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学管理的理性是指什么 > 第二 大学是发展的(第1页)

第二 大学是发展的(第1页)

第二节大学是发展的

大学是一个“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独立的有机体”。

——Hart。J。M

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间历程的考验。

——洛韦尔(哈佛大学前校长)

本节重点考察大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如何与社会“环境”互动的,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的历史悠久,有近千年的发展历程,考察大学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史研究的核心内容。本节主要聚焦大学功能的三次变迁,分为传统大学、现代大学和当代大学三个阶段。

一、功能单一的传统大学

一般认为,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期)。那时,由于工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市民阶级迫切要求提高文化水平,掌握科学知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要,产生了一种集体探索高深学问的机构,这就是中世纪的大学。“在西方,大学一词源于拉丁语uas,本义为社会、团体,后引申为‘为学习和研究某种学问而自愿结合起来的师生共同体’”。[1]

西欧第一所大学是11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的工商业城市波伦亚的波伦亚大学。1150年,巴黎大学形成,后来巴黎大学中的英国学生返回祖国,组成了牛津大学(1168年)。1209年,从牛津分出一部分学生设立剑桥大学。12世纪后意大利又成立萨拉尔诺大学,西班牙创立萨拉曼加大学,德国设立海德堡大学,奥地利开办维也纳大学,法国成立了奥尔良大学等。14世纪末,欧洲已有47所大学,15世纪末达60多所,大学已遍布欧洲各地。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基本上经由两条途径:一条是由主教学校脱胎而成,这些学校往往有久负盛名的学者任教师,各地青年慕名而来,逐步发展为大学。这种大学由教师掌管校务,称为“先生大学”。如法国的巴黎大学,欧洲北部的英格兰、苏格兰、瑞典、丹麦等地的大学,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另一种途径是以学生团体为中心,吸引名流学者前来讲学,也逐步发展为大学。这类学校由学生管理校务,如教授的聘请、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等,都由学生决定,称为“学生大学”。欧洲南部如意大利、法国(巴黎大学除外)、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大学,一般属于这种类型。

早期中世纪世俗性大学是一种“行业会社”性质,后来逐步明确地意识到是研究学问的地方。大学学生成立同乡会,大学教师成立教授会。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演和辩论。当时把上课叫做讲演,即由教授讲解教材,作引经据典,烦琐冗长的考证,学生边听边记,然后让学生辩论。辩论用拉丁语进行,一般是没有结论的。

中世纪大学特别是早期的大学享有较多的自治权利,这不仅表现在学校的内部事务都由教授和学生管理,不受任何上级干预,还表现在各大学都争取了程度不同的特殊权利。如自由讲学、游学的权利;审理裁判权;赋税、关税、兵役的豁免权;颁发讲演特许证、罢教和迁移权等。

中世纪大学争得的上述各种权利,可以说明它是城市市民反抗封建教会的产物。然而,中世纪大学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教会势力很快就渗进了大学。如巴黎大学到13世纪中叶,已完全为教会所操纵,大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经院哲学,讲座大多由僧侣把持,有自由思想的教师被排挤出校。14世纪以后,很多大学实际上是教会开办的。一直到19世纪,在这几百年间,大学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保持初创时期的原样。由于大学与社会生活联系不大,社会角色缺失,在大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冰河期”。“17世纪以后,不少大学因缺少学生而关门。如建于1386年的海德堡大学不得不关闭达26年之久(1626—1652年);巴黎大学也曾在16世纪末中断过教学活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不景气,到1685年,牛津大学因缺少学生而濒于消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2]

在这一时期,大学的目的是“传授”学问,是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保持。其职能如在1852年牛津大学纽曼的《大学之理想》一书中所阐述的一样:大学是提供自由教育、培养绅士的场所;是“提供普遍性知识的场所”,大学为传授知识而设立。[3]当时的大学主要设立文科、神科、医科、法科等,中世纪大学的教学内容是多学科的,学生只有学完了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七艺”并获得文科硕士学位以后,才有资格进入神学、医学、法学学科学习。为社会培养牧师、医生、法官、教师、官吏等通用人才。

二、兼重教学与科研的现代大学

以1810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为标志,科学研究纳入大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标志现代大学的诞生。柏林大学的诞生有两个背景。

其一,科学的发展。19世纪初,西方自然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相继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巨匠,产生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发现。科学的发展影响了哲学和教育,随着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等思潮的兴起,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大学的定位,柏林大学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然还有普法战争的因素,为振兴民主精神,弥补战争创伤等原因)。

其二,大学越来越远离社会现实。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文主义逐渐蜕变成一种烦琐的经院哲学,大学越来越远离社会现实的需要,成为落后保守的机构。在此情况下,人们不断地审视大学的变革和发展问题,并最终导致了洪堡的大学改革。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地形成和提出了自己的大学观。

他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主张,认为“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研究和发展知识的场所。如果说在柏林大学以前的大学以培养学生为重任的话,那么,柏林大学则把大学的功能进一步拓展为科学研究。[4]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