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育路上心得体会 > 教师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接受中国教师报记者马朝宏专访(第2页)

教师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接受中国教师报记者马朝宏专访(第2页)

中国教师报:有人对教师流动持有不同意见,认为学校是有文化积淀的,老师对学校有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样流动对教师不公平,也不利于他们个人的发展,可能对学校也会有不利影响。对此,您怎么看?

李明阳:校风的形成包括多种因素,如学校所在区域的文化和历史、学校的历史、教师队伍、生源等诸多因素;校风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可以这么说,虽然学校文化和每个人都有关系,但是它不是某个个体带来的,也不是某个个体能够带得走的。所以教师合理、有序地流动对学校文化有影响,但不足以改变一个学校的校风甚至是学校文化。

老师都喜欢好学校,这是人之常情。但站在另外一个角度,也应该给相对比较差的学校的老师一个锻炼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宽阔的舞台啊。好的老师到相对差一点的学校,也会利于这个学校的校风建设。我想,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既能教好基础好的学生,也能教好基础相对差的学生。

四、保证教师的合理合法收入是地方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

中国教师报:《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农村和城镇统一工资标准,而且要不低于公务员水平,对于有些区县来说,财政上会不会存在困难?

李明阳:在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之前,虽然明文规定杂费不能发津贴,但有些地方教师津贴还是用收取的杂费来发。现在免杂费了,有的地方教师的津贴发放就出现困难了。但教师合法待遇一定要保障,当地的政府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因为这本来就是政府的责任。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能片面理解为就是免学生的学杂费,它包括四个方面,通俗一点讲,就是“学生学杂费不要交,教师待遇不能少,学校保障要提高,校舍改造要确保”。老师的合法待遇是不能降低的,在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过程中,国家和省反复强调这一点。

五、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到教育教学上来

中国教师报:程艺厅长在4月5日的报告中已经说了,2000—2004年,安徽省共流失教师472名。其中包括一些特级教师和“教坛新星”。评选出来的教坛新星因为名声在外,更容易外流。但是,我看到在这次会议下发的资料当中,有一个关于“教坛新星”评选的文件。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开展评选活动?

李明阳:在制定教坛新星评选方案的时候,我就强调,我们的目的绝不是为了选出几十名省教坛新星,而是通过这种活动,使教师全员参与,整体提高。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想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把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教育教学上来。教师就要像教师,校长就要像校长,校长潜心治校、教师潜心执教。二是要以优质教育回报社会,进一步树立教师无私奉献的形象。

优秀教师流失关键是我们有的地方还不完全具备留住优秀教师的条件,而不是评“教坛新星”之过。

六、作为教师,就应该有奉献精神

中国教师报:师德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您认为现在我们应该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师德?

李明阳:师德非常重要。极少数教师的不良行为和态度会对教师的整体形象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像体罚问题,虽然体罚学生的老师是极少数的,但是往往带来的影响非常恶劣。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对别人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人们对老师的要求,尤其是道德要求要远远高于对其他社会成员的要求,老百姓认为社会上很多事情,别人能做但老师是不能做的,这也反映出在老百姓的观念里,教师应该是道德比较高尚的群体。

对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行为和态度,老百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老师对学习差一点的学生态度不好,家长可能会接受,现在,人们要求教师对孩子都能一视同仁。其实,这也是教师应该做到的。孔子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应该扩大受教育的对象,学生只要诚心求教,不分贫富,不分好差都应热心教诲。就像刚才我说的,好的教师既能把好学生教得更好,也应该能把差学生教好,否则就不是好老师。这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深入一步说,党和政府正是基于教育的公益性,基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奉献”的本质特征,始终强**师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待遇,始终强**师的待遇要得到保障。我们老师当然应该具备奉献精神。

中国教师报:师德重要,但是师德又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您认为怎样加强师德建设?

李明阳:第一,在评价教师的时候要把师德放在首位。我们教坛新星的评选,师德是首要的,如果没有这一点其他免谈。第二,师德要有章可循。要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导向、约束等都要具体化、规章化。如果没有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师德建设就会虚化。第三,要把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全过程。第四,应当建立一个社会监督机制。第五,应该建立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充分运用这个考核的结果,坚持师德考核在教师晋职、晋级和评优中的一票否决。第六,应该坚持树立正面典型。建立表彰工作的长效机制。

七、高师院校要为基础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

中国教师报:这次会议,我们看到安徽省各个师范院校的领导也参加了,为什么会作这样的安排?

李明阳:基础教育对师范院校有些怨言。有的校长反映,师范院校有的毕业生对基础教育“新课程”不了解,当然这是个别现象。还有老师说,师范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不如以前了,质量下滑。高师院校也有他们的苦处,新课程在中小学刚刚开始,进入高校的课程有个过程。另外,师范院校好的生源短缺,一定程度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

我们这次所以请师范院校的负责人来,是希望师范院校能够关注基础教育的现状,听到基础教育的声音,关注新课程改革,关注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应当说,从前年以来,高师院校开始重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效果就非常明显,只要开始重视了,很快就能培养出适应“新课改”的教师。高师院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师队伍的质量,我们希望高师院校能够多关注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合作,为基础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