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 > 第三 针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解决对策(第1页)

第三 针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解决对策(第1页)

第三节针对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中小学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设

(一)坚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理念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认真学习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全面提高自己在其他学科的知识,如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并将其科学地运用到教育实践工作中。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艺术,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知识无限地传授给学生,在教育生活中不但要教学生如何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只有在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他们独特的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做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强化自身道德修养

教师的品行和道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很容易为学生所模仿,因此,加强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是提高师德品质、养成师德习惯、纠正师德偏离行为的重要手段。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自身道德修养当成自己的神圣使命,使自己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1。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师德认识

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提高的过程,需要每一位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奉献终身。广大中小学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全面认识自己,解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上升到新的境界。教师要想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行自我批评和反思,在教学实践工作中要认真地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从而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在虚心听取意见和批评的时候,严格解剖自己,从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进行自我批评和反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认识,从而增强自身师德修养,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战胜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克服错误的思想和陈旧的道德观念,从而增强教师师德认识,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2。在工作中磨炼师德意志

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磨炼自身的师德意志,才能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没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在道德生活中,只有具有顽强道德意志的人,才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保持高尚情操,抵制外部的腐蚀和引诱。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磨炼自身的道德意志,让道德人格、道德理想、道德规范、道德原则转变为坚定的道德行为。

3。在实践中提升师德修养

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基础,而教师道德修养又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实践,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学习教学技巧,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融会贯通,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处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中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用教师道德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克服自己身上的一切陈规陋习,培养有利于人民教育事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可塑时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和低劣的人格将会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增强教师自我约束的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素质,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

教师必须具备调控自我感情的能力,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无论是乖巧的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都要有耐心,循循善诱,不可以动辄迁怒。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教师的言传身教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和调节自身不良情绪的能力,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扬其长补其短。这样不但造就了自身良好的德行,还会得到学生与学生家长的信赖与尊重。

在逆境中,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冷静地思考分析问题,善于从自身找原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少一些对工作的抱怨,多一些对工作方法的研究;少一些对物质的追求,多一些对学生的热爱;在逆境中奋进,在困难中前行。

二、构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的有效机制

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前提。构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的有效机制,并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中,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有效地为中小学教育服务。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的再学习,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的内容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

[相关链接]

师德培训[1]

又到了撰写师德培训体会的时候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第六次写师德培训体会的内容,我是毫无体会可言的了,但是对师德培训本身,我倒是有些话要说,而且已经到了“如鲠在喉,不说不快”的地步了。

经过六个暑假的师德培训,我心中的一个疑团越来越大:师德是能够培训出来的吗?我实在不敢苟同“师德培训”这个词,师德怎么能培训呢?参加一次培训,至多能提高一点点道德认识,能不能激发教师的道德情感,我不敢说,至于强化的道德意志,并内化为教师的道德行为,我都不敢去想。当然,我不反对教育部门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其出发点当然是好的,要使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上一个台阶,尽可能避免出现有违师德的事情出现。可是好心有时也会办坏事,当前所谓的“师德培训”真不是我们教师所想要的。

我们不妨去看看“师德培训”的现场,上面领导做报告,下面教师聊天者有之,看报者有之,打电话者有之,进进出出者有之,有的教师甚至带着孩子来参加培训,真正认真听的没几个人。是教师的素质低吗?非也。师德培训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没有什么收获,教师们来参加培训是学校的要求,是看在学分的面子上的,是来报个到的,根本就不奢望有什么收获。他们不愿意参加此类毫无收获的培训。

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对教师实实在在的尊重和关怀。当教师享受到教育成功和幸福时,我相信,高尚的师德就会形成了。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培训

作为人民教师应该对其职业道德规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觉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依法执教和为人师表”等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自身所从事的职业具有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要求应该成为教师个体内在的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存在于教师个体自身之外,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应该渗透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去,两者互相结合,共同提高教师的道德认知水平。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以下将教师职业道德培训的内容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

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职业理想教育

“所谓教师职业理想,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选择和追求”,包括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教师职业的崇高地位和社会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以极高的热情认真履行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担负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培育人才的历史使命,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3。法制教育

教育法律法规是中小学教师的道德底线,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最起码要求。教师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其中,少部分教师师德修养不合格,道德败坏,越过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出现教育行政部门和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如部分教师剥夺学生受教育权,违规开除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身心;非法拘禁,剥夺学生人身自由权;侵犯学生隐私权和通信自由权;对学生实施性侵犯等。因此,要大力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包括《宪法》《刑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态度的培训

态度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教师的职业态度决定教育的成败,正确的教师职业度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教师职业态度主要体现为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对工作的态度。

1。对待学生的态度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