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顾明远著作 > 教师发展编(第1页)

教师发展编(第1页)

教师发展编

新世纪呼唤教师培训新变革[1]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有许多新的特征。

第一,我国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的时代。20世纪80年代,我国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2%,这是精英教育的阶段。今天我们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也即将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30%,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时代,已经达到了人人有学上的目标。现在的问题是要上好学、上有质量的学,也就是说,我国教育已从普及走向提高的阶段。

第二,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不限于传授现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百年来的“中国梦”。

第三,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一场教育革命。教育的信息化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环境。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为每个学生设计优良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难。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

第四,儿童青少年的思想、行为有了许多新的时代特点,一方面思想开放、敢想敢干;另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

以上这些时代的特征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保障措施。近几年来,国家对教师培训加大了投入力度,并规定每5年要培训进修一次。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地方校本培训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我觉得,当前教师培训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要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观、素质教育观,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一个也不放弃,促进每个学生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促进个性发展;树立学生主体观念,尊重学生个人选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师德为先。必须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于和学生沟通;坚决杜绝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的反教育行为,不污辱、不歧视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第三,能力为重。教师培训要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为重点。培训要结合教师提出的实际需要,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要改变培训模式,改变培训老师滔滔地讲、学员静静地听的模式,增加案例教学,培训老师和学员共同讨论;把集体脱产培训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一面学习,一面反思,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改变培训和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特别要警惕,不要像过去那样,把教师培训变成提高教师应试能力的训练场。

第四,要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当今科学文化知识日新月异,教育者先要受教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满足学生渴求新知识的需求。同时只有通过终身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总之,在当今时代,人人都是学习者,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服务[2]

转眼间《中国教师报》创刊已10年了,我首先要祝贺它,祝贺它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常言道“创业维艰”,在当今教育报刊群英汇集的年代,要办出特色,谈何容易?《中国教师报》却脱颖而出,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订户超过了许多大报。为什么《中国教师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我想,主要是办报的定位准确,瞄准了广大教师的实际需要,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和现实生活,没有官话、没有教条,有的是优秀教师的经验、普通教师的体悟、教育教学的故事、校外生活的趣事,内容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中国教师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与报社同人的努力分不开。他们能想教师之所想,写教师所想说的事;他们能走进教师中,体会教师之疾苦,反映教师的心声。我要向报社的同人们致贺、致敬!

当前我国教育已经处在新的转折点上。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达到了所有孩子都有学上的目标,现在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上有良好质量的学。要实现这个转变,除了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外,关键是要提高教育质量,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高水平的校长和老师。校长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把学校办好,要走进教室、走进教师中、走进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用先进的理念凝聚教师队伍,为提高质量而努力。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首先要认识教师职业的意义和特点。教师这个职业不同于一般谋生的职业,教育是一种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民族未来的事业,教师工作是需要有点献身精神的职业。教育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活动。教师就要有渊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教书育人的技能和艺术。所以,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师的口头禅。我总觉得,教师的发展不能只局限在教师的专业上,更多地要放在提高本身的修养上,有了较高的文化修养,就会悟出教育的真谛,萌发教育的智慧,创造教育的艺术。

《中国教师报》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服务。它是教师的家园,它为广大教师提供广阔的园地,可以让教师在这个园地上自由耕耘,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养料,抒发自己的感情。我希望《中国教师报》多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惑。我希望报纸办得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仅有教师的声音,还有学生的声音、家长的声音,把《中国教师报》办成百鸟齐鸣、百花盛开的教育百花园。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精神[3]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明确教师专业标准来凸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成为世界许多先进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共同战略,中国也不例外。2012年2月10日,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正式颁布,它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对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专业的梳理和规范,这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既顺应了国际教师专业化的趋势,又有利于保证我国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提升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推进我国教师队伍的法制化建设。

我国虽然是首次制定《专业标准》,不过在此之前,已存在一些与此相关或部分内容相近的法律或规范。如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法律上第一次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还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了教师的职业行为,这些法律规范为制定《专业标准》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专业标准》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容的重要举措。

为了帮助广大小学老师理解《专业标准》,这里对《专业标准》的基本精神做一些解读。《专业标准》是受教育部委托由教育部教师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的。制定过程经过了多年的酝酿和讨论,召开了各种座谈会和研讨会,征求了一线小学教师的意见,听取了小学教育专业专家的建议,参考了几个教育发达国家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经过反复讨论修改而成。可以说,这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经验的总结,集体智慧的结晶。

《专业标准》由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实施建议三个部分组成。基本理念是精神,是指导思想;基本内容是核心,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十六个字四句话: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由三级指标体系构成:第一级指标体系分为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第二级指标体系为领域,分别规定了各个维度所包含的领域,共有十三个;第三级指标体系为基本要求,分别规定了每个领域内的若干项具体要求,共有六十项。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