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每个孩子都不容易 > 第十八章 自信 五大步骤养出自信满满的孩子(第3页)

第十八章 自信 五大步骤养出自信满满的孩子(第3页)

我曾经给女儿读过一本绘本《我就是喜欢我》,青蛙弗洛格最终明白:我虽然不像鸭子一样会飞,不像小猪一样会做好吃的,不像老鼠一样会做东西,也不像野兔一样会读书,但我会游泳,会跳跃,我的绿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我是一只很棒的青蛙!

刘翔的身高不如姚明,但跨栏就很合适;姚明虽然不适合跨栏,但打篮球就很合适。每个人都有长短优劣,看到自己长处的人会接纳和欣赏自己,而只盯着自己短处的人势必自卑和消极。

你的孩子长处在哪里?有什么优点和可爱之处?孩子自己知道这些吗?父母必须成为一面优秀的镜子,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引导孩子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优点,感受到自己的优势,并引导孩子学会扬长避短,既不盲目自大,亦不自卑自贬。

五、合理表扬与批评

豆豆从小是被爸爸妈妈夸大的,只要有一点点细微的进步,豆豆爸妈就会毫不吝啬地大加称赞。偶露微笑,大家就赞赏:“豆豆笑得真好看!”刚咿呀学语,大家就夸奖她:“宝宝真聪明!”甚至连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大家也不忘赏识:“豆豆真有个性!”可随着她慢慢长大,父母和老师渐渐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豆豆只愿听好话,不能听任何批评,而且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淬火效应”,说的是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会更好、更稳定。

孩子固然需要表扬以建立自信,但若孩子长期经受表扬,难免头脑有些发热,变得骄傲自满、爱慕虚荣,不表扬就不高兴,不表扬就不努力,批评则更听不进、受不了,甚至出现沮丧、愤激、退避或敌对等行为。所以,适度的批评如同“淬火”,同样也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必要手段。

作为父母,该如何通过合理的表扬与批评,来帮助孩子有效地建立自信呢?可以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

第一,对事不对人,保护自尊。

对事不对人,意味着你的表扬和批评都应该集中于孩子的某个具体行为上,而不是泛泛地对孩子本身进行评价。

“你真棒、你真乖”之类泛泛的表扬,会让孩子不知道你夸的点在哪,找不到继续努力的方向。实事求是地具体说明孩子值得肯定的点是什么,告诉孩子你对他的什么行为感到高兴。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比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你可以表扬:“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下次孩子就会更用心做好这件事。

表扬孩子的常用句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我”开头,强调父母的满意与欣赏,比如“我很高兴,因为你自己修好了玩具”。另一种是以“你”开头,强调孩子的努力与进步,比如“你真棒!因为你按时上床睡觉了”。

批评孩子也是一样,不要动不动上纲上线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比如“你怎么这么不讲卫生!你太没礼貌了!”显然就是在评价孩子这个人,而不是集中于他的错误行为。要时刻提醒自己,批评孩子不是为了发泄你的怒气和怨气,而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批评孩子时,你要严肃,但不要严厉,所以,你绝对不要大喊大叫,也不要使用反问、质问或者威胁、恐吓之类的负面语言,比如“你是怎么搞的?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跟你说过多少次你就是不听!你再不整理好玩具我就全部扔掉!”这类语言只会让孩子瞬间对你的批评产生抵触和不满,就算表面被迫接受,也是口服心不服,同时,也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尤其是那些比较敏感内向的孩子。

在确保已经掌握了全部相关事实的前提下,你一定要指出孩子具体的错误之处,并和孩子一起商讨弥补及预防的办法。

你可以先让孩子自己反思他错在哪里,如果孩子说不上来,你可以提醒,比如“虽然别人抢了你的玩具,但你把玩具要回来就可以了,还把对方踢伤了,这么做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如果孩子有不同意见,允许他有申辩的机会,但最终你要“以理服人”。

启发孩子想想,这次还有什么能弥补的,下一次碰到同样情况,又该如何更好地处理。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错误中吸取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成长与成熟。

想要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建设性批评”和“暗示性批评”是不错的方式。建设性批评指的是先肯定后批评,并且尽量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意见和要求,比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工整,速度也很快,如果能再细心一点,错别字再少点就更好了”。这样的表达方式会有助于孩子更愉快地接受批评和建议。暗示性批评的具体方法很多,可以是讲故事、打比方,也可以是某个暗号之类,只要孩子能心领神会,都可以采用。下面这位聪明的妈妈就采用了暗号的方式,是一个很好的暗示性批评。

最初孩子弹琴时,我老是要去纠正他的指型,因为老师一说孩子指型不好我心里就着急。本来是孩子自己要求学琴的,因为老是被纠正,孩子最后急了就表示:“如果再中途打断我,我就不弹了,要说只能弹完再说!”但是等他弹完之后再说他往往也是白费口舌,他总有理由,比如手累或者忘了之类。后来我就放了一块磁铁在旁边,发现他指型不好时就拿出磁铁在他手上“吸”一下,我也不再说话。他明白我是说他手指没立稳,是要把他的手指吸上来,但这个动作让他没有了心理抵触,他马上就把手指立得稳稳的。后来他甚至还问我:“妈妈为什么现在不用磁铁吸我了?”我说:“你都立稳了,我还吸什么呢!”他就笑了。

第二,控制频率。

表扬孩子的进步之前,你一定要确立一个孩子的行为目标,一开始,当孩子的行为向这个目标前进时,即使进步很小,你都要马上提出表扬。接下来,当孩子这种行为越来越多之后,你就要逐步提高对行为的要求,降低表扬的热烈程度,同时减少表扬的次数、拉长表扬的间隔时间。最后,当目标完全达到,孩子新的行为习惯完全建立起来,稍许的表扬就足以使这种行为得到维持,你只要偶尔给予表扬就可以了。这样,你才真正帮助孩子完成了从他律到自律、从外驱到内驱的转变,帮助孩子形成了稳定的内在品质。

比如你的目标是要求孩子玩耍后自己收拾好玩具,当你看到孩子把一个玩具放在了收纳盒里,表扬的时机就来了。“你把布娃娃放进了收纳盒里,真不错,妈妈很高兴!你和妈妈一起把别的玩具也收起来好吗?”这个阶段,表扬越及时效果越好,能有效增强孩子的自觉性。慢慢地,当孩子每次都会自己收拾了,你就要提高标准了,只有当孩子收拾好全部玩具时你才能表扬。再接下来,你表扬时也不用再那么“热烈”了,可以很自然地说一句:“不错,你把玩具都收拾好了,玩耍后收拾好玩具,这正是你应该做的哦!”到最后,你只要偶尔表扬就可以了。

批评孩子同样也不能过于频繁,要抓大放小、一事一说,每天一两次足够,不要逢事就说。非原则性的问题,一些小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过于频繁的责备不仅让孩子变得“皮”了、“油”了,对批评充耳不闻,而且也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

另外,批评孩子尤其不要翻旧账,否则孩子会感觉犯了错误就永远无法摆脱,既然无法摆脱,改正又有何用?不如破罐子破摔算了,反正爸妈也没相信过自己。

[1]《心理学专家剖析林森浩犯罪深层原因:他的愤怒从何而来》,载《广州日报》,2014-02-20。

[2]参见[美]罗杰·霍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