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尽管过去十年课程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课堂上“以教代学”、“有教无学”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转型任重道远。因此,力争把全区中小学每一个课堂都建设成为教师乐教、善导、教好,学生乐学、善学、学好的精神港湾和温馨家园是最终的目标和愿望。
在笔者问到为什么要设计“‘学本式’卓越课堂”时,他这样回答:“‘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是坚持“以学生学习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所进行的教学改革,改革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引导中小学课堂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转向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怎样才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就是要构建“五学”课堂——“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学”居于课堂的核心地位,课堂一切活动以“学”为中心展开。
为了让理论落地实践开花,他设计并推行了区域性“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基本模式——“先学后教、互助展评”。这一模式既体现出开放兼容的特质,又具有鲜明的四大特点。
第一,强调“当堂自学”,避免因课外布置前置性练习而增加学生负担,体现“减负提质”的要求。
第二,强调“学然后导”,突出“因学利导”的教学功能与教师定位,让“教堂”回归“学堂”的本性,让“教师”回归“导师”的角色。
第三,强调“同伴助学”,突出课堂学习小组建设,改变传统课堂过分强调个体学习、个体竞争的弊病,倡导学生合作中的竞争,致力于培养学生协作性的人格特质。
2015年4月25、26日,在湖南湘潭市教育科研骨干班上作“学本教学”专题报告
第四,强调“活动展评”,突出学生思维才华的展示,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展示的平台和相互评价的机会,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体现了责任教育的价值,其核心文化是对学生的尊重,并能促进他们的发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所呈现的课堂生态和课堂文化,是以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不信任和不尊重为前提的,实质上也就剥夺了学生充分发展的自由,是对大多数生命发展权这一基本人权的漠视。它致力于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在学生心灵中建立起一种学习者的尊严感和精神的执着。龚雄飞认为,教育如果不能给予受教育者发展的权利和心性的自由,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也是学校文化失落的表现。
关于如何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他认为:第一,建设校本化教研机制。第二,建设区域性推进机制。第三,建设高效化指导机制。通过三大机制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具体的层面。目前,沙坪坝区“卓越课堂”建设正大面积大力度推进,不到一年时间,不少学校已经开始出现全新的课程文化。从优质迈向卓越,这是重庆沙坪坝教育人心中的梦想。志存高远的沙区教育人,凭着梦想家的理想信念和**,凭着实战家攻坚克难的智慧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凭着冒险家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敢于亮剑的胆识,努力践行课程改革,全力打造“卓越课堂”。一路走来,尽管荆棘丛生,艰辛不已,但意志坚定,探索不止。
龚雄飞觉得,卓越首先是一种精神状态,同时还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理想。“‘学本式’卓越课堂”表达的理想,代表了改革者的意志,体现了沙区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理念高度,其目的是为了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龚院长看来,教育精神、教育理念与教育特色正是通过课堂来表达的,当精神和理念表面的芳香散落后,学校真正的内涵就作为文化的根留在课堂上。如果说课程文化是教育世界里的蓝天,没有课堂表达的特色就等于蓝天没有太阳,就等于大海没有白帆。
山城故事三:
教育培训从山城辐射到全国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与生俱来的执着是龚雄飞天生的性格,在重庆凤鸣山中学推行课改时,老师们说他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得最早,熄得最晚的。为了让老师把握“魅力课堂”的理念和操作要领,他煞费苦心。在他的感染下,凤鸣山中学人心凝聚,政通人和,改革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龚雄飞院长不仅在学校管理、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等方面影响很大,而且在教师培训领域也具有很深的造诣和巨大影响力。他的教育报告涉及新课程有效教学、中小学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班主任管理策略等诸多方面,既具有宏大的视野和理论的高度,又具有鲜活的案例和实践的厚度,能够让理论落地,实践开花,常常能使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听完后深受启迪。很多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常常是听完他的第一场报告后,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听第二场。
他所作的《卓越课堂: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想与行动》、《内外兼修:中小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决胜课堂: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课堂重建与教学问诊》、《走向内涵:新课程有效教学的价值关怀与生命高度》等一系列报告在全国教师中反响强烈。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讲学被录制成7集系列报告,成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网络培训资源。在百度中搜索“龚雄飞”的名字,网络上已有关于他在全国各地讲学的消息4万多条。山东淄博市高青实验小学的焦学芹老师在听完他的报告后,撰写了《为你喝彩!龚雄飞》一文,文中如此评价他:你赢得了胜利和骄傲的资本,不是最令凡人仰慕的高考成绩,而是打开了那些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的乡镇孩子的心扉,给他们的美好未来叩响了门铃。
2015年5月,石家庄长安区举行“学本教学”专题报告会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他常说:“学术报告的魅力,关键不在口吐莲花式的表达技巧,而是你对教育的思考有多深刻,你的报告就有多深刻;你对教育的实践有多鲜活,你的报告就有多鲜活;你对教育的感情有多真挚,你的报告就有多感人。”确实,他对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是超乎常人的。一直走在新课程改革的最前列,他且思且行,且歌且吟,出版教育专著《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高中新课程选课实施问题与对策》、《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问题与对策》、《高中新课程高考走向与学生评价改革》四部,其中,《高中新课程选课实施问题与对策》成为教育部“国培计划”资源库首批推荐课程资源。也许,他在教育培训领域的“金字招牌”就是建立在他深厚的学术探索之上的,但凡接受过龚院长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在折服于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精湛的培训艺术之外,无不称赞其执着深刻的探索精神和坚守理想的学术品格。
在现今物欲横流的年代,坚守教育理想需要勇气。他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金钱选择事业无可厚非,但选择事业不为金钱则品位更高。”从教以来,他几乎是全部身心都扑在教育事业上。2009年,他在写作《高中新课程高考走向与学生评价改革》一书时,资料几乎堆了半个屋子,他白天上班,晚上则进入思考和写作的状态,有将近一个月时间几乎每晚因文思泉涌而彻夜写作,差点累到病倒。可以说,他对教育的执着与专注,让他成为中国教育界德高、学渊的“少壮派”教育专家。
后记:
长相思
下海南,奔渝南,千里烟尘此关山,昨夜战犹酣。
山一环,水一环,山水连天几道弯?扬鞭再上鞍!
2012年夏,龚雄飞调沙坪坝,改任院长之职。履新肇始,感慨颇多的他写了这首《长相思》。职务的升迁对这位教育界名人来说,只是战斗场地的转移。而今,这位颇具文人气质又**四射的教育界响当当的人物,转战山城,在这个近年来不断制造故事的城市,继续演绎着一个个传奇。
本刊记者王永江
(载《教育品牌》杂志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