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育法规与教师道德的心得体会 > 二教师道德的特点和作用(第1页)

二教师道德的特点和作用(第1页)

二、教师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一)教师道德的含义及特点

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它从道德的角度,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

职业道德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各个行业都有与本行业的劳动特点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教师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同样也有着它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主要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或者说,正是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道德的特殊性。教师道德主要有以下特点:

1。教师“一般总是先进分子”

从道德要求上看,教师道德的要求更高、更全面。由于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开发人类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由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点、道德境界、理想信念都对学生起着直接的、重要的示范作用;由于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在内的教师综合素质是教育劳动中最主要的劳动手段和工具;由于教师不仅对其劳动“产品”会形成终生性的重要影响,而且通过其“产品”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而广的影响。因此,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其职业劳动中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们都曾反复强调过。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曾说:“教者必以正。”他指出,古人之所以“易子而教”,是为了避免“父子相夷”。父亲的缺点儿子比较熟悉,因此儿子对于父亲对自己的教育容易产生不服,容易和父亲顶牛。孟子以此揭示了教育别人的人必须首先具备良好的品性,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不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19世纪俄国教育家杜勃罗留波夫也认为,教师应具有明确、坚定、正确的信念,热爱儿童,是高尚道德的典范,而教师的人格缺陷将是教育工作中最可怕的失败因素。

正是由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育劳动实践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各个社会和阶级都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们提出了较高、较全面的道德要求。事实也说明,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时代,教师道德一般总是处于当时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上,作为人类道德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桥梁而发挥着积极作用。也正是由于历代教师一般都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准,不管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待遇如何,总是凭着自己的职业良心,尽心尽责地教书育人,所以教师一般较能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人民教育家徐特立说:“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4]说教师是“先进分子”,具体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毫无疑问,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作为先进分子的教师一般都有着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否则的话,教师就不配称作“先进分子”。

教师道德的这个特点提醒每一位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对自己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比较严格的。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就必须灵魂纯正、道德高尚,就必须比一般人有着更高的道德水准,有着更好的道德修养。如果一个教师在道德品质方面有较多缺陷的话,那么他肯定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他肯定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也就是说,一个缺少道德修养的人,一个在学生中缺乏人格威信的人,是不适合做教师的。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当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的道德人格是其立身、立教之本,时时刻刻都不要忘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将使自己始终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唯有基于这样深刻的思想认识,教师才有可能真正认同教师道德要求,自觉地遵循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2。教师道德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教师道德对学生而言有着很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正处在形成阶段的青少年一代,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康克清在为纪念第一个教师节发表的《为教师讴歌》一文中讲到:“我曾多次听到,小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与父母发生争执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老师说的’。言下之意,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很多中学生崇敬老师,一切都以老师为表率,就是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的同志一经谈起自己的老师,往往也会肃然起敬,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这种特殊地位,儿童和青少年所具有的“向师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着一种特殊的影响力。事实上,无论教师自己是否意识到,他(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表现出来的一切言论、行为、品性,都会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痕迹,都会对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甚至感召的作用。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5]教师在如何塑造自己,就是在如何塑造学生。因此,一个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应当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如前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是包括教师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而教师道德行为是教师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它必然在教育劳动中履行着教育手段和工具的职能。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教师道德行为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教师道德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当然需要“言教”,同时也需要“身教”,而且身教胜于言教。这是整个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规律。因此,要求被教育者做到的,教育者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否则,被教育者是不会信服的。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6]教师良好的道德行为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期望、一种感染、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

正因为教师的道德言行在教育劳动中有着强烈的示范性,所以自古以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成为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尽管社会制度、教育内容有所不同,但教师在品德上应起表率作用的观念却代代相传。我国汉朝的扬雄在《法言·学行》中就曾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的义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教导学生”,教师应当是他要培养学生具备的那些品德,如真诚、积极、坚定、有生气等品质的榜样,应当是一个有修养、爱劳动、爱自己事业的道德卓异的人。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7]教师身上展现出来的真善美的精神特质是其树立自身教育威信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最可靠的力量。

3。教师道德的影响力广泛而深远

从道德影响上看,教师道德有着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力。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会跟人们发生一定的联系,各种职业道德也就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职业劳动的特点不同,其职业道德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就会有差别。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较,教师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是指教师道德不仅直接作用于每一个在校学生,而且会通过学生影响整个社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学生一批又一批地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各行各业,学生们的道德风貌如何,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教师道德风貌对学生们的道德风貌又有很重要的影响。清末思想家盛宣怀认为,“唯师道立而善人多”,教师道德的立与废,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尤其是现代社会,普及义务教育已是世界性的,又重视后续教育、终身教育,几乎每个人都要经过学校教师的培养教育,教师道德也就必然影响到更多的人,影响到更广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再加上世界性的教育改革、开放,教师和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广,他们的道德也将越来越多地直接影响于社会。

教师道德影响的深远性是指教师道德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所谓深,主要是指教师道德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灵深处,关系到学生性格和品质的塑造。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8]正是由于教育劳动的这种根本属性决定了教师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入到内心世界、灵魂深处的。每个人,从儿童少年开始,他的文明习惯的养成,他的个性、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和确立,教师道德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就是人们称颂教师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道理所在。所谓远,主要是指教师道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们的一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再从整个教育事业、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教师道德的影响也同样是长远的。蔡元培先生深刻指出:“欲知明日之社会,且看今日之教育。”教育是一项代表未来的事业,它是为以后十几年、几十年培养人才的,是百年大计。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劳动的成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到未来社会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千秋万代。

(二)教师道德的社会作用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道德意识,它一方面受教育制度、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任务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它反过来对教育活动和社会生活产生广泛的反作用。

1。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

通过调节教师在教育劳动中的行为实现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作用。教师道德以特殊的形式向教师提出一定的道德要求,鼓励和支持他们采取有益于教育过程的行为,反对和阻止他们采取不利于教育过程的行为,促进教师和教育过程的其他参加者以及社会各方面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以便顺利地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教师道德在教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是教育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

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如果教师三心二意,不安心本职,不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那他就不可能做到全心全意地培养和教育学生。相反,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他就能够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平凡职业的伟大意义,能够正确评价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能够认识到一个教师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关键在于他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尽到了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教师职业观和敬业精神。由此可见,教师道德所倡导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道德规范及其具体要求,是教育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