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所属来看,物流业属于服务业范畴,物流管理必须以用户为中心。随着商品经济的纵深发展,用户对物流活动所带来的高效率、低耗用的效果更为重视。所以现代物流业必须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如在承担中长距离运输业务的同时,还要注意满足用户小批量、多批次、短距离、时间准的要求,甚至要为用户制定“一对一”的物流方案。日本丰田公司的“零库存”或称“准时制生产方式”就很好地体现了服务性原则。它的运作方式是当原料配件运到企业时正好上生产线,而产品完工后立即运给下一道工序或用户,因此企业不需要库存,使储备资金占用达到最低。这种情况往往不是企业自有物流机构所能做到的,必须有一个精干的物流机构的支持才能达到,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都是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他们的服务与用户的需要配合的分毫不差,这充分体现了物流的服务性。
2。通用性原则
服务性原则虽然使专业物流企业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但必然会发生高昂的费用,增加物流服务的成本。因此,如果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能够采用通用化的物流设施与设备,这不仅能够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还能降低物流成本。事实上,这是非常可行的。如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工具的标准化;规定最小的集装单元的尺寸是600mm×400mm等,都是通用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随着现代物流业全球性的发展,不仅要求设施与设备的通用,而且要求包括商务单证、手续规则的通用等,这些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3。合理化原则
物流企业要降低物流成本,就要考虑按最优模式设计它的作业流程,对它的各个作业环节,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进行合理组织。需要注意的是,在物流的作业环节中,存在着相互制约问题,即“效益背反现象”。比如:按小批量进货,可以降低储存成本,但要增加采购次数,使采购费用增加;简化包装可以降低包装成本,但包装强度降低,会使货物的破损率上升,维修或赔偿费用增加,甚至损害自己的声誉,等等。因此,物流管理应遵循合理化的原则,要进行周密的考察,衡量各方面的利害关系、影响程度等,确定矛盾双方各自应该具有的水平,得到比较折中的处理方法,使综合效益最大。
【任务实施】
步骤一抓住“管”的特征
刘磊了解了什么是物流管理以及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之后,又开始对自己的专业定位进行总结,他发现首先自己选择的专业是管理学的子学科,因此该专业具备很强的管理学背景。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演变也可以看得出,现代物流更加需要新技术、新理念的融合才能逐步提高现代化水平,物流现代化的过程就是需要在具体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过程中来实现,而这三大功能恰恰是物流管理的三大管理职能。可见,“物流管理”是一门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学问。
步骤二拓展“物流管理”的学习思路
既然物流确实需要管理、实现物流现代化也必须通过物流管理,那么刘磊决定要在课余时间努力翻阅有关《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相关书籍,涉猎有关“管”的各类基本理论或企业案例学习,让自己逐步走入管理、企业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社会物流管理等领域。
思考:请按照上述两个步骤进行实施,根据自己和其他同学找到的相关书籍或文献资料等进行分组交流,对管理学和物流的关系进行总结,并由教师给出推荐书籍。
【知识拓展】
阅读材料1——荷兰邮政的改革与发展
审视积弊:
自从1989年荷兰邮电部门转变为独立的国有邮政公司之后,许多从其他行业转入的有识之士陆续加盟邮政公司。他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想法和问题,例如:邮政是干什么的?邮政有哪些让人感兴趣的地方?邮政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何在?邮政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利润空间在哪里?这些问题让荷兰邮政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开始对自身进行重新审视。
通过对自身的战略审视,荷兰邮政发现了自身存在着如下一些难以让人满意的地方。
邮政的组织机构不够明确;经营效益的反馈信息不够充分;战略思考仅局限在上层;刚刚开始进行面向顾客和市场的战略思考。邮政组织机构的不明确是很难弄清楚各部门经营好坏和效益情况的主要原因;战略思考局限在最上层,导致内部缺少应有的交流与沟通;缺乏面向顾客、面向市场的战略思考,使得邮政难以把握市场的脉搏,在市场竞争中陷于被动局面。
管理观念落后。荷兰邮政当时的处境对其发展是不利的。邮政部门当时预计大约到2000年之后,荷兰国内邮政市场将很难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所以,要在管理观念上进行转变,同时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责任感。由于荷兰邮政的管理层看到国内邮政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发展潜力微乎其微,这使他们产生了对外扩张的冲动。而且,管理层还注意到,欧洲邮政市场自由化的驱动力还不够强,欧洲政界不会对邮政自由化作出非常果断的决定。这意味着,如果荷兰邮政还像过去一样局限于国内邮政市场的话,就只能维持稳步的发展,甚至还要面对邮件量不断减少的威胁,而且当时由于ATM机的大量使用,大大减少了邮局窗口的金融业务交易数量,减少了邮局的收入。如此下去的话,最多到2000年,荷兰邮政的国内市场会失去发展的潜力。
邮政员工的公务员身份决定了其工资结构、评价体系、升迁机制等均论资排辈;在不断国际化的市场中,邮政仍然是纯粹的国内公司身份;邮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身份使其竞争实力脆弱。荷兰邮政认为,邮政员工的工资结构、评价体系以及邮政作为公务员机构的意义等都不适合于一家以商业化形式运作的公司。邮政员工的平均工资与其他较小型的公共公司相比太高,与较大型的公共公司相比又太低。邮政需要一个新的评价体系,使得员工的工资水平和升迁机会与个人的工作业绩挂钩,而不是论资排辈。荷兰邮政还认识到,在日益国际化的市场中,定位于一家纯粹的国内公司对自身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必须寻求国际化的发展之路。此外,由于邮件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使得邮件公司很容易受制于员工要求增加工资的压力。因此,荷兰邮政努力寻求能够降低受人工因素影响的运作方式。
对症下药:
基于以上对邮政自身的战略审视,荷兰邮政大刀阔斧采取了以下改革举措。
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重组邮政零售网络,与荷兰金融集团建立合资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引入责任机制。荷兰邮政采取的第一个举措是实施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定了一整套削减成本的措施。同时重组邮政零售网络,与邮政最大的客户——荷兰金融集团建立了合资公司。为了使企业运营责权明确,具有更大的透明度,荷兰邮政开始实施专业化经营,将公司分为几个独立的业务部门,各业务部门自负盈亏。实践表明,专业化经营的举措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调整管理机构,降低管理成本;实施角色转换,将管理人员转变为专业化经理;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引入与业绩挂钩的工资结构和评价体系。降低管理成本是实施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公司总部人员数量的压缩,使得管理成本大幅度下降。自上至下贯彻新的管理理念,给予专业部门更多的责任,将管理人员转变为专业化经理。同时,荷兰邮政还实施了提高邮件处理效率的项目,对邮件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修整。经过努力,荷兰邮件分拣中心已全面实现自动化,自动分拣邮件比例从过去的25%上升到80%以上,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荷兰邮政的盈利能力大大提高。
实施资本运作、面向全球拓展市场。在机构改革和提高公司经营效益的基础上,荷兰邮政开始实施面向全球的发展战略,迅速向与邮件相关的领域和市场扩展,如国际速递和物流市场。自1990年以来,荷兰邮政共完成了32次收购行动,其中最大的一次收购行动是收购TNT。通过资本运作,荷兰邮政(收购TNT之后更名为TPG)迅速发展成为速递和物流市场的著名跨国公司之一。同时,TPG也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
成功经验:
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变革与发展后,荷兰邮政总结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荷兰邮政变革与发展的经验所在。
在变革初期,各部门及员工都会很自然地产生抵触情绪。如何克服这种情绪?荷兰邮政的经验是树立危机感。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邮政公司外部聘请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带来了新的见解以及必须变革的信念,这对于改变企业文化从而促进邮政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体制改革也是一个很有力的措施,员工了解到工作不再实行终身制之后,将更加愿意对企业变革予以配合。
有明确目标的合同管理将推进机构改革;责权明确的分工将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严格监控主要指标如质量、人员激励和经济效益指标。有了这些数据,一些很难甚至是很痛苦的决策都将变得容易得多。
对以上指标和决策,要在所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使得员工和工会都了解和认可这些指标和决策,这将极大地促进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