

教师上课《三顾茅庐》

教师在最后的课程中让学生提问,其中有一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为什么只有刘备请诸葛亮?诸葛亮是个人才,为什么当时曹操和江东没有请诸葛亮呢?这个问得好。学生自己的答案,说诸葛亮相当于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没有什么卓越的成绩,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谋士众多,不会相中诸葛亮这样的毛头小子,而江东呢,人才都是自产的,不引进人才,所以诸葛亮只好设好了局(有同学认为前几次刘备没见到诸葛亮而碰到了他的朋友,都是为他的出场造势的,是“托儿”!)等着刘备三顾茅庐了。谁也无法想到一个初中生居然问出了如此有意思的问题。这就是创造力的体现。

案例来源:东北师大附中胡欣老师讲课记录。

第二,要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方法。

杜威的教学方法被称为问题解决法,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之一。在杜威的理论中,所谓创造,就是用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应用于日常所见的事物。新奇的是操作,而不是所用的材料。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和寻求问题的答案。新的方法的尝试是对结果的另一种达成途径的探索,新的方法要求学生投入更多的思考,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创造的过程。

案例研究

胡老师的教学创造性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这样的篇章,然而学生们都是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课文本身的内容也非常容易理解,于是胡老师采取了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排课本剧,让学生制作DV,拍微电影。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学生们以新的方式实现了语文学习。这既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也是学生们学习的创造性。

资料来源:东北师大附中胡欣老师提供。

案例研究

气压计的故事

这是华盛顿大学物理系教授卡兰德拉讲述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物理系学生寻找新奇的方法用气压计测量一幢建筑物的高度。故事如下。

一位学生被判不及格,因为他拒绝使用班上老师所教的方法回答问题。当这名学生提出抗议时,学校指定我担任仲裁人。我来到教授的办公室,阅读了考试题:“怎样在气压计的帮助下测量一幢高楼的高度?”这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把气压计带到楼顶,用一个长绳系住,把气压计放低直到触及地面,然后再提起来,测量绳子的长度。绳子的长度就是建筑物的高度。”高分的回答应该是充分运用物理学原理,但这个回答显然没有说明这一点。我提议给这位学生另一次机会回答这个问题。我给了这个学生六分钟的时间让他重新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必须与物理学的知识有关。结果这个学生只用了一分钟就交上了答案:“把气压计带到楼顶,倚在屋顶的边缘上,然后放开气压计,并用秒表开始计时。然后运用物体下坠公式S=12gt2计算建筑物的高度。”我毫不犹豫地给了这个学生满分。这位学生继续说出了3种运用气压计测量建筑物的高度的方法:①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测量气压计的高度、气压计影子的高度以及建筑物影子的高度,然后运用简单的比例原理,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②带着气压计走上建筑物的楼梯,当爬楼梯时,用气压计的高度在墙上做标记,到达楼顶后,数一下做的标记的数量,就可以得到以气压计高度为单位的建筑物的高度。③最后一种方法(也许最不可行)是把气压计送给建筑物的管理员,让他告诉你建筑物的高度。

资料来源:http:hi。baidu。juem32387d1cb92dcb751009b575。

第三,要培养健全人格。

“创造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14]从结构的角度上看,创造力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是一种综合性本领,那么,拥有健全的人格也即拥有了进行创造的品质潜力,要培养创造性就要从形成具有创造性的良好人格品质入手。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需要理性因素,还需要非理性因素,在创造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即便创造成功也未必得到社会承认,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创造首先是一个想创造、敢创造,然后才是能不能创造的问题,所以非理性因素在创造过程中非常重要,想着创造、敢于创造,最后才有付诸创造的可能,所以兴趣、意志力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教育家语录

真正地学习,就是儿童个人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当学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触及了学生的情感,只有当真理的获得使他感到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时,学生才会感到自己是一个能进行创造的人。

——B。A。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王义高,蔡兴文,纪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61。

第四,要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任何创造都不是凭空形成的,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批判而来的,后天的教育与创造力的养成密切相关,任何发明除了始于自身兴趣之外还要有其发明的价值意义。在今天,想要进行创造就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充分利用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才会有新的有价值的突破。

第五,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反人类、反社会进步、反科学的任何发明创造都必须加以制止。人的创造力往往是想不想、敢不敢的问题,然后才是能不能的问题。“创造必须以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共同价值观为前提。创造的过程其实就是价值选择的过程。在正确的动机下产生正确的东西,正确的东西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有正确价值的引导。”[15]每个个体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如果没有价值约束,那么,有不良动机的人就会毫无顾忌,在他们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之后危及社会的公共安全和利益,这种创造性是必须加以遏制的,学校教育要给学生以价值引导,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合理地发挥和运用。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