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 第三 情境激疑策略(第1页)

第三 情境激疑策略(第1页)

第三节情境激疑策略

情境激疑策略是指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展深层次探究活动,利用多媒体创设具有迷惑性或矛盾性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一种策略。

一、情境激疑策略的作用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喜欢动手去做,喜欢发问,什么事情都要问个究竟,他们不喜欢过于死板和抽象的东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况,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利用问题情境呈现学生利用现有知识无法解释,或者引发学生原有知识和教学内容之间矛盾冲突的现象,让学生处于一种“需要”的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

1。借助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事物、新规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好奇心对创造力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在谈及中学科学教育时,曾说过“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1]好奇心是主体对新事物、新发现持久的注意力,表现为兴趣、选择和对行动的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是积极探究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新奇事物和现象的一种心理倾向。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善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之朝着兴趣与动机的方向发展。

好奇心强烈的一个心理表现就是情绪高度兴奋,而这种兴奋能够调动大脑的高速运转,并使学生能够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物上。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学生会产生很强的接受能力以及灵敏的反应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较多的教学内容,而且学习效率很高。教学不仅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吸引学生,更应该把学生好奇心的培养作为一项心理发展的目标予以关注。

好奇心的产生和培养与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密不可分的。丰富多彩的新事物、新问题是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必要条件。例如,像前面提到的“五彩池”这样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很吸引学生的好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引导他们探究和思考,发现并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像前面提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对内容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奇,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幅学生熟悉的街道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几何图形。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从全新的视角对熟悉事物的重新认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利于本节课的内容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也具有重要的发展效益。

2。借助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学生的心理是处于一种平衡状态的,但是当学生遇到利用已有知识无法解释的现象、规律时,这种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恢复平衡的需要,处于认知冲突状态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最为旺盛。

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情况有三种:第一种是原有的认知结构短时间内无法同化新知识,无法接受或者解释眼前的新现象;第二种是眼前的新事物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冲突,产生了矛盾;第三种是学生调用了所有的知识都无法解释眼前的新事物或新知识。

在教学中,很多的内容都同学生已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存在着矛盾冲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善于在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创造矛盾,利用上述的三种方式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中,百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的概念。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北京市政府为了绿化环境要栽种易活且对环境好的树木,经过植物专家们的研究探讨,最终提出了三种方案:种植松树、柳树或杨树。为了验证这三种树哪种比较容易成活,政府进行了试验,同时种植了三种树木,在一段时间之后,考察三种树木的成活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三种树木的栽种情况和成活情况:松树,共种植了25颗,成活了23棵;柳树,共种植了20棵,成活了19棵;而杨树种植了50棵,成活了47棵。在这个情境呈现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数据来看,哪种树木最适合种植。此时,学生对于百分数和成活率这样的概念是陌生的,大多数学生依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认为成活数目多的那种树木是合适的。当教师否定了学生的答案时,就引发了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间的矛盾,激发了学生探究为什么自己回答得不对的热情。

这个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提前预计到了学生会利用数字大小来理解比例的心理特点,并且设计了一个比较有迷惑性的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的呈现效果,引发了学生的错误认识,并制造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达到了预设的目的。

二、情境激疑策略的设计

利用多媒体实施情境激疑策略,可以在教学中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但是,并非任何情境都能起到激疑的作用,教师要合理应用这一策略,首先需要了解具有什么特点的情境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其次,教师需要掌握实施这一策略的活动过程。

1。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中,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的情境一般具有新奇性、矛盾性、复杂性、包容性等四个特点。

(1)新奇性

新奇性情境是指对学生而言新奇有趣的、以前没有见过的或没有发现的现象或事物。它能够让学生耳目一新,给予学生视觉或听觉刺激,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充分体验事物的新奇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利用多媒体引进大自然的奇异景观、奇异现象等都属于这一范畴。

(2)矛盾性

矛盾性情境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存在冲突的新事物、新现象,通常二者只有一个正确,但学生无法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判断。

在小学语文《春天》的课上,学生们正在说着他们在哪发现了春天。

一个小女孩说道:“小松鼠从冬眠中醒来了,在树上跑来跑去。”

另一个小男孩马上予以了质疑:“老师,她说得不对,小松鼠不冬眠。”

教师问小男孩:“你为什么说小松鼠不冬眠?”

小男孩:“冬天我去动物园的时候,看见小松鼠在树上跑了,它们没冬眠。”

教师问小女孩:“你为什么说小松鼠冬眠?”

小女孩:“书上写的,我看好几本书上都这么写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