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 第三 强化理解策略(第2页)

第三 强化理解策略(第2页)

数学课在进行概念学习时,经常要借助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认识,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像前面所提到的《平行四边形》《平行线》《角的认识》等课,都需要借助多媒体呈现大量的正反示例才能更好地表现概念的本质特征,让学生更好地区分概念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以形成准确、深刻的认识。像《圆的面积》这一课的内容,更是需要通过动画模拟的演示过程,才能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圆的面积计算可以转化成为已知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像这些概念或公式,都是学生必须记忆的内容。虽然看上去记忆这些内容并不困难,但实际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记忆质量主要取决于对内容的理解水平。像第一章中提到的学生复述概念或定理困难,一方面固然是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不足;另一方面,存在复述困难的学生常常会存在理解不准确、不深刻的问题,把应该意义识记的内容变成了机械识记,自然更容易遗忘。

小学英语课则比较简单,理解困难主要源自于语言意义缺少客观事物的依托上(纯英语教学中)。非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通常采取图片和表演的方式来提供语言理解的支撑,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除了图片呈现的方式有所改变——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图片,还可以依据教学的需要集成视频、动画等素材,多方面、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

(2)运用多媒体支持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记忆材料的理解

正如上文所述,通过复述、表达、举例等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可以通过提供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完成这些活动。

例如,在数学课《找规律》中,学生要从一组图片中找出各个图形排列的规律(如图5-7所示)。找规律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学生如何用富有逻辑和规范的数学语言将规律表述出来。教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对图形进行了置换、平移等操作:先把第一行从整个图片中分解出来,再把第一行图片平移复制到第二行,然后把第二行的第一个圆形平移到最后一列,最后将整行往前平移一列,此时图形就和左边的图形前两行完全一致了。下面两行都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学生在多媒体的演示的提示下,将每一个步骤用语言表述出来,找出了图形的规律。在教学中,这个分层呈现并结合学生语言表达的环节非常重要,既是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过程,也是对内容的记忆过程。有些教师可能觉得这样做费时间,用自己讲解的方式来替代学生表达,这不但会降低学生主动理解的水平,还会削弱学生的记忆效果。

图5-7看图找规律

在英语课中,学生同时要完成用英语表达和思维这两项任务,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会顾此失彼,造成表达困难,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这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提供学生说话的素材,为学生的表达提供支撑。例如,在《Thingsaroundus》一课中,学生要使用

Whatcoloris______?

It's______。

这个句型来提问和描述身边事物的颜色。

句型十分简单,学生甚至在课前都已经掌握了,但是利用句型进行交际却成了课堂的一大难点。当学生描述完了教室里的门、窗、黑板、桌椅之后,大部分孩子不知道该提问什么,虽然教室里还有大量的事物可以当做说话的素材。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展开,局限在了前段教学教师所演示的情境里(教师就是以门为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有哪些事物,但是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补救措施。在学生交际之前,我们就应该运用多媒体提供各种素材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我们身边的事物不仅是教室里的各项装备,还有女同学的发夹,男同学的篮球。教室外,校园里,世界上还有更加丰富的色彩。学生有话题可说,才可以增加重复的机会,创造出生活中真正存在的鲜活的用于交际的句子,最终有效地记忆相应的句型结构。

2。教学活动的开展

运用强化理解策略开展多媒体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依次是:创设情境、直观展示、应用练习。如图5-8所示:

图5-8强化理解策略的教学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主要是用相关情境(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等)导入新课,突出记忆的目标和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记忆表象。

(2)直观展示:用多媒体展示与记忆内容密切相关的事物、事件及动态过程,教师进行重点讲解,促进学生对记忆内容的理解。

(3)应用练习:通过一系列变式练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记忆内容的理解,促进记忆的保持。

下面,通过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的教学设计来介绍强化理解教学策略的教学活动设计。

记忆目标:圆柱的特征

一、创设情境

1。依次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圆柱的实物,要求学生辨认。

2。用多媒体呈现罐头、压路机的图片,启发学生从中发现圆柱体,在此基础上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圆柱体。

【教学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圆柱已经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圆柱的特征,从具体到抽象,导入了本课的主题。

二、直观展示

(一)引导探究

1。自主探究

建立在以往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出发,采取看、摸、比、量、数、拆的方法对圆柱体的特征进行自主探究。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