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每个孩子都不容易 > 第四章 构建角色铁三角练就中国好父母(第2页)

第四章 构建角色铁三角练就中国好父母(第2页)

事实上,孩子既要爱,也要管。不少家长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莫过于,一是没有原则地过度溺爱纵容,导致孩子是非曲直不分;二是虽有原则却不懂坚持,往往因为孩子一闹腾就“缴械投降”,最终被孩子“绑架”。

有网友曾经向我咨询,她弟弟家的两个孩子去别人家玩时,总是喜欢拿别人家的物品或是零钱,问我该怎么教育。

我追问了下孩子的成长背景和父母的教养方式,结果发现以下几个关键点:(1)孩子的带养人以爷爷奶奶为主,爸妈管得少,爷爷奶奶比较疼孩子,零花钱给得很多,让他们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2)孩子爸妈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放纵,比如亲戚去看望爷爷奶奶时带的礼物,妈妈会让孩子只管拆开吃,总怕孩子吃不到嘴里;姑姑发现孩子私自拿了奶奶10块钱要教育孩子,爸爸却在一边翻白眼阻止姑姑。

很明显,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那就是在钱的给予和使用方面对孩子没有原则、没有计划,导致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钱没概念。同时,爸爸妈妈在对财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上没有及早给孩子树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甚至做了错误的示范,导致孩子把不经允许私自吃别人东西、拿别人财物当作无所谓的事情,进而养成了不良习惯。

一个6岁的小女孩,每次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大哭大闹,或者原地赖着不动,直到妈妈坚持不住让步为止。妈妈也知道老这样让步不好,可是每次坚持不了几分钟,一看孩子的可怜样,或者一看时间紧张来不及和孩子纠缠了,就会忍不住妥协,顺从孩子意愿。最后发展到孩子竟然在妈妈又一次“缴械投降”之后当众嘲笑她:“你看你,又浪费了这么多时间,早点答应我不就早点结束了吗?”妈妈的权威和尊严跌落至此,岂不悲乎?

事实上,哭闹只是孩子争取自己权益的一种本能抗争而已。既然是抗争,那就是持久战,“胜败”的关键在于谁更能坚持。在这件事情上,孩子其实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成熟勇敢”,通常他们会察言观色,一旦发现大人的态度非常坚决,闹腾并不起任何作用,甚至只会招来惩罚,几次之后,他们自然就会乖乖放弃这一招。

所以,每次碰到因为这个问题来咨询的父母,我都会笑着反问:“你能做到狠心吗?如果能,那我的方法会有效,反之,不光是我,估计任何大师和专家都很难搞定。因为办法很简单,只有六字真言——不生气,不放弃。”

这意味着,你要温柔而坚定,你不会被孩子的闹腾所激怒,你也不会阻止他的闹腾,只要不伤身体、财产就好,其中的身体、财产,既包括别人的,也包括自己的。如果伤害到身体和财产,你要立即出手加以制止。除此之外,你只需要温柔冷静地陪伴,绝不要放弃自己的原则、轻易妥协即可。

等孩子闹到自己觉得没意思,止住了,你淡定地来一句:“好了吗?好了那我们聊聊吧。刚才是因为……所以不能满足你。下次如果你有什么要求,要记得好好和爸爸(妈妈)说,我们可以谈判,只要是合理的,爸爸(妈妈)一定会满足你。(爸爸)妈妈爱你。”如此一来,孩子慢慢就会知道,哭闹解决不了问题,合理表达情绪和需求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三、引领支持成“教练”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心智逐步发展与成熟的过程,要让孩子走得更远,父母还必须得是一个优秀的教练。什么是教练?简单来说,教练不是老师,不是保姆,而是既温柔又坚定的陪伴者、引领者、支持者。

苏格拉底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教练之一。相传苏格拉底与一群贵族打赌,他要让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小奴隶,当着众多人的面,说出从未学习过的知识。在众目睽睽之下,苏格拉底通过一番问话,8岁小奴隶竟然说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苏格拉底以此告诉人们,其实人类的智慧早已经隐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关键是如何让智慧浮现出来。提问就是激发智慧的最佳途径,也是教练的基本形式:尽量只问不答、先问后答。

直接告诉孩子答案、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自己找到答案,这两种方式哪个更难?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实提问比给答案要难得多。因为合理的提问,其实就是通过一个个问题,来启发和引领孩子的思路,最终帮助他抽丝剥茧、一步步找到答案。这样一来,孩子掌握的就不只是一个答案,而是找到答案的思维与行为路径。

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因此而逐渐掌握一门关键的本领——提问,包括如何向别人提问,如何向自己提问。所谓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通往世界的钥匙,他就能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做教练型的父母其实很难,因为你可能已经习惯了直接给孩子答案,直接指导孩子,即所谓授孩子以鱼,而非授孩子以渔。让你忍住不说,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变着法地提问绕弯子,明明一分钟能说完的事,要绕上十分钟甚至更多,你能沉得住这口气吗?

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他是充满智慧的。不要以为孩子小就没有智慧,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内在力量。你必须尊重和敬畏这种力量,只有这样,你才不会急着要给孩子答案,相信问题的答案早已经在孩子心中,教练型父母的价值就在于如何激发和引导孩子的智慧浮现出来。

有位妈妈向我咨询:儿子在一个瀑布底下找到一块小石头,形状很像奥特曼头上的变身印记,他如获至宝,拿给我看完又给其他小伙伴看。一个女生一把将石头抢过去,说道:“这块石头给我了!”儿子不肯,想抢回来,那个女生索性就把石头扔到了水潭里。儿子傻眼了,要下水去找,被我拦住了。他愣着站了一会,躲到一旁掉眼泪。其他男生纷纷说他:“至于嘛,不就一块破石头!”但儿子非常愤怒与委屈,后来甚至跟我说真想用石头砸那个女生的头,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孩子自己捡到的石头被抢被丢,觉得愤怒和委屈很正常,父母要做的第一步当然是先处理心情。不妨拥抱和安抚他:“孩子,你一定很生气,妈妈听你这么一说也很生气,明明石头是你先捡到的。”孩子此时一定觉得妈妈真是天下最理解他的人。第二步,再处理事情。请看以下的模拟对话:

妈妈:你这么生气,那你想怎么办?

孩子:我真想拿石头砸她。

妈妈:是的,这听起来也是个办法。那如果把她砸伤了会怎样呢?

孩子:砸伤了是不是问题就严重了啊,是不是我就得承担责任啊?

妈妈:是的,你肯定需要去赔礼道歉,爸爸妈妈也会受到批评,家里还要承担治疗赔偿费用,如果你满了14岁,甚至可能还要接受法律惩罚,进少管所劳动改造。

孩子:那……(沉默)

妈妈:你愿意有这样的结果吗?

孩子:不愿意……

妈妈:来,让我们换个角度想想看,那个女生为什么要抢走你的石头?

孩子:她也看上了喜欢上了呗!

妈妈:这说明你的眼光和运气都不错。

孩子:那是……(心情开始变好)

妈妈:当那个女生抢走你的石头时,你为什么要马上去抢回来呢?

孩子:是我先捡到的,我怕她拿走就不还我了。

妈妈:如果你不急着去抢回来,结果会怎样?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