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 第二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第1页)

第二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第1页)

第二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无处不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成长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个体大学阶段生命成长的品质。

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亲子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对待彼此的态度等。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辅导员、班主任。教师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对象,他们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大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

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关系,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大学生远离了家人的呵护开始独立生活,许多人际交往活动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在人际交往中也不再可以任性、随意,特别是同宿舍的同学,朝夕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学会彼此尊重。校园里的同学关系总的来说是和谐、友好的,同学之间的关系有亲情化、家庭化的趋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创造着一种如同亲属一般和谐稳固的同学关系。

朋友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交际对象。朋友是指人际关系中没有血缘关系,但又十分友好的人。真正的朋友通常会对对方诚实、忠心,遇事也常先为对方着想。他们的兴趣可能很相似,而且可能经常一起活动。他们亦可能互相帮助,例如聆听对方的烦恼,给对方建议。大学阶段,正是发展友谊的最佳时期。除了最亲密的寝室同学外,我们还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志同道合者,珍惜每一份友谊的到来。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子女能否走向成功的前提之一。亲子关系对子女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炼、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等都有决定性的作用。能否处理好亲子关系,也决定了大学生当下的学习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困扰

尽管总体上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问题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由于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质等原因,相当多的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不良和心理障碍问题。它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是造成留级、休学、退学的主要原因。

(一)与同学交往平淡,缺少知心朋友

良好的同学关系有赖于互相了解,而要达到互相了解,就要加强交流,在思想和态度方面加强沟通。有些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隐藏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而这样相当于在心理上树起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别人深入沟通。

(二)与个别人难以处好关系

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体的交往中,有的人能够与大多数人保持良好关系,但与个别人交往时则会感到交往困难,无论怎样也处理不好彼此的关系。

【案例】

怎样与他们相处?

小张是寝室长,她很想管理好寝室,并与寝室同学融洽相处。但事与愿违,小张发现自己真的无法和室友们相处。她习惯早睡,室友却喜欢聊到深夜;她比较爱干净,其他人却喜欢乱丢乱放,把寝室搞得乱七八糟。小张以寝室长的身份给她们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室友们不但不听,有的反而恶言相向。就这样,小张与室友经常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争执,小张认为自己是对的,但室友们并不理睬她,几乎没人跟她说话。现在小张和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她已经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小张不明白,自己的好意为什么被辜负,从而导致现在的困局,同学与自己的差异为什么如此不可调和。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她们错了?

(三)感到与他人交往困难

很多人内心深处希望与他人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渴望与他人沟通。由于不善主动与他人交往,这类人常常感到被孤立,由于体验不到交往的快乐,他们感到很苦恼,想改变现状,但又找不到方法,造成心理压力较大,严重者导致心理疾病。

【案例】

孤独的心

小林是某本科院校二年级学生,他性格十分内向、孤僻、不善言谈、不会处世,而且很少与人交往。入学一年多来,他和班上同学很不融洽,跟同宿舍人曾经发生过几次不小的冲突,关系相当紧张。后来他擅自搬出宿舍,与外班的同学住在一起。从此,他基本不和班级同学来往,集体活动也很少参加,与同学的感情淡漠,隔阂加深。他认为自己没有一个能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谈得来的知心朋友,常常感到孤独和自卑,情绪烦躁,痛苦至极,而巨大的精神痛苦无处倾诉,长期的苦恼和焦虑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他不仅搞僵了人际关系,而且搞垮了身体、荒废了学业,最终还造成被迫休学的结局。

(四)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名社交焦虑症,它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活动或公共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心理问题。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患者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这类人虽然具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每当与人交往时总会因心跳加快而胆怯羞涩,自己封闭自己。

【案例】

社交恐惧症

小黄,18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小时候,父母的同事、朋友或亲戚到家里来,他总是不敢打招呼,并且想办法躲起来。高中以后,这一问题有所改善,但在集体场合他还是不敢讲话,除非大部分人他都很熟悉。一般的聚会、集体活动他都不参加,尤其不敢和女孩子讲话,不敢看女孩子的眼睛,一讲话就脸红。读大学后,他大部分时间用在学习上,虽然成绩很好,但内心很痛苦,认为别人无法理解他。

文中的小黄患了社交恐惧症。此类大学生虽不多,但也的确存在。他们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会感到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并且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和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非常痛苦。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