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教师的自我突破和改变 > 第三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危机及其重建(第1页)

第三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危机及其重建(第1页)

第三节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危机及其重建

一、引言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和变革的产物。伴随着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以及客观上生源数量的减少,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出现了富余。与此同时,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却极为落后,师资严重匮乏。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充实和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背景下,富余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充实幼儿师资队伍就成为教育发展中的必然。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师资涌动和变化的潮流,而每一个具体的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却需要面对严峻的挑战,包括入职适应、专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因此,关注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研究促进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入职适应和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是教育研究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

本研究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问题入手展开研究,因为职业认同问题在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入职适应和专业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和价值。“认同是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1],职业认同建立的过程就是意义感和价值感的寻求过程,而一旦意义和价值得到确认,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也更容易获得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也就是说,教师职业认同问题,解决的是教师自我心灵的问题。正如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ParkerJ·Palmer)所言,教师自我内部的心灵景观是“少有人踏足的小径”,然而对于教师而言,“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2],而且“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3]。因此,职业认同感的建立对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分别进行了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通过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的方式对20名参加转岗幼儿教师培训的教师进行了正式访谈,同时研究者利用参与转岗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项目的机会,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进行了非正式访谈。在对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研究观点和结论。

二、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危机

对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而言,岗位的转换可以在瞬间完成,而职业认同感的建立,则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因此,职业认同危机作为一种职业适应的心理反应状态,可能会伴随其整个入职适应过程。虽然职业认同危机的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不同,但其一般有三方面的共性表现。

(一)价值认同危机

“当代认同问题的核心是价值观认同问题。在‘我是谁’‘我在哪里’和‘我有什么用’的追问中,人才真正明白自己的身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对象身上发现并确认自己的身份和价值。”[4]因此,对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而言,价值认同是职业认同的深层核心,是其内心深处的动力之源。六度赴白宫领奖的美国教师莎朗·德蕾珀(SharonM。Draper)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美最优秀的教师之一,正是由于其对于自身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形成了深刻的价值认同感。在她的内心,“没有什么比得上当一名老师!”她会自豪地宣称:“永远不要把自己只当成‘老师’。世界上没有这种动物。你远远不止如此。看看你的手——它将决定21世纪的命运!这不是夸张的言论,而是事实。因为,老师能改变孩子的生命,正如我的老师改变了我的生命那样。”[5]

然而,对于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而言,却面临着巨大的价值认同的危机。他们的价值认同危机表现在两个层面:自我价值认同危机和职业价值认同危机。这两个层面虽然难以严格区分,但区分之后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首先是个体自我价值认同的危机。从农村中小学转岗到幼儿园之后,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在专业生涯发展中在“走下坡路”,感觉自己“越混越抽抽”。一位优秀上进的中学语文教师出于照顾家庭的需要,转岗到了幼儿园。她说自己在最初的那段时间里,经常在夜里哭,觉得自己不如人,担心自己从此进入一种懈怠而没有方向感的职业生活状态。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使其难以认识到目前所从事的幼儿工作的价值。其次是职业价值认同危机。很多中小学老师认为,自己原来在中小学的工作是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特别有权威感和价值感。并且通过考试评价,自己的工作业绩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可是来到幼儿园之后,自己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哄着他们别哭,看着他们不闹。天天混在孩子堆里,沉浸在日常琐事之中,几乎感受不到原来意识中教师的价值感。这种工作性质的转变,令原有的价值感**然无存,剩下的只是身心的疲倦和内心的失落感。

此外,农村转岗幼儿教师难以建立职业价值认同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不重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在农村教育系统中是一种边缘性的存在。而在具体的工作评价方面,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的付出和努力难以得到有效的评价和认可,价值认同感受挫。“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很难像中小学那样通过教学业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付出。这一方面影响了个体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形成了一种松散懈怠的工作环境氛围,使整个群体都难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价值体验。

基于这两个方面的价值感的缺失,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最初的入职适应阶段往往需要在内心做较大的调整,需要让自己学会在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中发现价值、确认自己。

(二)专业认同危机

专业认同危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专业认同其含义等同于职业认同。这里的专业认同采用的是狭义,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对于专业生活性质以及自我专业胜任能力的认同状态。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转岗之前,几乎普遍存在一种认识,认为幼儿教师这一工作缺乏专业性,“没有什么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挑战,干起来会比较轻松自在”。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是‘乐土’”。最初听到“乐土”这个概念,很令人费解。但是听老师们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之后,又会感觉到一种伤感和苍凉。他们认为,中小学有升学压力和各种考核评价,幼儿园只要看着孩子们不出事就行了,是养心养人的地方。所以,会有一部分年龄较大或者身体状态欠佳的老师主动调到幼儿园,成为转岗幼儿教师中的一部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人们心目中“转岗到幼儿园的都是老弱病残”的印象。这一现象一方面会令那些因为真正热爱幼儿教师工作而转岗的教师感觉到自己“被遮蔽”,另一方面也会在整体上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声望。

然而,当这些老师真正进入幼儿教师工作的时候,却感觉到事实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如何帮助幼儿完成入园适应?如何与各种家长进行沟通?如何上好幼儿园各领域的课程?原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储备的不足让他们每天的教学管理工作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唱不会唱,跳不会跳,弹不会弹,干讲,孩子们一会儿就不感兴趣了。想学吧,都这个岁数了,估计学也很难学会啊。”他们一方面感觉到了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带给自己的挑战,一方面又缺乏专业学习和成长的动力,这样的矛盾让他们很难享受到幼儿教师职业应有的快乐和充实,所以专业认同感的建立就会困难重重。

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同危机还表现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专业自主的实现面临种种困境。访谈中一位老师讲述了自己的专业困境:“我所在的园是一所刚开办不久的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很严重。即使我们这些幼儿老师有‘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终身发展’的意识也无济于事。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像小学生一样学习,每天来接孩子,家长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写字了吗?小班孩子的家长就为他们准备了纸和笔,让老师教他们写字。而且现在的私立幼儿园越来越多,因为积极迎合家长的需求,把幼儿园办得红红火火,而公办幼儿园的生源远远不及他们多,如果我们不应家长的要求教写字、留作业,他们就要把孩子转走。我们左右为难,也很苦恼啊。”除了要迎合家长的要求,很多教师还要服从领导的意志。有些领导为了争夺生源,要求幼儿园就要考试,要求老师们每天印卷子给孩子们做。很多老师心疼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要承受考试压力,但迫于领导的压力又只能顺从。无法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开展专业工作,明明知道幼儿的身心会在不科学的方法下受到伤害却无能为力,这种“夹缝中生存”的状态,造成包括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内的很多幼儿教师的专业认同危机。

(三)社会认同危机

社会认同主要是指个人或群体对自身在整个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所处的位置的认知。就深层而言,“社会认同的直接对象是人的行为的普遍和客观的社会意义。”[6]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是个体建立社会认同感的重要维度。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发展现实的影响,幼儿教师在这两个方面都低于中小学教师,这导致了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在社会认同感上的落差。就具体层面而言,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社会认同感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感受和建立起来的,尤其是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他人对其社会认同感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在他们的社会关系中,家长群体的反应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对于自身工作社会意义的体验和感受。

在担任中小学教师这一角色时,家长们会基于对子女学习的重视和对老师专业知识的尊重而比较敬重和信任老师。而转岗到幼儿园之后,很多老师感受到的是家长的挑剔和指责,家校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普遍较多。这与幼儿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社会地位低、专业性较弱有关。一位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无奈地说:“很多家长认为,你们幼儿教师就是看孩子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看不好孩子,就要找你的事。而我原来在中学是教数学的,家长觉得你教的是很重要的知识,很多他们自己都不会。自然就多几分尊重。而我目前扮演的就是‘高级保姆’的角色,一天到晚就是哄哄孩子,没啥本事。从事幼教一年多来,我总是羞于提及自己的职业,怕别人会耻笑、鄙夷。”这种社会角色认知上的“卑微感”是农村转岗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的心理落差。此时,农村转岗幼儿教师所承受的是一种“身份的焦虑”。“身份的焦虑是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尊重,这种担忧的破坏力足以摧毁我们生活的松紧度;以及担忧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等级过于平庸,或者会堕至更低的等级。”[7]转岗作为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如何去看待自己的这一改变,很多时候取决于周围人的评价和反应。而周围环境所提供的负面评价无疑造成了农村转岗幼儿教师对自身社会身份认同上的焦虑,面临着社会认同感建立的危机。

三、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重建策略

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更急需热爱幼教工作、胜任幼教工作的幼儿教师。而在农村幼儿园中,几乎成为主力军的转岗幼儿教师的工作状态无疑对于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重建农村转岗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从主、客观等各个方面实现一种转变和提升,是目前一项极为迫切的工作。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