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学管理的基本特征 > 第三 大学是独特的(第1页)

第三 大学是独特的(第1页)

第三节大学是独特的

知识性、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特征,是认识大学的“逻辑起点”。

——伯顿·克拉克

大学是一个由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社团。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大学是“遗传”与“环境”作用的产物。上一节主要探讨了“环境”作用,即大学如何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如何通过互动使大学发展、变化的。本节主要讨论“遗传性”,即大学的本质属性、特殊性——“学术性”;大学的“坚守性”“理想性”。

一、大学的本质属性

通过考察大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虽然大学的功能在变化、大学和社会的关系在变化、大学在不断走向综合化、多元化,但有一点没有变,就是大学“学术性”这个本质特征没有变,大学的逻辑没有变。

如上所述,大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大学的“元素”众多,概念繁杂,诸如:大学功能、大学任务、大学定位、大学特色、大学目标、大学理想、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核心竞争力等,那么大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办大学有没有可遵循的内在逻辑?

有研究指出:大学之所以能够保持近千年的充满活力的延续性,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学术使命和价值。[1]

大学是社会的人才培养机构和学术组织,学术性是其本质属性。大学的学术包括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学术的使命意味着把大学的丰富资源与最急迫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学术的价值取决于它对国家和世界的服务。

就个人理解,大学的学术性、逻辑性可用这样几句话概括:第一,大学的三项社会功能决定了“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大学的逻辑起点;第二,学术性主要体现在探索性,体现在高深知识性。其核心是创造、创新,是发现、发明;第三,创造、创新需要学术自由的氛围和制度保障。三者的关系是:第一句是逻辑起点,第二句、第三句表明了三者的递进的逻辑关系。

(一)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大学的逻辑起点

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特征,这是由大学的社会功能决定的。大学处于整个学校教育体系的最上层,历来被称为传承、批判和探索高深学问的殿堂。社会赋予大学的使命是探索真理,大学的功能是:教学、科研、服务。其核心是“知识”,且属于“高深知识”。

学术性主要体现在探索性,体现在高深知识性。大学的活动纷繁复杂,但“教与学的活动”是其核心任务,“教与学的活动”又围绕“高深知识”展开。大学处于“教育阶梯的顶层,所关注的就是这些深奥的学问。这些学问或者处于已知和未知的交界处,或者虽然已知,但由于它们过于深奥神秘,常人的才智难以把握”。“高深知识是大学人赖以开展工作的基本材料”[2]:教学就是传承这些知识,整理这些知识、提炼这些知识;科研就是发展这些知识、创造这些知识、保留这些知识;服务就是应用这些知识,把知识变成财富,变成社会发展的动力。可见高深知识在高校的地位与作用,它是大学人工作的“对象”,是工作的“载体”。高校的广大师生天天在“操作”这些知识,无论是学生上课、作业、实习,还是教师备课、授课、学术交流、写教材、搞研究,都在时时刻刻与知识打交道。知识性、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特征,是认识大学的“逻辑起点”。[3]

而且,这些高深知识的深奥程度就代表了其学术性、专业性水平的高低。只有这些深奥的知识不断被认识、被应用、被传承,才能把未知世界变成已知世界,才能不断推动社会、造福社会,这是社会赋予大学的神圣使命。

所以,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大学之所以得以生存与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学术性可谓是大学的生命。

(二)创新是学术性的灵魂,而创新需要“氛围”,需要“精神”,需要“制度”保障

大学逻辑的第二句话就是:探索性、创新性是学术性的核心。在创造知识、发展知识方面,创新的价值不言而喻,它是创造知识、发展知识的动力和源泉;不仅如此,它在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技术应用等方面也起到灵魂和关键作用。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才培养需要培养他们反思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因为知识既有普遍性,同时又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在自然科学方面,这种局限性主要来自人们的主观认识能力和客观认识条件的限制;在人文科学方面,这种局限性主要来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不同的社会需求”[4]。因此我们在知识传承和应用的同时,要不断克服知识的局限性,不断审视、反省、质疑、提炼、加工、修正、创新这些知识。这正是大学的责任和真谛所在,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点。

大学逻辑的第三句话就是:创新不会自动产生,它需要推动、需要引导,需要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需要教师的探索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需要有配套的制度作保障。

二、大学的精神特征

大学的精神在于它的“坚守性”“理想性”,在于它坚守“真理”,坚守社会的“良知”,也是大学的魅力所在。什么是魅力?就个人理解,美好的东西都有魅力,对他人有益的事物都有魅力。大学肯定有魅力,否则大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就不会有800多年的发展史。但魅力何在?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为一名大学工作者,认为大学的魅力不在于它为社会培养多少精英,不在于发明多少条真理,因为这些都是它的职责;也不在于有多少大师,有多少大楼,因为这是它存在的必要条件;而在于它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有自己的学术氛围。诸如大学对真理的坚守性、探索性;对社会的引领性、批判性;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与渴望;大学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是社会良知的灯塔,也是人类精神家园和民族文化的守护者。

具体而言,大学的魅力在于:有一种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一种“穷理尽性”的理想;有一种知识高于一切、学术高于一切、艺术高于一切的品质;有一种自由、宽松,独立、自主、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