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20世纪美国教育家 > 五分析框架(第2页)

五分析框架(第2页)

续表

续表

以上学者对教师教育模式的分类和描述,有的使用的是“概念取向”(ceptualorientation)一词,有的使用的是“导向”(orientation)一词,有的使用的是“模式”(model),还有的使用的是“范式”(paradigm)。虽然措辞不同,但都是用于表示不同的教师教育背后的价值取向和理论导向。大多数分类方式是对某个时期美国教师教育模式所依据的不同理念来划分其概念取向,没有加入历史的视角,将这些概念取向放到历史过程中考察。只有1990年柴赫纳和利斯顿(Zeier&Liston)的分析是从20世纪美国教师教育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总结出教师教育改革的四种不同取向。

基于对以上各种划分类别的逐一分析,将这些类别放到美国教师教育历史当中考察,就会发现很多类别仅仅是同一思想实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关注重点,它们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例如,“能力本位”“技术取向”“工艺取向”“行为主义取向”“人本主义取向”“传统技艺取向”“临床取向”“经验分析取向”“诠释取向”“好雇员取向”“个人化取向”“改革者取向”“反思性专业人员取向”“社会有效性取向”“发展主义取向”“教学有效性模式”和“合作模式”,这些类别体现的是不同哲学理念或者心理学视角之下教师教育所体现的不同重点,但是它们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信念,即对科学的信念,相信教育科学研究可以为教学和教师教育提供基础。由此,教学是一种专业,具备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教师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因此,可以将它们划归到“专业取向”这一名称之下。而“学术取向”这一类别的教师教育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对教育科学的怀疑以及由此而来的对教师专业培训的忽视,主张培养教师掌握文理科基础知识和任教学科知识。这一取向与“专业取向”在教育科学和教学知识的认识论上就存在较大分歧,而且对教师教育实践影响巨大,因此,二者是美国教师教育领域中占据主导的两种思想价值取向。在这两种主导价值取向之外,“社会重建主义取向”或“批判取向”“批判探究取向”所代表的教师教育概念取向则体现出对教师教育的社会意义和责任的追求。它不同于“学术取向”强**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的深入把握,也不同于“专业取向”强**师掌握专门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而是强**育的社会功能、教师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强**师教育培养教师关注种族、阶级和性别等社会问题,培养教师作为民主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和领导者的责任与能力。基于以上分析,本书将20世纪美国教师教育从价值取向上分为学术取向、专业取向和社会取向三种。

20世纪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发展是伴随着美国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的历史过程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随着中等教育急剧发展,大学开始参与中学教师培训,此时,教师教育开始引起学者关注。随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部分师范学校逐步升级成为教师学院或师范学院,关于教师教育的争论日益增多,大部分讨论集中在教师教育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问题上。这一时期,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产生社会重建主义教育思想也影响到教师教育,促使社会重建主义教师教育思想的萌芽。因此,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可以视为20世纪教师教育思想的第一个发展时期。“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美国经历新一轮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学术取向和专业取向教师教育思想都进一步发展。社会取向教师教育也有了新的内容,开始关注美国社会的种族和社会性别问题。因此,这一时期是三种取向教师教育思想的第二个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的学业优异教育改革引发教师教育改革浪潮,学术取向和专业取向教师教育思想深入发展。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批判取向教师教育思想成为社会取向教师教育思想新的内容。因此,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期可以视为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化时期。

根据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划分,本书主体部分也相应分为三章。在介绍20世纪美国教师教育思想的发展之前,有必要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有的教师教育传统,因此,本书第一章回顾美国文理学院、师范学校和现代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历史过程以及它们各自秉承的教师教育理念,以此作为理解20世纪教师教育思想的开端。第二、三、四章则分别论述三个历史时期,三种取向教师教育思想在不同历史社会条件下的主张、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对教师教育实践的影响。本书的结语是对三种取向教师教育思想的认识论比较,以及对其中蕴涵的教学观、教师观和教师教育观的分析和总结。

本书结构如图1所示。

(三)研究方法

在按照本书分析框架展开研究的过程中,本书所运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文献分析法。作为历史研究所依赖的基本方法,文献分析方法一般分为文献搜集、文献评估(阅读)和文献诠释三个环节,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文献来重现或者还原历史事实,并揭示历史规律。本书在文献搜集中,尽可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包括20世纪美国教师教育研究文献、报告和专著;在文献评估环节,力求对相关文字资料做出谨慎详细的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在文献诠释环节,讲求用事实和证据说话,在历史撰述中尽力做到历史叙述与历史分析相结合。

2。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复杂历史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异同,发现历史本质,从而探寻历史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研究方法。本书将对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价值取向教师教育思想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与表征方式,也将对同一价值取向的教师教育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做出纵向比较,分析其自身在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从而凸显各种价值取向教师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与变化。

3。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是对某个单独的事例、现象或社会团体进行深入、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它有三个特点:集中研究特定的事物、现象;丰富的描述内容;启发性的结果。本书将典型的教师教育实践案例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它们所反映的教师教育理念和思想。

图1研究分析框架

[1]陈永明:《现代教师论》,第27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4763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1423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4]Borrowman,M。L。,TheLiberalandTeTeacherEdu:AHistorySurveyofAmeriThoughts,BureauofPubli,TeachersbiaUy,1956。

[5]PearsoheTeacher:TheoryandPraTeacherEduewYork,Le,1989。

[6]Popkewitz,ThomasS。,IdeologyandSoationiiohomasS(eds。),CriticalStudyiion:ItsFolklore,TheoryandPradonNehiladelphia:TheFalmerPress,1987,pp。2-34。

[7]Schwartz,HeheatureOfTeacherEdu:JohnSikula,ThomasButlery,EdithGuyton(eds。),HandbookofResearTeacherEduewYork:MaLibraryReference,1996,pp。3-1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9]《朗文英汉双解词典》,第927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10]檀传宝:《教育是人类生命价值的中介——论价值与教育中的价值问题》,载《教育研究》,2000(3)。

[11]Schwartz,HeheatureOfTeacherEdu:JohnSikula,ThomasButlery,EdithGuyton(eds。),HandbookofResearTeacherEduewYork:MaLibraryReference,USA,1996,pp。3-14。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