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花朵 > 第九章 品德 中国脊梁真正的贵二代是这样炼成的(第1页)

第九章 品德 中国脊梁真正的贵二代是这样炼成的(第1页)

第九章品德:中国脊梁,真正的“贵二代”是这样炼成的!

2014年12月,福建一对父母沿街立16块广告牌为16岁儿子庆祝生日。在这些广告牌附近的一处村落,有记者发现,有几十个亮闪闪的拱门从路边一直排到岔路里,拱门上面的显示屏,滚动闪现着“……为曾孙某某某举行舞象喜庆”。孩子父亲说,就想请亲戚朋友一起来热闹热闹。孩子爷爷说,那几块广告牌原本就是他家立的,这次只不过是请广告公司来重新包装一下,等生日宴一过就会将其恢复原貌。[1]

做广告牌虽然没花太多钱,但能拥有16块广告牌,自然不是一般的家庭。再加上几十个带显示屏的拱门,不难想象,这场生日宴花费不菲。其实,我并不反对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办个规格高点的生日宴会、朋友聚会之类,这也是仪式感以及孩子社交发展的一部分,问题在于,这么私人的事情,弄得这么高调干吗?父母想的也许是热闹,但孩子看到的,估计只是炫耀罢了。

当下的中国,“富二代”“富三代”越来越多,但真正的“贵二代”“贵三代”却凤毛麟角。原因就在于,富不等于贵,富只是物质,贵却必须是灵魂。所谓“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在这条路漫长的代际进化与修炼之路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财富,而是教育。品德的提高、教养的提升、格局的扩展,都需要持之以恒的良好教育与熏陶,而良好教育所积累下来的优秀家风的传承,反过来也会逐步变成优质教育的一部分。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是中国的脊梁,当“贵二代”“贵三代”越来越多时,我们的国家自会真正雄起,中国梦自会早日实现。

一、有国才有家,家国情怀不可丢

品德的范畴很广,包括正直、诚信、仁爱、感恩、孝顺、节俭、环保、家国情怀等。其他的都好理解,我想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家国情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是我的“中国式”精英教育体系中关于“精英”最核心的标准之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是我们内心的精神归属,它意味着对国家与社会的担当、奉献与付出,意味着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意味着以百姓为心、以天下为己任。

一部《战狼2》,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新纪录,更点燃了数亿中国人的爱国心。对于那些亲历过海外撤侨的中国人而言,他们的感受尤其深刻。一位网友在网上发表长文,称自己作为一个2011年利比亚撤侨的亲历者,看完建军90周年阅兵和《战狼2》之后,感触颇深:“从2011年到现在,中国又进步了很多,国防力量更强大了。现在还在海外的各位,应该更加自豪自信,安全感更强了吧!”

在后来他接受采访的文章中,我关注到几个细节:从营地被抢到离开,只有三天。跟世界各国相比,我们差不多是最快的了。当时有从利比亚通过陆路撤到突尼斯和埃及的同胞,要穿过反对派和政府军的地盘,他们拿着国旗或者中国护照,都安全通过了,没有被为难。有的人护照丢失,就让他唱一首国歌,唱完就放行。

有国才有家,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也许你已经不太能感受到个人前途、家庭发展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但事实上,只要一出国,你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别人看待和对待你的方式,就是看待和对待你的国家的方式。

德国、意大利、法国、瑞士、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我在这几年有限的几次国外旅游中,也同样能深深感受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整体来说,我所到之处,所接触到的各个国家、民族的人民,对中国人还是比较尊重和有礼貌的,没有出现过歧视与不公,也没有异样的目光与指指点点。

家国情怀,从层级上,有国才有家,但从教育上,有家才有国。孩子的担当、奉献与付出精神,都是先从家里起步的。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这才是培养家国情怀的正确途径。

二、如何养出真正的“贵二代”

父母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高贵的品德,养出真正的“贵二代”?我提供四点建议。

第一,富养精神,扩大格局。

把贵字拆开看,分别是中、一、贝,中是中正,一是公平,贝是宝贝。所以,什么是贵?为人中正公平且是宝贝。谁的宝贝?对孩子而言,自然是父母的宝贝。没被父母当宝贝一样疼爱过的孩子,是无法生出贵气来的。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认为自己不值得被人疼被人爱,甚至低人一等。这样的孩子,又如何去关爱别人?

A家有个男孩,践行“穷养”策略,尽管家中并不缺钱,但始终要求孩子过一种节约、简单、朴素的生活。不会随便给孩子零花钱,孩子平日用钱,需要用自己的劳动赚取,洗碗多少钱,扫地多少钱等。B家有个女孩,践行“富养”策略,经常有意带女孩去各种大场合,从小就给孩子买各种高档物品。然而,当这两个差点要定“娃娃亲”的小孩相遇,问题出现了。“穷养”的男孩看不惯女孩过于奢侈、娇气,“富养”的女孩看不惯男孩子过于小气、吝啬,俩人完全无法相处。

显然,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都过于片面地把穷富定义在了物质层面。所以教育的结果就是,小男孩勤俭自律,但也随之附带了过分严谨、不懂得适度提高生活品质、享受生活情趣的缺憾。小女孩虽然眼界不错,将来不容易被男人的小恩小惠所蒙骗,但也不懂得节俭为何物,过于娇气、追求享受,生存能力明显不足。

我小时候家境贫寒,如果要说物质,绝对是“穷养”长大的,从小没穿过几件新衣和几双新鞋,经常穿的是别人送的不合身的衣服,袜子总是补了又补,没有零食,读师范时还经常吃不饱肚子。

但是在精神层面,父母对我的教育还算是比较“富养”的。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人穷志不穷”,教导我们从小要有志气、讲骨气、靠自己。虽然家里很穷,但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投资却很是舍得,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只要你们愿意读书,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上学”。光是我上师范,家里就为此背了2万元的债务,而在此之前,因为父母生病、建房子,已经欠下好几万元的债务了。当年我想学电子琴,买琴和学费又是一笔额外的花费,但父亲没半点犹豫就点头答应了。

所以,“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这句话显然有点偏颇。真正的“穷养”,是物质上的适度控制、适可而止;真正的“富养”,是精神层面的尽力投资、丰盛内在。当前流行一句话:“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套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是,物质上要像平民,满足正常需求即可,但偶尔可以体会下皇帝和乞丐的感觉;精神上要像皇帝,努力提升孩子的品格、胸怀、知识、眼界、阅历。而且,这一切与性别无关,男孩女孩皆同此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