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三 走向全球伦理的仁爱(第1页)

第三 走向全球伦理的仁爱(第1页)

第三节走向全球伦理的仁爱

人性论和人道的立场,只是为我们处理陌生人社会的“人情”提供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不管我们面对什么样的人,我们都需要尊重人性,并且把人当人看。要真正处理好全球化时代陌生人社会的人情关系,还需要有基于全球伦理的仁爱精神。

一、生命的态度

所谓生命的态度,就是我们在面对他人时,在任何时候都要将其看作一个真实存在的个体生命。生命之为生命,在于它只有一次,不可重复。因此,我们对生命必须敬畏和关怀。

(一)敬畏生命

著名思想家史怀泽(A。Schweitzer)提出“敬畏生命”的理念,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敬畏生命理论把生命整体性作为思想的逻辑起点,指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它否定了生命的价值序列,进而将人类的伦理关怀从人扩展至所有生物和整个世界,倡导所有生命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倡导人类建立与万物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史怀泽的“敬畏生命”理念,不仅应该是我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理念,在我们面对陌生人的情感道义中,也应该成为我们最基本的生命态度。

生命存在于相互联结之中,不仅个人的生命总是与其他人的生命休戚相关,整个人类的生命也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休戚与共。在这种整体的生命相关性中,每一个人都不再仅仅为自己活着。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他自身的独特价值,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故意伤害他人生命,或者对于伤害他人生命的行为熟视无睹。对一切生命负责的根本理由,实际上是对自己负责。因为,如果没有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

【案例】

史怀泽:敬畏生命[1]

我是一个生命,生命的意愿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她愿意活着。

在我的生命意识中,带着对毁灭和痛苦的惧怕,渴望着更广阔的生存和快乐;我的周遭围绕着同样的生命意识,无论她在我面前表达自己还是保持沉默。

生命意识到处展现,在我自身也是同样。如果我是一个有思维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而不仅仅限于自我小圈子,因为我明白:她深深地渴望圆满和发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样的。所以,我认为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极其恶劣的。

尊敬生命,在实际上和精神上两个方面,我都保持真实。根据同样的理由,尽我所能,挽救和保护生命达到她的高度发展,尽善尽美。

在我内部,生命意识懂得了其他的生命意识。她渴望透过自身达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我只能坚持这样一个事实:生命意识透过我展示了她自己,成为与其他生命意识相互依存的一员。

我经验过向一切生命意识表达同等敬畏的不可遏止的冲动,如同尊敬自身的一样。通过这种经验形成了我的伦理观。一个人遵从这种冲动,去帮助所有他能够帮助的生命,并且畏惧伤害任何活着的生灵,这个人才是符合伦理的。

如果我把一个昆虫从泥坑救出来,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做出了贡献,那么对立于生命自身的生命分隔现象就消失了。

不论何时,不论何种方式,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贡献出她自身,我的生命意识就经历了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融合的愿望。在这个愿望中,所有的生命是一个整体。

绝对伦理要求在生命中创造完美。她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一点倒无所谓。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的伦理。它使生命序列的保持和提升顺利运作。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毁灭和伤害生命都如同恶魔一样有罪。在实践中,我们常常被迫选择。我们经常必须武断地决定对于何种形式的生命,甚至何种特殊的人,我们应该挽救,何种我们应该将之毁灭。尽管如此,敬畏生命的原则仍然是完整的和毋庸置疑的。

这种伦理并不因为人们的伦理观抵触现象而失效,农民在牧场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株花,可是他必须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揪掉路旁的花朵,因为这样做是不必要的,是对生命犯下罪行。

(二)关怀生命

敬畏生命是我们面对生命应该有的最基本的态度,是对生命存在的神圣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的敬重。在现实的存在中,生命存在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对于那些受到伤害、处于痛苦境遇或灾难中的生命,以及一切值得我们同情和关怀的生命存在状态,我们应当给予生命关怀。

关怀是爱的实现和表达,是将他人当作与我一样的人,是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

【案例】

萨布利亚的光明行动[2]

萨布利亚·坦贝肯,“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1970年出生于德国,12岁时双目失明。在波恩大学求学期间,萨布利亚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语种盲文的开发经验,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1997年,萨布利亚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获得更好的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创办西藏盲童学校的想法。2000年11月,萨布利亚与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到2009年,先后有96名盲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还接受了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优秀。她为西藏自治区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2006年度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萨布利亚·坦贝肯看不到世界,但她给盲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这种对生命的关怀并不因自身的残疾而停滞,反而更显伟大和高尚。

二、全球伦理宣言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