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参考文献 顾明远的教育大辞典 > 素质教育与师范教育1(第2页)

素质教育与师范教育1(第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正在拓宽就业门路。职业教育近些年来在我国有了较大发展,初中后的分流基本上已经实现。应该说,这大大减轻了高考的压力。但由于高中的分流,加大了小学和初中的考试压力。

应该改变当前学历主义的劳动人事制度,把用人标准放在能力上,而不是放在学历上。为此,应实行毕业证书和资格证书分开的制度,持资格证书上岗。资格的认定应有严密的考核制度做保障,鼓励自学成才,鼓励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应有的知识和能力,获取资格证书,克服“独木桥”现象。

各级政府领导要转变教育思想和作风,切实把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放在首位,严禁单纯用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标准,要用全面质量的观点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工作,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实验。

以上是从社会外部条件来讲的,教育系统内部更应该锐意改革,克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模式,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

首先,要改革考试制度。现在许多地方已经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但上初中的竞争依然很激烈。因为虽然取消了重点学校的说法,但好学校与差学校的差距依然很大。要减轻小学升初中的竞争压力,只有尽快地办好薄弱学校。高考仍然是最主要的指挥棒,高考制度必须改革。改革的思路是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做法,同时减少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方法,力求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问题需专门研究和论述。

其次,要改革课程。通常说考试是指挥棒,但考试的根据是课程和大纲。因此,从根本上讲,要改革课程。改革的思路是要适当降低难度,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充分照顾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再次,要改革教学方法。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

最后,最根本的一条是要改革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校长的教育观念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要转变,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观念更需要转变。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第一,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成功观。学生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很强,每个学生只要教育得法,都能够成才。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不能说升入大学的是人才,不能升学的就不是人才。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都是要求上进的。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不要随意地把学生当作后进生。对表现较差的学生,要更耐心和谨慎,不可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第二,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克服“应试教育”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就能减轻学生的负担。现在学生负担重的一个原因是有些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弄明白,作业又多,学习不是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举一反三。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暴增的形势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要有精湛的教育艺术。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少年儿童的心灵是很娇嫩的,稍有不慎,就容易受到伤害。教师必须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教育艺术,善于鼓励、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自觉地追求进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本身要有更高的素质,即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来审视我国师范教育,就会发现有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首先要确立一个观点,即师范性不是落后性。有一种偏见,认为中小学教师不需要多少学问,只要把中小学课本中的东西弄懂了就行了。这是极不正确的。中小学课本中的知识虽然比起大学的专业学科要简单得多,但它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没有渊博的知识就驾驭不了这些基础知识,就很难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

我国当前各级教师的学历层次太低,特别是小学教师,只要求中师毕业,而中师只相当于高中水平。又由于师范生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还要实习,中师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实际上远不及普通高中生。用很贫乏的一些知识去教育求知欲旺盛的儿童,教师是难以胜任的。初中教师由师范专科学校来培养,也是极不适应的。因此,在国家财力允许下,应尽快提高各级教师的学历层次。

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把提高学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使师范生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要确立一个观点,即不是有了专业知识就能教好书,教师必须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掌握教育艺术。认为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是可有可无的,只要有学问,就能教好书,这是一种极为有害的偏见。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专门实践活动,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少年儿童的成长也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师范院校应该加强教育理论的教学,加强教育实习,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师范生既要学习专业理论,又要学习教育理论和实习,高等师范院校三四年的学习时间显得短了一些。因此,有必要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延长师范院校的学习年限。将来条件成熟,逐渐过渡到开放式的培养方式,即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以后再进行一年师范教育的专门培训,以提高师范生的总体水平。

师范教育中要重视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为此,要改革当前教育专业理论学习的方式、方法,要加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联系。师范院校的学生一上学就应该接触中学,了解中学。有了实际经验才能热爱教育专业,才能对教育理论感兴趣,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规律和法则。

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科要彻底改革。目前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心理学还是20世纪50年代的旧面孔,学生不爱学,老师不愿教。要让教育学、心理学换一个新面孔。改革的思路是拓宽教育学科的知识面,少一点说教,多一点实例。可以设想,把教育学改为教育学科群,由一组教育课程组成,由学生任选3~4门。这些课程可以是教育学概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现代教学论、现代课程论、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名著选读、比较教育、当代教育问题研究、教育案例分析、学科教学论、某门学科的教学法研究等。课程不宜太多太重,可以让学生多选几门,使教育课程丰富多彩。

要采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来改进师范教育,要教会师范生使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会引起教育领域的革命,而且会促进教育思想的变革。它在教育中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应该引起师范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师范教育的改革是多方面的,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领导体制的改变、校内各项工作的改革,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1]原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第3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