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 第三 心理危机的干预(第2页)

第三 心理危机的干预(第2页)

⑤尝试不要对自杀者所言之事表示震惊,因自杀者有时会试探你陪他的能耐。他们尝试表达内在深沉的痛苦感受,需要你的支持,而不是与其负面的自我意象对抗。

⑥不要答应你做不到的事。例如,答应自杀危机者让分手的情侣回头或父母不离婚等,因为这些正在发生的情境并非你能掌控,尤其是向某些人承诺你会“使自杀危机者不会自杀”。

⑦不要陷入自杀价值(或意义)的争辩。如争辩“当生命已无价值时,人们是否有生命自主权”等,它会诱导自杀者认为你可能支持他的决定。哲学议题应在适当时机讨论。

⑧不要使自杀者落单,直到你确定他已无自杀企图的危险。如果你不确定状况,可以寻求更专业的判断。

⑨不要对过去自杀的企图使用“成功”或“不成功”的字眼。谈自杀的适当字眼有“自杀想法”“自杀企图”与“完成自杀”,不成功意味着没有把事情做正确,“自杀不成功”的说法会使他产生“连这件事都做不好”的感受。

⑩不要为自杀者寻找活下去的各种理由。我们习惯请人找出十个活下去的理由,对自杀者而言,尤其是高度心慌意乱与意念纠结的自杀者,他们是难以厘清如何活下去的,列不出十项岂不是又是一大挫败?只要找得到一项理由活下去就够了。

自杀危机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人在乎我”。你可以说:“当你消失之后,一定会有某人或某物会想你吧!那会是谁?或是什么事物?”如果自杀危机者有答案,就鼓励他为该人或物活下去。找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该理由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对他而言有价值的事或物。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心理危机的识别、预警和干预,尽管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帮助危机当事人转“危”为“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化解所有心理危机,甚至杜绝心理危机的极端表现。自助者,人助之;自救者,人救之。因此,真正的危机解决方案,是让危机不产生、不发生,是防患于未然,真正化解心理危机之道在于预防,特别是自我预防。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有热爱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维护地球生命、实现生命价值、超越生命困顿、追寻生命意义的完整生命意识,同时掌握一些调控情绪、改变认知、塑造行为的方法,那么就不会再有因为生活中的问题而轻易怪罪甚至结束生命的行为,从而减少心理危机的产生。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的最好策略,就是开展适合大学生生命特征和生命需求的相关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死教育,让大学生自己预防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不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需要改变观念。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病理性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过度集中于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这种消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漠视个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发展潜能。这种病理性心理学价值理念导致人们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找出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教育,把心理测试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另外,讲授和宣传的主题也多为如何防止各种心理障碍、如何消除负面情绪等,这种工作重心的严重偏移,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怎样去增进自己的积极体验,怎样去发展诸如乐观、自信、宽容等积极的人格品质。因此,采用更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挖掘人的潜力和创造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方法,这对于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有着重大意义。

不过,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来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加强与改善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高其对人生的价值、生命意义的认识,从而获得抵御社会生活各方面压力的精神支柱。在心理危机干预中注重价值观引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新的人生态度、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促进人的发展和自我塑造的动态过程的实现,这是生命教育与生死教育(或者说死亡教育)应该完成的任务。

思考题

1。心理危机主要有哪些类型?

2。如何从生命与生活的内在张力说明自杀的根源及克服自杀念头的方法?

3。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4。简述危机干预过程中的谈话技巧。

5。对自杀危机的干预需要注意什么?

[1]转引自B。E。Gilliland,R。K。James:《危机干预策略》,肖水源等译,22~23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转引自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13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黄希庭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45~246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刘玉新:《大学生的压力和应对方式:特点、相关因素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5]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务》,115~118页,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

[6]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务》,118~119页,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

[7]马建青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3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王卫红:《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241页,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9]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181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务》,176页,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

[10]江光荣、朱建军、林万贵:《关于价值干预与价值中立的讨论》,载《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

[11]B。E。Gilliland,R。K。James:《危机干预策略》,肖水源等译,47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2]吴员、姚飞:《文化价值观视野下的心理危机解读》,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6)。

[13]ierS,ierB:《心理咨询师问诊策略》,张建新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