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 第三 临终关怀(第1页)

第三 临终关怀(第1页)

第三节临终关怀

出生和死亡,是生命的两个端点。中国人讲的“五福临门”,其中重要的一福便是“考终命”,即“善终”,临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尽管现代生活境遇的变化,身体的病痛和各种横祸,让人真正“善终”已经很难,但是,对于临终者做好最恰当的身心灵的关怀和陪护,如临终关怀、临终陪伴以及医学上的安宁疗护,让临终者可以减少痛苦和恐惧走向死亡,提高死亡品质和生命品质,是我们应该努力的。

一、临终病情告知

如果我们的亲人被诊断出罹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我们到底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告知病人真实的病情?这其中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准备告知或者不告知的“病情”的内涵是什么?是病名(如肝癌)还是全部疾病资料(包括检查的报告及药物等)?是否告知治疗的方式与目的?是否告知疾病的预后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否告知病情会影响病人的平安?影响是一时的还是长程的?基于生命伦理学的“自主原则”和“不伤害原则”,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评估和思考的。

综合文献与经验,研究者们提出了病情告知的6W原则。[13]

Why?在医学上、伦理上、心理上、灵性上、对病人及家属的关系上,有什么强有力的理由告知或不告知?若找到理由,才可决定告知或不告知。

When?什么时机与病人谈病情最恰当?一般而言,应让病人主导。当病人主动询问时,或病人用隐喻含蓄表达要交代遗愿或后事时,我们可引导他表达更多他的所思和所感,静静聆听,以关怀接纳的态度让病人感觉被尊重、被了解,他就会将埋藏在心底的感觉或想法分享出来。我们可能会惊讶地发现,问题根本不是要告知病人多少病情,而是病人已孤独许久的情绪释放出来,有人聆听分担。

Who?什么人是最恰当的告知病情者?此人与病患的关系应该有两个条件,即信任与亲善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当病人分享与分担他的情绪与想法后,可能有各种延迟的反应出现,告知者必须继续“幽谷伴行”,而非丢下一堆实情就弃他而去。一般人及病患的家属,常怕病人在知道自己罹患绝症或病程已达末期临终时,会失去求生意志而自杀。其实病人如果自杀,并非是因为知道实情,而是有许多内心的情绪无人可以倾诉,无人了解,无人关心、陪伴。如果有人关爱、陪伴,帮他释疑,病人便能平安地走完自己的生命旅程。

Where?告知病情的地点应选择一个保有隐私、不被干扰、病人感觉舒适及安全的环境中。我们应布置四周环境,以便与病患沟通时,能生理专注及心理专注,病患能畅所欲言,尽情表达情绪。

How?与病患沟通病情时,要尽可能态度温和诚恳。可以坐下,与病患保持一只手臂的距离,在病人身侧约45度角,比病人位置稍低。如此,使病人眼睛可以轻微朝下,不致太疲劳。同时,保持病人正前方有空间,可供他思考远眺。当病人静默时,不要急着找话讲,等病人反应后,再接下话题。

What?所谓“病情告知”,并非将一堆实情塞给他,而是看病人的需要。他需要的可能是肯定心中的怀疑;或表达对死亡情境的害怕;或恐惧家人遗弃;或担心造成家人负担;或怕承受不了的痛苦;或担心家人的生活;或对治疗目标的疑惑等。当我们给病人机会聆听他的问题后,才针对他的问题及需要而做解答。有时,“病名”反而根本不重要了。

病情告知是一项艺术,绝无一成不变的回答方式,而是需要我们因人、因情况而灵活变通。当与病人建立了信任及亲善关系后,以诚相待,有时无声胜有声。

二、临终悲伤辅导

对于每一个临终者而言,不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抑或是未成年人;也不论是罹患绝症还是身受重伤,抑或是年迈体衰;当知悉自己已来日不多,即将与世长辞时,心理上、情绪上难免有失落、痛苦与沮丧感。了解临终者的失落、痛苦与悲伤,并做好相应的辅导,是使临终者“心安”并接受死亡的重要内容。

(一)临终者的失落与悲伤

通常来说,临终者的失落与悲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4]

即将失去生命的失落。有生命的人,最怕失去生命,因为生命一旦失去,什么都化为乌有,只留下一具冰冷的躯体。虽然有人说人有灵魂的存在,可以给临终者多多少少的慰藉,但灵魂毕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当临终者面临死亡时,还是有即将失去生命的失落与忧郁。

即将失去身体的失落。一个人的身体,是由早期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再由胚胎发育成胎儿;当胎儿出生后,再经过相当时日的生长、发育,而成为一个具有人类形骸的身体。这具身体包含头部、四肢与躯干,是由皮肤、肌肉、骨骼以及体内脏腑所构成的,不但有生命,还能书写、思考、行走、学习。人的身体不是钢铁铸成,因此,它容易老化,甚至发生病变。当临终者面临死亡时,不但担忧自己即将失去生命,还担忧自己即将失去这具陪伴其漫长岁月、扶持其跋山涉水、度过无数欢乐时光的身体,因而心理上、情绪上常呈现失落、不舍与无奈感。

即将失去自我的失落。每一个人从生命诞生起,渐渐产生了自我的观念,知道了自己的姓名、面貌、性别、体形、声音、笔迹;也知道自我是代表有生命、有身体、有人格、有尊严、有声誉的我,必须珍惜它、爱护它、拥有它。但是,自我的生命没有永恒性,一旦面临死亡的威胁,难免有即将失去自我的空虚、失落与迷惘感,不知死后这个我的形影是否仍能存在于人世间?也不知我的生命是否有未来?我究竟会流落到哪里?去何方?

即将失去配偶的失落。在人生的旅途上,芸芸众生,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各奔前程。而男女之间,一旦身心发育成熟,两情相悦,彼此相爱、相惜,即可共缔白头偕老的婚约,而成为彼此的配偶。配偶是同甘共苦、同床共眠的伴侣,在颠簸的生命旅途上,夫妻之间常是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相互扶持、相互依赖。有朝一日,配偶的一方不幸遭逢厄运,濒临死亡的绝路时,难免有即将失去老伴的失落与哀伤,担心在世的另一半未来将何去何从?依靠谁?这是临终者最难以宽心的挂念。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