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 第一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与作用(第2页)

第一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与作用(第2页)

1997年《规范》较前两次师德规范有较大进步。其特点有三:第一,规范较具可操作性。它的内容更加具体,时代性也较强,如教师的廉洁问题等。第二,规范较具专业性。它以职业特征为出发点,论及教师应处理的关系。第三,规范的科学性不高。1997年《规范》在本质上是前两次规范的细化,但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完整和内容不系统的问题。

4。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9月4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2008年《规范》)。2008年《规范》的颁布在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2008年《规范》(含标题)共501字,分为6条。主要内容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主要调节教师的四重关系:教师与国家的伦理道德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伦理道德关系,教师与教育系统内群体的关系,教师与教育系统外群体的关系。

2008年《规范》是我国步入21世纪后的第一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集以往三部师德规范之成果,因而更为完善,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其特点有:第一,体现了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规范出现了肯定教师个体有提高道德修养的能力与要求的取向。第二,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对教师现实的道德问题加以重视,不只提道德理想追求。第三,对师德规范科学性的探索仍在发展中。过往的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这正是2008年《规范》向前追求和探寻的方向。

从1984年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至今,我国共四次颁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的颁布与发展标志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主要有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居于较低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中间层次。

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与作用

道德原则是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对人们的道德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同样,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在道德实践中认识和处理各种关系的具体原则,对教师的道德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

(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在道德实践中进行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教师道德实践活动的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对教师的道德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指导意义。

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本质性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各种不同类型道德的最根本、最显著的标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本质。

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稳定性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以最普遍的形式反映着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教育道德提出的最根本的职业要求,代表着该社会、该阶级在教育领域的最根本利益,是特定教师道德体系基本性质的集中体现,是它区别于其他类型教师道德体系的根本标志。在一定历史时期,教师职业具有稳定性,表现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基本原则。同时,要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以及教师职业活动环境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这样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不同职业道德拥有自身的职业道德体系,具有各自不同的职业道德原则。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职业,一方面具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调节教师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行为准则,集中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具有与其他职业道德不同的独特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整个教师道德体系的根本,具有最普遍的指导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总是以最普遍的形式反映着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教师道德提出的最根本要求,代表着该社会、该阶级在教育领域里的最根本利益,是特定教师道德体系基本性质的集中体现,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教师道德体系的根本标志。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决定着整个体系的发展方向,规定了教师道德行为总的方向和性质,贯穿于教师道德发展的全过程,因而它的指导性和约束力是最普遍的。这种最普遍的指导作用和约束力,使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规范,在整个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整个教师道德体系的核心,具有统率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通过回答教师应当为哪个社会、哪个阶级的教育事业服务,规定着为哪个社会、哪个阶级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它解决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最本质的关系和矛盾,鲜明地表达出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各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是围绕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而展开的,是这一原则在各方面道德关系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占据提纲挈领的统帅地位。

3。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整个教师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具有裁决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反映了教师职业的总目标,指明教师在职业实践中的道德行为的总方向。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上对整个教师道德体系中的一切道德规范和范畴都具有约束力,是评价教师道德行为的最高原则。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师应该认清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培养目标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对道德规范具体内容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裁决选择适合本阶段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正确处理个人与事业、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集体利益这一最重要的基本道德关系,增强动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确立的客观依据

任何道德体系、道德原则都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人们主观想象或逻辑推演的结果,都有其形成的依据和特征以及形成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依据客观条件确立。

(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

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通过相应的行为准则,反映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为这个社会或阶级服务。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完整的道德分支体系,它直接表达一定社会或阶级教师的义务、责任和要求等,体现着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必然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

(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需要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自身的特定角度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产物,它必须体现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反映社会主义道德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方向。

(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需要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核心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对正确处理师生关系要求的概括。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体现这个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书,要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育人,要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格。因此,有利于育人就应成为教师的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反映这个要求。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