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师修养心得 > 第一 教师的思想修养(第1页)

第一 教师的思想修养(第1页)

第一节教师的思想修养

思想修养是指一个教师的政治态度、立场、观点、理论修养、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这一修养的状况如何,对受教育者具有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的园地,培养出的学生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方面取决于各级教育部门设置的理论教育课程,以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更取决于是否有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它对教师的其他素质起着决定作用。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

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师需要先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师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能在工作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指导教师正确把握各门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水平。此外,教师在妥善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各种矛盾,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艺术,探索教学规律等教学实践中,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工作方向,更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形成怎样的世界观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做好宣传工作;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教育人、塑造人。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样,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找准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而奋斗。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邓小平曾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也就是说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实现这一阶段的共同理想就是向共产主义迈进。

教师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关系,以高尚的思想道德鞭策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引导学生珍惜年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使其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建设者。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第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

文化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第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1]。这些指导思想为现代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牢记这些目标和任务,并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

二、强烈的爱国之情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当代教师的爱国之情,体现在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能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创新中华文化,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重任。

(一)传承文化精华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史从未中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见的,也是唯一的。究其原因,教育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倡导崇高志趣,要求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努力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追求理性和情感交融的人生,认为“乐与政通”“人皆可以为尧舜”;注重学习和人格完善,追求“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推崇优秀的道德品质,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重人格独立和意志坚韧,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这些思想对于推动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是非观、义利观和人生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教师要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的水平。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发扬光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它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

教师要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不仅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还要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民族的灿烂文化及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要有民族自尊感和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不仅心中有祖国,还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旺发达而努力学习。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具备了这种精神,并且用这种精神去动员、激励、凝聚人心,我们这个民族才会团结向上、自强不息,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二)振兴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有学者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发展文化软实力就是要继承、培育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和品格;三是指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视电影、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这几个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互为支撑,构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完整内容。”[3]

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建立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是我国今后的主要工作目标。

近年来,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成绩斐然,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010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全球22个国家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国际形象明显提高,比2008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而美国的国际形象有所降低,比2008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例如,文化帝国——美国,文化产业是美国最富活力的产业,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本国GDP总量的18%~25%,在国民经济中位居第四位。美国电影产量占全球电影总产量的6%~7%,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占有率却达到了70%以上,在5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就有72家是文化传媒产业。动漫王国——日本,是东方文化输出的大国,文化产业被称为娱乐观光业,它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占GDP的18%。在日本文化产业中,动画、漫画和游戏3大产业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据统计,有关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由此可见,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我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教师应该为振兴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挑起重担,教师应该做到:

积极宣传并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体系。所以,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始终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并做到身体力行。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