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德育与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 第二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第3页)

第二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第3页)

(三)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基本构成

当前我国对年青一代提出的德育基本内容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是德育内容之一。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的观点、情感和维护祖国尊严的意志。国际主义教育主要培养青少年坚持和维护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及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组织和人士的团结,支持和援助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自国家诞生以来,爱国就成为社会对个体的“天然”要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历史传统,它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树立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青少年把这种对祖国的热爱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一个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者同时也是国际主义者。共产主义事业是伟大的国际性的革命事业,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斗争是相互联系的,需要互相支持和援助。在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必须进行国际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文物古迹,了解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受压迫、求解放,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斗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时,要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从爱父母、爱老师、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扩展到爱祖国,爱一切为祖国做出贡献和争得荣誉的人民,以至于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对于凝聚民族精神、维系国家统一与世界和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这种爱应是一种理性之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爱祖国不等于爱国家传统和现实中的一切。无论是对于丰富而复杂的传统文化还是当下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抑或是国外的种种文化价值观,都要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对于其中腐朽、丑恶的一面要坚决摒弃。同时,又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其他有益文化,切实推进我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其次,实现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要处理好爱国与爱人类的关系问题。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文化之间交流日益丰富的今天,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中国的发展进步是世界发展进步的一部分。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只有从全球的大局出发才有可能得以解决,加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世界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同和平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在关心祖国国际地位的同时,尊重别国的民族和人民,国家之间一律平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行为,以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共同福祉。

2。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作为协调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规范,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之一。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懂得集体主义承认和保护个人正当权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善于在集体中生活和工作的习惯,在集体中努力实现个人的价值。

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让青少年懂得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是根本利益,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努力做到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反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正确区分合理的利己主义,在利他中利己等形形色色的利己主义思想和言行;正确区分正当的个人利益和个人主义的界限;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处处维护集体的荣誉,争取为集体多做好事,树立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集体生活中,要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划清集体友谊与江湖义气之间的界限;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遵守集体决议的习惯,做到自觉遵守集体纪律;在坚持集体主义的前提下,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做到集体主义思想与发展个性相统一。

学校在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时,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教会青少年采取一种积极的集体主义立场。所谓积极的立场就是个人要怀着积极关心、参与建设的立场,为创造一个真实的集体、实现真正的集体利益而积极奉献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体主义教育应当与对个性、个人的尊重辩证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应当注意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采取集体至上的原则,使青少年能够关心集体、关心同学,对集体有责任感与荣誉感,发展同学间的友谊,促进同学间的团结。最后,集体主义教育,要注意通过集体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同时,还要及时防止滋生狭隘的小团体主义思想,善于引导他们从关心小集体逐步扩大到关心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大集体。

3。劳动教育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应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并以自己诚实的劳动获取应得的合法的劳动收入,以维持自己及家庭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劳动教育也是学校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之一。劳动教育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克服轻视体力劳动和劳动者的思想,认识劳动的社会意义,使他们通过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创造精神。

学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第一,使青少年懂得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具有伟大意义,教育他们热爱劳动,形成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荣辱感,树立勤劳致富、勤俭建国的思想。第二,教育青少年尊重劳动人民,使他们懂得虽然有职业分工的不同,但凡是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同样是光荣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该干一行爱一行,指导他们参加社会实践,逐步树立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主义劳动者相结合的思想。第三,教育青少年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劳动技术,让他们懂得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科技在劳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要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运用科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现代文明生产劳动的习惯,逐步树立社会主义的劳动态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观念。第四,教育青少年勤劳节俭,尊重他人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抑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恶习。

4。民主与法制教育

民主与法制教育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重要保障。民主与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的公民意识和公民道德具有重要意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以宪法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是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各项制度;增强国家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在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同时,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学校关于民主与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第一,要增强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意识,理解民主的真正内涵,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中国公民的民主意识不强的现实条件之下,强调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公民的权利和捍卫公民权利的意识是当前学校德育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第二,教育青少年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明了民主与法治对于建设现代政治文明国家的重要意义。不要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绝不是社会主义的法制,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也不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教育青少年认识法制对保护人民利益,对维护安定团结,对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第三,在青少年中深入普及法律常识,教育他们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养成遵纪守法、敢于向各种违法乱纪现象做斗争的良好品德。第四,对青少年进行自觉的纪律和制度教育,使他们懂得、理解遵守纪律和制度的必要性。培养青少年遵守纪律和制度的行为习惯,不仅表现在服从上,表现在表面的遵守规矩上,还表现在遵守纪律和制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把民主和制度教育同个体的自主性、能力性发挥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民主和制度建设成为青少年建构自己成长环境的一个主动行为。

5。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世界观与人生观是人们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人生观是人类思想史上最进步、最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劳动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

学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第一,使青少年懂得世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的反映,相信科学,实事求是地看问题、研究问题,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注意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迷信,不主观,不脱离实际,不意气用事,不唯意志论。第二,让青少年懂得事物之间是对立统一、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会全面地、深入地、发展地看问题、研究问题,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克服孤立地、表面地、静止地看问题,防止不分时间、地点、条件、绝对化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第三,让青少年懂得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懂得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懂得自己的成长、进步、发展主要靠自己发奋图强、努力奋斗,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虚心听从老师教导、听取别人意见,争取他人的帮助和指导。第四,让青少年懂得物质及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途径和目的,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注意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不可知论或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和影响。第五,使青少年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作用于社会存在的道理,知道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规律,懂得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学会初步运用唯历史观分析社会和人生现象。

(四)当前世界各国德育内容发展的共同趋势

1。对全球伦理的确认

所谓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没有这样一种在伦理上的基本共识,社会或迟或早都会受到混乱或独裁的威胁。[4]目前学校德育中如何看待生命、如何保护环境以及如何使学生掌握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普遍和基本价值规范等内容已经成为各国学校德育的内容。

2。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

现代学校道德教育重视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主要因为:一是全球化导致的道德价值多元化需要个体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二是个体道德自由与社会和集体的道德责任之间的平衡也需要个体的辩证决断能力。但仅仅靠判断力的培养难以解决道德教育的所有问题,因此现代道德教育内容中对实践及其他综合的道德能力的强调亦已成为趋势。

3。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

从内容构成角度看,道德教育应当包括哪些内容,一直是当代德育理论和实践探索的问题。1980年16个国家的道德教育会议的报告中曾归纳出各国道德教育计划应当共同强调的内容,共有四类:一是社会价值标准,如合作、正直、社会责任、人类尊严等;二是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如忠厚、诚实、宽容、守纪律等;三是有关国家和世界的价值标准,如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国际理解、人类友爱等;四是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如追求真理、慎独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15。

[4]孔汉思,等。全球伦理——世界宗教会议宣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12。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