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孩子无情的摧残。对于这种现象,顾明远先生痛心疾首,一再强调幼儿教育要在“玩儿中学”,在“游戏中学”。
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独特的获得方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方式,是幼儿园进行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幼儿的运动器官得到发展,同时,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也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学会表达和控制情感,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这些技能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在幼儿教育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知相互作用课程模式,主张幼儿在“做中学”或在“发现中学”,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刺激的探索环境,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以及与伙伴的交往中,训练思维能力,促进认知发展。
记者:教师和家长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呢?
顾明远:实施幼儿教育是为了有组织地引导儿童成长。一颗种子需要浇水、施肥,才能很快很好地发芽成长。教师和家长的角色是帮助和引导儿童成长,但是绝对不能用大人的意志要求儿童。
不要总认为孩子不懂事,其实他们有自己的理解方式。我年轻的时候,带女儿去动物园玩。出发之前,女儿答应到动物园后自己走,可是一到动物园就闹着让我抱着。为什么呢?我蹲下来跟女儿商量,一抬头才发现,从孩子的高度,看到的不是动物,而是游人的腿。她让我抱她,不是因为偷懒耍赖,而是她看不到,视野太狭窄,只有抱起来她的视野才宽广,看到许多有趣的事物。
不能想当然地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思想。有的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要上名校,学特长,这也是一种误区。每个人应该培养一种特长和爱好,但是特长是逐渐培养的,不应该是速成的,也不应该是功利的。现在的教育有一种倾向,就是大人在同化儿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儿童,这是不正确的。
有一位儿童教育专家做过一个实验。请一位母亲领着4岁的孩子,从王府井步行街的南头走到北头,实验人员拿着一台与孩子的头部齐平的摄像机跟着走。过了一会儿,孩子开始哭闹着让家长抱她。家长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走完全程之后,实验人员回放录像给母亲看,没有一句旁白。看完后,这位母亲只说了一句话:“我以后要抱着孩子走。”录像中全部的镜头都是大人的腿,像是茂密的森林,孩子看不到人的脸和眼睛,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怎么才算是对儿童真正的爱?是让儿童自由发展,长大成为具有个性和独立人格的人。很多时候,家长和老师习惯于用自己的主观意志代替孩子的想法。顾明远先生非常推崇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大田尧先生的一种理念,每个种子里都有自己的设计图,培土、施肥、浇水时要让种子按照设计图成长为优秀的果实。然而教育的功利性完全是用成人的意志去要求、同化孩子,扼杀了孩子本来的天性。应该改变“无机化”教育,改成“有机化”的教育,使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把儿童看作儿童,儿童才能成为有意义的存在,儿童的生命才能得到自由发展。
一名幼儿教师的重要性不亚于一位大学教授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幼儿教育出现的一些不良发展倾向呢?
顾明远:最重要的还是要转变幼儿教育的观念。幼儿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非常重要,幼儿教育的教师培养更重要。
一名幼儿教师的重要性不亚于甚至大于一位大学教授,因为幼儿阶段奠定人的一生发展的基础。孩子就像一棵嫩芽,碰伤一点就很难生长。我感觉最强烈的是国内幼儿教师对孩子情感的培养较少。有些幼儿教师对待孩子简单粗暴,对孩子的情感成长非常不好,培养起来的孩子还是用暴力解决问题。不是说仅仅具备一些知识就可以做幼儿教师的,要真正热爱孩子,要学会从情感、心理上培育孩子。
从根本上讲,要着力加强幼儿师范教育。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和幼儿教育培训体系还不是特别健全,这些方面都有待于加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非常明确地提出,把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作为战略目标;也提到要明确政府的职责;同时也强调指出,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这些措施会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据统计,我国有专任幼儿教师近90万人,90%以上都是没有编制的民办园教师或公办园自聘教师。目前,我国有关幼儿教师教育的从业标准问题,一般在相应的师范教育“教学计划”中附带说明。
顾明远先生对访问加拿大幼儿园时的一个细节至今念念不忘。周一,孩子们来到托儿中心。老师让十几个孩子围坐在地毯上,每人手里拿着自己的名卡。地毯中央放着三张画片,画的是三副面孔:大笑、微笑、苦闷。每张画片上写着“我周末过得……”下端分别写着“愉快”“好”“很糟糕”。老师让孩子分别把自己的名卡放在不同的画片旁,然后让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个孩子把名卡放在“我周末过得很糟糕”的画片旁。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的哥哥生病了。老师立刻把他抱过来,搂在怀里安慰他,说:“你哥哥的病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孩子眉头展开,笑了。另一个孩子把名卡放在“我周末过得很愉快”的画片旁。他说,周末爸爸带他到迪士尼去玩了,看到很多有趣的东西,其他孩子都分享他的欢乐……
在北美的幼儿教育中,教师是观察者、帮助者和设计者。老师每天要细致观察儿童,并记录下来,与家长联系,分析原因,研究措施;老师不直接要求儿童这样做或者那样做,也不包办代替,只是从旁帮助,让孩子觉得“我自己完成了作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老师要为儿童设计学习的环境,还要为儿童设计特殊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设定的环境中成长。看似儿童的自由活动毫无计划,其实每节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让儿童在这种环境中自主、自动地活动,从而受到教育。
在日本,在整个幼儿教师教育过程中,把爱幼儿、爱教师职业的使命感与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基本素质,把支持幼儿发展,提供综合性的指导能力的培养作为必需的专业素质,使其贯穿于职前、任职、职后培训的教师教育全过程。
顾明远教授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积极参加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他希望其他国家的幼儿教师从业标准能为我国提供借鉴和参考。
记者:“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您对我国的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有什么期望?
顾明远:我希望全国的孩子都能够拥有幸福的童年。幸福,是种感觉。孩子幸福的童年是能够按照自己的天性活动,满足天性的要求,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他。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慢慢来吧。教育是着急不来的。
幼儿教育是一块奠基石,它的功能是从小帮孩子累积人生的幸福。只要站在孩子的视角,用心研究孩子的心理,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孩子独有的、精彩纷呈的世界。
[1]原载《人民教育》2010年第11期,记者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