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顾明远著作 >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102(第2页)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102(第2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年)对智慧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对智力的解释与《辞海》基本相同。

《辞海》解释说,智力即智慧。

你们看,连字典和《辞海》的解释都不一样。我认为,智力和智慧还是有区别的。《辞海》中说,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些能力谁都有,除非智障儿童,人人都有一定的智力。但智力有高低。有的人记忆力强,有的人记忆力差;有的人思考很敏捷,有的人思考很迟缓;有的人思考虽然敏捷,但不严谨,比较肤浅,有的人思考虽然很迟缓,却很深刻;有的人想象力很丰富,有的人缺乏想象力。所以说,智力是人人都有的,智慧却不是人人都有的。因此我认为,智慧应该是高水平智力的灵活运用。它的基础是高水平的智力品质,然后是综合运用这些智力来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预测未来发展的结果并取得成功的能力。因此,智慧不仅具备高水平的认知能力,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价值观、人生观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对问题的解决和事业的成功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智慧有大智慧,有小智慧。大智慧可以解决重大的战略问题。比如邓小平同志就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问题,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恐怕下棋也需要有大智慧,好的棋手能调动全部智力,观察、记忆、想象、思考,认真审视棋局发展的态势,要考虑棋子下去以后的几十步乃至几百步的结果,而且要沉着,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小智慧就是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比如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解决一些具体矛盾。

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智慧的国家,古代有很多反映智慧的故事。诸葛亮,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名大智慧家,善于分析形势、因势利导,使得三国鼎立达数十年。又如田忌赛马的故事。齐国有一位将军叫田忌,他经常与齐威王赛马。赛马的规则很简单,每人拿出上等、中等、下等马各一匹进行比赛。因为田忌的马没有齐威王的马好,所以每次都输给齐威王。后来他请教大军事家孙膑。孙膑告诉他,你用下等马对他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他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他的下等马。结果田忌以2∶1赢了齐威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求同存异”等都是中国智慧的结晶。所以我曾大胆地说,周恩来总理能够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继承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反映了中国智慧。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无论是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还是科技创新,都需要发挥中国智慧的威力。

智慧和聪明既有联系,又不完全是一回事。一般说智慧就是聪明。但智慧总是褒义词,而聪明不完全是。耍小聪明往往不被人看好。《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就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但曹雪芹说她聪明反误了她的性命。可见聪明是好的,耍小聪明就不好了。

智力人人都有,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学习锻炼,逐步提高。聪明就有点先天的成分,《新华字典》对聪明的解释是“天资高,记忆和理解能力强”。我们说,这个孩子很聪明,往往指他的天赋比较好。智慧就不能说成是天赋,纯粹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天资高的人如果不经过后天的培养,也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中的仲永就是这样的典型。

智慧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高水平的智力和优秀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人的情感、气质、意志、性格。这也会影响人的智力发展。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很高、很聪明,但性格很孤僻,不能与人合作,或者缺乏毅力(即意志),遇到挫折不能坚持,就成不了大事,高智力无法变成智慧。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本书叫《自古英杰多磨难》,列举了中外几十个有成就的大人物,都曾经过多种磨难,是靠他们的意志挺过来的。我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启发学生的智慧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全面培养。当前,贯彻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最基础的工作。这里,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品质是灵魂,缺一不可。

智慧总是和创造联系在一起,所以《辞海》中又把智慧解释成“发明创造的能力”。要想发明创造,就要综合运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能够攻坚克难。获得诺贝尔奖的高锟,是光纤之父,几十年前他研究光纤传导,有人曾讥讽他,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怎么能传输那么多信息。但他不为所动,坚持研究,终获成功。这体现了他的智慧远见和惊人的毅力。

知识是重要的,各学科的知识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知识的基础,也为智慧的产生和增长提供了知识资源。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需要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能力,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其核心是思考力,即思维方式。去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说,21世纪学生要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第一个就是思维方式。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无定式的思维方式。思维有多种品质:思维的敏捷性、敏锐性,有的人思维很敏捷,看问题很敏锐,有的人思维比较迟缓,对事物不敏感;思维的逻辑性,有的人思维很有条理,有的人的思维很混乱;思维的深刻性,有的人思考问题很周到、很深刻,有的人的思维很肤浅;思维的广阔性,有的人思维很广阔、很发散,有的人思维很狭窄,容易钻牛角尖;思维的批判性,有的人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有的人只会盲从,不会独立思考。这些思维品质又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有联系。比如,观察力强的人往往思维比较敏锐,想象力丰富的人往往思维比较发散。举一个例子来讲,我们日常生活中缝衣服要用针和线,针眼总是在粗的一头,这样一根针一根线,缝一件衣服要好几天。如果换一种思维,把针眼放在针尖上,就发明了缝纫机,缝一件衣服就很快了,工作效率提高很多倍。这就是智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原子笔(现在叫圆珠笔),开始的时候写几下就写不出来了,制造商以为笔尖的滚珠硬度不够,滚几下就变形了,滚不动了。但要提高滚珠的强度成本很高。后来据说是日本人发明了油墨,使油墨适应滚珠,等到油墨用完了,滚珠也就差不多要报废了。所以日本制的圆珠笔很好使。这就是运用智慧于发明创造。

智慧的产生和增长不只要靠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只依靠书本知识的学习,还要靠实践。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开头就说道:“中国共产党的20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20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27]说明经过20年的革命实践才真正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道路。邓小平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要“摸着石头过河”。这就是说要实践,实践中出智慧。这是讲的大智慧。具体小智慧也要通过实践,许多智慧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例如老农,他没有多少知识,但在种地方面他有许多智慧。当然他如果学习了知识,知道如何科学种田,产量就会增加,他种田的智慧也就增长了。但也还是要通过种田的实践,才能真正增长种田的智慧。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智慧,也需要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所以我常说,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学会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而且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可以学习到正确对待事物的方法,培养起创新精神;学习到正确对待他人,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和合作等思想品德,从而增长智慧。因此,学校教育要重视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健全的品格。

开展智慧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天天在讲,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什么叫创新人才?就是有智慧的人才。创新要靠智慧,要能敏锐地发现新问题、新事物,及时地抓住发展的机遇,正确地分析形势,所谓审时度势,采取正确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式,然后执着地、不屈不挠地钻研,直到成功。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方法恰恰与此背道而驰:只重视考试的分数、升学的比率,不重视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只培养掌握现存的答案,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喜爱唯唯诺诺、听话的孩子,不喜欢独立创新的学生。开展智慧教育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培养有智慧能创新的人才。

要开展智慧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把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改革培养模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受到锻炼,从而增长智慧。智慧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智慧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人类的智慧是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不断增长的。今人的智力比古人的智力要强得多。今天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人们有更高的智慧。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且促进了人的思考力。正如1995年卢嘉锡院士在一次报告中说的,微处理机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28]。而互联网的出现,能够汇集众人的智慧,大大地扩大了人脑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变革瞬息万变,人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特别是思维方式的训练,来增加智慧,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同时,在现代社会,个人的智慧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无论是科学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还需要依靠集体智慧。因此,大众智慧的教育就更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智慧学,顾秉钧所长已经带领张家港智慧研究所开展了10多年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丰硕的成果。特别值得我们佩服的是,顾所长离休后,离而不休,热心教育事业,关心下一代,开创智慧学研究。他在耄耋之年,不辞辛劳,奔走在各所学校、幼儿园,亲自讲课,亲自辅导,推广智慧教育,提升学生的智慧,并且他的多部著作相继出版,论述了各行各业的智慧,创造了大众智慧学。我对智慧学没有什么研究,但为顾所长的精神所感动,所以积极参加他所组织的活动,并且每次都有许多收获,加深了我对教育工作的思考。所以,应该感谢顾所长对教育的热情,学习他执着的精神。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

怎样破解钱学森之问[29]

我对钱学森的教育思想确实没有什么研究,钱学森是在我们北师大附中上的中学,那是1923—1929年的事。我有幸在北师大附中工作过,但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了。我在北师大附中工作是1958—1962年,当了四年教导处的副主任。2011年,附中成立了一个钱学森的纪念馆,我去参观了,受到很大的启发。我对钱学森的教育思想和他在附中的学习情况有了一些了解。钱学森讲到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对他最有影响的时期一个是在中学,就是在北师大附中的六年,另一个是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研究生时期。现在大家都在讲“钱学森之问”,刚才查有梁同志的报告也讲到怎么解读“钱学森之问”的问题。温家宝同志听了钱老的讲话,钱老讲了他在附中的一些生活细节。北师大附中搞校史的时候,也去采访过钱老几次,他也讲到在附中学习的一些情况,我觉得确实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钱学森虽然没当过教师,是一个科学家,但是他非常重视教育,非常重视人才培养。这也不奇怪,搞科学要靠什么?要靠人才。科学技术发展需要人才,他深有感触。邓小平讲,我们要把科学技术搞上去,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我也是早就听说过,刚才查有梁同志说是1992年,但是我记得还要早一些。他所主张的大成智慧学,我自己的理解,所谓大成,也就是查有梁刚才讲的集“大成”。集什么“大成”?通过我对钱学森一些讲话的了解,就是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这些科学的大成。“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他也经常讲他从小喜欢音乐,在科学上遇到疑难问题时,往往就听听音乐、拉拉小提琴,尤其是听听他夫人蒋英演奏的音乐,所以他认为他的科学成就和艺术是分不开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讲到学制的问题,大成智慧学要从小就开始,刚才查有梁也已经讲到了,4岁就上学,4~12岁八年一贯制完成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义务教育八年就完成。12~17岁上完高中和大学毕业,5年时间把高中和大学读完,18岁取得硕士学位。他的这个思想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因为从脑科学的研究结果来看,我们大脑的开发还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只开发了一小部分。而且这个大脑的发展从儿童来讲,0~6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到6岁的时候大脑细胞已接近成年人,一般成人的脑细胞是140亿个,那么到6岁时已经接近了。早期教育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早期教育怎么理解,如何进行,可能大家的理解有所不同。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制定的时候,特别对学前教育给予了关注。公布出来以后,大家提意见最多的也是学前这一部分。可见大家对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讨论了学前教育的问题,发了文件。国务院开常务会议讨论学前教育,这是少有的,可见领导的重视。现在各个地方都很重视学前教育,可以说全面地铺开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缺乏合格的师资。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是逐步地实现,首先实现一年的学前教育,这一年的学前教育可以在小学里设学前班,然后逐渐普及2年、3年。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规划是逐步实施的,但是现在各地的积极性都很高,一下子都办起幼儿园,要普及3年的学前教育,这当然是好事。但是我比较担心,担心的是师资,现在师资跟不上,真正懂得学前教育的教师不多,如果让不合格的教师去当幼儿教师,可能比没有学前教育还要差。现在不是已经出现了拿熨斗烫孩子手的事件吗?有不少幼儿教师向孩子施暴的行为。还有孩子调皮了,让孩子吃安眠药睡觉这种情况。所以说如果没有合格的教师,比不办幼儿园还要惨。所以,培养幼儿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要懂得幼儿的心理,因为幼儿就是一棵小苗,很嫩,掐掉一点尖它就不长了。幼儿的情感是非常脆弱、非常敏感的。我举一个例子来讲,我有一个学生,她就讲,她的女儿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看见园里有一个老教师,这个老教师很受孩子的欢迎,幼儿园的孩子见到她都抢着去拉她的手,拉她的衣服,抱她的腿等,因为她的女儿是新来的,挤不上去。后来看到后面来了一位年轻的老师,她就跑过去很想跟这位年轻老师亲热一下,但这位年轻老师没有理她就走了,孩子回去就非常伤心,告诉妈妈说再也不到幼儿园去了。就这么一个举动,对儿童的伤害是那么大。其实这位老师可能是不经意的,孩子扑上来了,没在意就走过去了,不能说这位老师不好,但是她不经意的举动就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幼儿园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爱护、感情、心灵的安抚非常重要。现在学前教育有很多误区,包括家长也有错误的认识,认为送孩子到幼儿园去就是让孩子学知识。还有其他很多事,包括很多年以前,我就呼吁不要评“三好”学生,现在谁都知道评“三好”学生弊端很多。所以我这次写了一个微博:我们的思维定式“虽然……但是……”,这个思维定式影响我们很多!“虽然”评三好学生有很多弊端,“但是”还是要评。还是“虽然……但是……”,我说如果当年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用这个思维定势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很英明,他不认可“虽然……但是……”——“虽然”小岗村的改革很好,“但是”有资本主义因素,这一下子就完了。“虽然……但是……”这么一个思维定式,影响了我们思想解放,所以我看了这次开会的会议手册以后有所感觉,钱老非常重视思维科学研究,我们应该学习钱老这种精神。

重视学前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当然不能完全破解钱学森之问,但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有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

戎马将军教育情[30]

——纪念王震将军100周年诞辰

看了反映王震将军生平的六集电视文献纪录片《将军情》以后,感动不已。过去只听说王震将军是我国著名的传奇式将军。他戎马一生,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为共和国的建设奉献了一切。他善于打仗,又会生产,创造了“南泥湾精神”,使《南泥湾》这首歌唱遍了全国。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们这批年轻人崇拜的英雄。看了纪录片以后,对王震将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其重视科学的精神和为此创造的教育事业,不仅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使我们这些知识分子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感动。

纪录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爱护。在革命的年代他就重视知识分子,千方百计地把知识分子留在自己的部队里;在共和国建设时期他更重视知识分子。他像一块知识分子的吸铁石,把许多有大学问的知识分子都吸引到他的队伍中。他爱护知识分子,和知识分子交朋友,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纪录片第三集中讲到他爱护、帮助诗人艾青和作家丁玲的故事,令人潸然泪下。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能够这样重视知识分子,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和王震将军接触不多。“**”以后,王震将军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兼任上海交大的校务委员会主任。当时我也不太理解。一位副总理去大学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干什么?后来才明白,他是在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基础在教育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以上海交大为基点,关心和指导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建设。看了纪录片更了解到,他为上海交大的发展做了许多工作,也为“**”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开辟了道路。

他时刻想着教师。纪录片中他以国家副主席的身份去看望农垦大学的教师,向他们鞠躬行礼的镜头真是太让人感动了。后来他主动担任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的理事长,也是为了尊师重教,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鼓励辛勤劳动在第一线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他主张募捐十几个亿,实实在在地奖励成千上万名教师,而不是蜻蜓点水似的做个样子。

1987年教师节,王震同志到北京师范大学慰问教师,他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讲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关系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昌盛。”“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他勉励教师要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地吸取新的科学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为人师表,用自己的知识,以自己的言行,把我国两亿多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他赞扬北师大培养了大批教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他勉励北师大再接再厉,认真总结经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民教师。会前他听取了学校领导的汇报,和教师座谈,我参加了座谈会和庆祝大会,第一次与王震将军近距离接触。他对我们北师大的勉励、对我们教师的勉励,至今记忆犹新。

他十分关心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大约是1990年,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董事长深井大先生倡导零岁教育,北京日报出版社为他出版《零岁——教育的最佳时期》这本书,王震将军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宴请深井大先生,当时我也参加了接见和宴会。王震将军很赞赏深井大提倡的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要从零岁抓起的想法非常好。

王震将军关心教育、关心教师的事情真是说不完。有一次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吕型伟同志到北京来,王震将军和夫人王洁清同志特地请他到家里做客,向他请教教育改革的问题。吕老多次谈到这件事。

我看了纪录片,特别感到王震将军的教育思想也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他总是把教育放在建设社会主义大背景下来思考,真正做到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教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个方针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来的,但王震将军在20世纪50年代就这样做了。他不是为教育而教育,而是在建设中办教育。他在新疆垦荒中办大学,在黑龙江北大荒办大学,在海南岛橡胶树种植园办大学,都是为了培养人才。他的办学方针就是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他办的学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范。这种办学思想既实事求是,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又具有创新性、超前性。我们现在办学仍要坚持这个方针,把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校才有生命力。他办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把教师放到学校的中心地位,事事向教师请教,依靠教师办学,反对长官意志,重视科学决策。这也是今天值得提倡的。

王震将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们永远怀念他。

教育让生命放光彩[31]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