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将完成工作所需的标准知识和技能,一一具体地写出来,即设定指导标准。
(3)找出需要。针对第二项,将目前的工作情形、工作成果、完成程度,一一加以检查,同时假定他从事高一层次的工作还缺乏什么,并指出需要指导的地方。
(4)对即定的需要项目,确定哪些在职训练即可,哪些需要在外研讨。
(5)准备个别谈话,了解员工的意向,并促使他们提出改善工作的方案和疑问。
(6)个别谈话,确立员工的业务目标及自我开发计划和在职训练计划。
(7)训练安排一定要适合员工的能力水准。具体说,对进入公司2~3年的,不能独立完成工作的,要设法找出他的专长,拟定从辅助工作到独立工作的计划;对于5~6年、能独当一面的中坚分子,着重指导他如何完成业务目标;对于候补主管或工作老手,除了让他们完成好现有的工作外,还要研修更高一级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扩大职权范围,接触更广泛的业务面。
第二阶段:实施计划阶段。
在职培训的核心是“日常管理就是训练”,所以实施均以此为基准,具体的指导方法有:
(1)以身作则。
(2)有效的教育方法,分为四个阶段:让员工做学习的准备;说明工作以使员工了解计划;让他们自己做;观看他们的工作结果。
(3)员工在工作上所犯的小过错应该放过,不再提起。
(4)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应给员工多留一些自主的余地。
(5)在培训期间相互检查目标完成的程度。
第三阶段:检查总结阶段。
在职训练的最后阶段,是由指导训练的主管对训练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其步骤和方法为:
(1)让受训人员自我评价受训期间的业务成果。
(2)主管做出评价。
(3)根据签署的资料准备与员工的面谈。
(4)针对指导和评价与员工面谈。
松下公司除了在职教育培训外,还有“自我开发训练”,包括三种:(1)以个性为基础的无意识自我开发;(2)为了解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而进行有意识的自我开发;(3)为了完成较高层次的目标,自行选定必要的开发课题、有目标依据的自我开发等。自我开发会得到上司的指导、关心和公司的制度保障。
对此,松下某合资企业人事主管说:“培训是人才开发的手段之一,通过培训,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更新技能,改善知识结构,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能。具体说来,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培训,公司每年定期选送一批员工参加出国培训,现在管理人员中已有近13的人去过日本进修和培训。二是请进来,即在公司内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熟知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产品知识、消费心理、行为举止、说话艺术等。我们之所以要不断地分期分批地组织员工培训,就是要培养全体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不断地给他们创造发展机会,使他们形成与企业同舟共济的价值观,在合适的岗位上发现自我,表现自我。从公司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和培训跟上了,人才就具有了连续性,企业就有了希望,而且凝聚力也会大大加强。”
2。适时激励
松下中国有限公司的人事部门认为,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人才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松下许多在华合资企业,创建之初制度不够完善,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后来,松下公司在这些公司中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工资与能力挂钩,津贴与特殊岗位相联系,奖金针对贡献大小而定。
人事部门发现,奖金的杠杆作用尤其不可小视。在实际操作中,奖金发放遵循下列原则:第一,奖金的发放与职位高低没关系,干得好的多拿,干不好的不拿,为的是使大家明白,要想多拿奖金,不是靠提高职位,而是要多创佳绩。第二,做到及时奖励,充分显示奖金的激励作用,事实表明,奖金发放及时与否,作用是大不一样的,迟到的奖励与不奖励没有太大的分别。第三,奖金不固定,随员工贡献的多少随时调整。第四,奖励公开,以此激励后进,真正发挥奖金的作用。
3。人才要流动
在日本,由于企业是社区型的,企业根本不知道“跳槽”为何物,但是到了中国,各国在华企业并存,各种人事制度和企业制度并存,人才可选择的余地很大,纯粹日本式的人才管理已经行不通了,在经过最初的迷茫之后,松下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经营环境,开始接受人才流动性高的现实,并采取措施留住人才。
对于留人之道,松下(中国)有限公司认为,高薪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全部,企业凝聚力和给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更重要。还有,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如住房、保险等;提供出国深造或培训的机会等。“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而人的管理又是所有管理的核心。人才是公司的‘软件’,必须不断改善软件和软件运行的环境,增强其功能,才能让企业这部机器运转得更为顺利。”
案例思考题:
1。你如何理解松下幸之助的人才开发与管理思想。
2。松下公司是如何利用培训来开发人才的?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中国、日本和美国在人才开发和管理方面有哪些区别和联系?