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规划笔记 > 第一 教师文化素养概述(第1页)

第一 教师文化素养概述(第1页)

第一节教师文化素养概述

一、教师文化素养的含义

(一)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文化”包括“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人文文化是人类感性思维探求精神世界的结果,包含了文学、哲学、史学、艺术、宗教等学科。科学文化则是人类理性研究、认识与掌握客观世界规律的所有成绩。当然也可细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它们又可以派分出经济学、天文学、地质学、电子学、行为学、心理学等。许许多多的学科相互依存,有些如管理学、社会学等新的学科甚至处于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之间,界限模糊。

(二)素养

“素养”一词,从词素构成上看,应由“素质”和“修养”构成。“素质”一词原本的含义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主要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征,以及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征。”但是后来在“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含义已有了很大的拓展,由原来的“遗传素质”“禀赋”扩大为经后天努力形成的“基本品质”。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修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辞海》的解释是:“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文学修养。“素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平日的修养”,《辞海》解释为“经常修习涵养”。具体地说,“素养”就是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三)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只修不养,是只知道死读书的呆子;只养不修,则是热衷于主观臆想的狂人。

具有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思辨。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形成相应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这就是对“文化素养”的追求。

(四)教师的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化素养就是教师在长期的学习和职业行为过程中不断汲取各种文化知识的营养,经过积淀、整合和提炼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是教师精神世界的主要组成部分,反映教师的精神信念、价值取向、学术风范和职业道德。它调节着教师的职业行为,推动教师不断进行自我修养、完善和优化职业行为,促使教师向理想的职业人格和更高的精神境界努力。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一)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实现教育功能的基本保障

概括起来教育的功能分为四个方面: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

1。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般说来,是指教育要为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

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1)传播一定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使受教育者形成适应和拥护一定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完成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进程。(2)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教育系统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或社会活动方式,对社会现实的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此外,教育还有宣传本国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作用。

2。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般说来,是指教育对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

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1)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2)为经济发展的各部门,提供一支有足够数量、较高质量和搭配合理的人才队伍。(3)帮助人们形成各种新的观念、态度、行为和习惯,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生产的节奏与变化。

3。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教育在整个文化现象中又有其独特的价值,它既构成了文化本体,又起着传递和深化文化的作用。教育几乎与文化内的所有部分都发生直接的联系。

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1)传递和保存文化的功能:传递文化是教育的主要功能,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文化的精华传给年青一代,使社会得以生存和延续,个人得以成长和发展。(2)选择文化的功能:人类文化本身是一个浩大无比的宝库。究竟哪些影响是好的、积极的,哪些影响是劣的、消极的,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的选择。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对文化进行精心选择、比较,以使青年一代掌握人类文化的精华。(3)教育具有促进各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的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社会生产和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要求教育的科技功能相应地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取得重大突破而出现飞跃发展时,对教育的影响则更为深刻。

教育科技功能的具体表现:(1)培养科技人才的功能;(2)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功能;(3)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功能;(4)进行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以培养学生为职责的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那么正所谓“教人者先教己”,教师要完成好这一使命,就必须具备多种文化素养。

(二)实现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课程综合化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的综合化是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在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下,各知识门类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每门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在综合课程的实施中,其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和领域,仅靠教师单科的知识显然是无法完成的,这就更需要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

2。教师即研究者

新课程提倡“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教师有意识地涉猎一些哲学、文学、历史、法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可以开阔学术视野,借鉴思维方法,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开拓新的思维空间,使思维更具有独立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并转化为科学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学术水平。

因此,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既是实施综合课程的需要,也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需要。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