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 第七章 自我保护 健康平安才是福让孩子做自己的保护神(第2页)

第七章 自我保护 健康平安才是福让孩子做自己的保护神(第2页)

原则一: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不超龄但也绝对不能讳疾忌医。

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是天真纯洁的,希望他们的这份纯真能维持得更长久一点,不希望他们过早地接触社会的阴暗面、过早成人化。这个出发点当然可以理解,但问题是,坏人不但不会嫌弃孩子年龄小,对他们而言,年龄小反倒更利于他们得手。

所以,不要把孩子当作公主、王子养,公主王子的幸福生活永远只存在于童话里,我们不能让孩子永远生活在象牙塔一般的梦幻世界里,我们有义务带领他逐步接触这个真实的世界,无论是美好的一面,还是丑恶的一面。否则,一旦有一天孩子离开你精心营造的象牙塔,突然接触到真实的社会,他很可能就会崩溃无助。

既要让孩子学会警惕自保,但也不能吓坏孩子,如何平衡这个两难的问题?原则就是:尊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不超龄但也绝对不能讳疾忌医。比如,要让孩子防范陌生人,可以给孩子看一些被拐骗孩子的悲惨例子,包括图片、视频等。但要注意,对于6岁前的孩子,你要过滤掉这些信息中血腥暴力的部分,只要能让孩子感受到被拐骗后的痛苦和无助就可以了。给孩子进行性教育,10岁以前的孩子你给他讲分娩的细节、如何避孕,显然就有点超龄了,你只需要教会孩子知道自己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接纳和爱惜自己的身体,懂得识别和防范性侵犯就可以了。

原则二:双向教育,让孩子既懂得保护自己,也懂得不伤害他人。

我曾经接到一个妈妈的咨询,5岁小男孩,在幼儿园午睡时把手伸进了邻床小女孩的**,导致该女孩下体发红,被小女孩的父母发现。我问妈妈是否给孩子进行过性教育,她说有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能被别人摸,如果有人碰要第一时间告诉妈妈,但没有告诉孩子别人的隐私部位自己同样也是不可以摸的。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自我保护时,往往更关心的是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被伤害、被欺负,但别忘了,有被伤害就有伤害者,有被欺负就有欺负者,所以,在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不去伤害和欺负他人,不被伤害,也不会学坏,男孩女孩都同此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传统观念认为,男孩受到性侵的概率应该小于女孩,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很多研究和统计资料表明,男孩受到侵犯的概率并不小于女孩,有些甚至比女孩更多。所以,父母千万不要以为男孩就不会被性侵,只有女孩才需要性保护。

原则三:以身作则,生活处处是课堂。

安全自保教育,不是非要给孩子进行理论讲解式的枯燥教育。这种方式,孩子能真正吸收掌握的内容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从孩子呱呱坠地始,他面对这个外在世界的每一次尝试和探索,其实对父母而言,都是一次进行安全教育的机会。将安全教育融入生活,再加上父母的以身作则,随时随地,处处都可以是课堂。

相比私家车,我更愿意带女儿坐公交地铁,除了因为我们俩都有点晕车,更重要的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让她有机会接触不同的场景,学会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是公共素养与安全自保方面。每次带她坐地铁,路线和车站,手扶电梯的上下方向标志灯,电梯上的正确站位和其他注意事项,上下电梯,上下车,进出站等,这些细节我都会一次次在实际场景下进行示范,对她提醒和引导,几次下来,她就掌握得非常熟练了,尤其是每次上扶梯,她都会提醒我:“妈妈,这边是绿灯,可以上!”

平常外出,只要是不远的地方,我一般喜欢带她走路过去,这样就有机会让她接触马路、红绿灯、斑马线等,所以她2岁不到就知道了红绿灯的交通规则,每次坐爸爸的车,碰到红绿灯,她就会大声提醒:“红灯停!爸爸别开了!”等绿灯亮了,她就会高兴地喊出来:“绿了绿了!可以开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必须一以贯之。即使马路上没有一辆车,你也要牵着孩子的手,一直等到绿灯出现才能过马路;即使是在家里,也不要让孩子露出隐私部位,父母也不要穿着暴露;即使是亲爸亲妈,也不要把3岁以上的孩子带入异性洗手间。否则,孩子就会被你的双重标准给弄晕,最后就很难固化良好的安全意识与习惯。

三、孩子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三部曲

在这三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你可以通过以下的自我保护能力训练三部曲来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一部曲:生动理解,提升意识。

首先让孩子要知道并理解危险,提升安全意识。父母可以通过故事、案例、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危险,以及危险带来的严重后果,还有如何识别防范危险。

对于幼儿而言,很多父母倾向于讲故事,比如大灰狼的故事、小红帽的故事,这类故事当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故事毕竟是虚构的,很多孩子到3岁左右就能很准确地区分虚构与现实了,所以,你的教育素材不能只停留在故事和绘本阶段,必须逐步引入更多的真人真事。

你可以利用网上的相关新闻,比如“某某地区发生严重的踩踏事件,造成××人死亡、×人受伤”。孩子看到这么严重的后果,自然就会知道在公共场所不能凑热闹,不能去人多的地方拥挤。你也可以利用一些法制类、安全类的视频节目,以及一些网上的小视频。孩子从视频里看到小朋友在蹦蹦**摔坏了腿,再去玩时,他就不会站在边上跳,而是小心地站在蹦床中间跳了。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这些素材,对他不明白的关键处加以讲解,结合素材内容设身处地地问他一些问题并展开讨论。比如:如果你在商场找不到爸爸妈妈怎么办?如果有大人找你帮忙带路怎么办?坏人的秘密要保守吗?最终和孩子一起梳理出有效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二部曲:模拟演练,初步掌握。

模拟演练的目的是让孩子初步掌握在特定的场景下如何识别与应对危险。父母可以通过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用游戏化的方式寓教于乐,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让孩子能更轻松地初步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

比如防拐骗,你可以和孩子玩“一个人在家”的游戏,让孩子一个人在家里,爸爸妈妈到门外,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借口来试图“诱骗”孩子开门,角色可以是快递员叔叔、保洁阿姨、抄水表的叔叔、爸爸的同事、妈妈的朋友等。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强化应对陌生人的安全守则,坚定不给任何陌生人开门的原则,并练习应对的方法。

比如防欺负,你可以和孩子玩“被人欺负”的游戏,爸爸扮演欺负人的“熊孩子”,抢走孩子的玩具,或者“打”孩子等,让孩子逐步掌握反抗的基本步骤。首先是制止或躲避,孩子可以出手去制止对方,如果对方过于强悍,则可以选择躲闪或者躲避。其次是语言反抗:“不准你抢我的玩具!你不可以打我,我去告诉老师了!再打我,我就不客气了!”要很严肃甚至很凶狠地说出来。如果语言警告无效,对方继续攻击,孩子可以奋起反抗,如果明显势单力薄,那就得告诉孩子安全第一,赶紧逃离现场。

三部曲:实战训练,磨炼巩固。

很多孩子都知道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东西、跟陌生人走,可是人贩子为什么还能轻易得手?这是因为从知道到真正做到之间,还有很长一段教育的路途要走。而这段路途,必须以足够的实战训练来不断磨炼和巩固。

当然,实战训练不是一下子就把孩子扔到真实的场景中完全不管不顾,任其自生自灭,而是循序渐进,在有支持有保障的前提下进行反复训练。

比如让孩子自己坐地铁,你不能真的就让孩子一个人出门了,事先得带孩子反复熟悉路线,熟悉方位,熟悉其中的关键环节,比如买票、进站、出站等,从反复陪练逐步过渡到让孩子单练,从短途再逐步过渡到长途。注意,刚开始单练时,你还得悄悄尾随暗中保护孩子。

最后,父母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从小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是最可信赖的人,任何秘密和心事都可以随时告诉爸爸妈妈,只要说出实话,发生任何事情爸爸妈妈都不会过多指责。这样一来,父母才有可能及时从孩子嘴里知道真相,及时预防和处理孩子可能或正在面临的危险。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